长风绕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gwzu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博文

【转帖】他们为什么选择浙大

已有 4065 次阅读 2009-10-18 15:54 |个人分类:分享|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机构和机构之间的一纸协议,合作必须是人与人之间的。我遇到过很好的浙江大学的教授和学生,相互合作感到非常愉快,所以选择了浙江大学。”——伯尔杰•约翰森

    时间:
    1月11日 14:00—15:00
    
    受访者:
    Anders Flodstrom安德斯•佛罗德斯特伦 (瑞典高等教育署署长、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
    Sven Lidin 斯文•李丹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学院院长、诺贝尔化学奖评委、瑞典化学委员会主席、国际结晶学联合会秘书长)
     Börje Johansson 伯尔杰•约翰森(瑞典皇家工学院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 学奖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杨卫(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志愿翻译:
    沈志坚(浙大校友,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何颖舫(浙大校友,瑞典皇家工学院外办项目官员, 随团秘书
    
    参与媒体: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科学时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20家中央及地方媒体。
    
    评选“诺贝尔”
    
    记者:你们在全世界挑选获奖人,怎样保证挑到是最值得获奖的人?诺奖评委如何产生?能透露一下中国人参选诺贝尔奖的情况吗?
    
    伯尔杰•约翰森:我们也不能保证选出来的人一定是最好的,但我能保证一定是很好的。每年约有400人左右会出现在提名名单上。提名者可以是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一些大学的教授,或者大部分国家的科学院院士等。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专家对他们进行评价,再邀请业内专家为他们排名次。根据专家评审和委员会委员的评审意见形成新的排序名单,选出其中排名靠前的几位,然后向物理学部的所有成员,约有四、五百人征求意见,最后进行投票。整个过程要历时大半年。
    
    斯文•李丹:成为诺贝尔奖评委只有两个条件:一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或工学院院士;二,考虑各位评委的研究领域尽可能覆盖该学科范围,一般化学、物理等每个委员会都由5人组成。大家都是在一个科学院,彼此熟悉,这就形成了相互监督。我们每个委员可连任3届,每届3年,如果你第一届就干得不好,那就别想再连任了。
    
    (关于中国人参选诺奖的情况),伯尔杰•约翰森:“I have no idea!”(我不能评判)我们不能透露更多的细节或作出任何的预言,因为在50年内,所有有关评奖的过程和细节都是保密的。
    
    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获的成功都有什么方法?(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小记者提问)
    
    伯尔杰•约翰森:通常很聪明,充满好奇心,对研究非常感兴趣,很投入。
    
    高校全球化
    
    记者:在早晨的报告中,高教署署长佛罗德斯特伦先生提到高校正在经历一个全球化时代,并进行国际化变革,将形成国际课程互认机制。在您看来,瑞典的28所大学中有多少大学能有这样的条件?
    
    佛罗德斯特伦:这28所大学自认为都够资格,不过在我看来,只有其中五六所大学够水平和浙江大学建立这种机制。
    
    记者:请问杨校长,浙江大学在应对全球化挑战时有何举措,有什么理念可以与国内大学分享?
    
    杨卫:应对全球化的局面,我们是积极参与国际上的合作,对我们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今天我们成立埃科学研究中心,就是利用国际合作这个机遇,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学者,把我们的学生和老师联系起来,把事情办得更好。
    
     “埃”是什么
    
    记者:浙江大学今天成立埃科学研究中心。大家体会到,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迄今为止,“埃”这个尺度下的研究,有没有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进展?通过“埃”尺度的研究能够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斯文•李丹:纳米技术为什么为公众所熟知,因为在纳米尺度上,可以操作一些技术, 随着高分辨的显微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现在已有办法在“埃”的尺度下看到原子的结构。“埃”这个尺度对物理和化学非常重要。对化学来说,“埃”是最后的尺度,不能说这个是最小的尺度,因为再下去就没有“化学”了,但对物理来说,这个不是最小的尺度,它还能“钻”得更深。
    
    “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也很重要。比如我们吃一种药,这种药物怎么起作用,要从原子尺度去探询药物在人体内的“接收器”在什么地方。如果不理解这个过程,就很难做进一步研究。除了医药领域,“埃”在材料科学上也是一个重要尺度。材料的性能与很多尺度下的结构有关,但是人类目前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微米的尺度,对于“埃”这个尺度下的认知还很少。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钻石和石墨都是炭原子组成的,但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一样,一个能在纸上画画,另一个则能在玻璃上画画。虽然我们现在有把石墨变成钻石的技术,但通过“埃”尺度下的研究,将来人造钻石的方法可能会更便捷,更廉价。

    
    选择浙大
    
    记者:你们不止一次来到中国,也去过国内很多高校。为什么在浙大成立这个“埃”科学研究中心?
    

    
    伯尔杰•约翰森: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机构和机构之间的一纸协议,合作必须是人与人之间的。我遇到过很好的浙江大学的教授和学生,相互合作感到非常愉快,所以选择了浙江大学,我认为这里能实现我们美好的预期。
    
    斯文•李丹:我参考了一下大学排名。

    
    记者:浙江大学“埃”科学研究中心如何运作?从2008年计划开始招收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有什么打算?
    
    
杨卫:我们正在邀请2007年的诺奖获得者来我们学校作演讲。
    
    沈志坚:当时我们在邀请专家来浙大建立中心,目的是加强双边合作。这个合作不是空的,我们决心把它做实:这当中有两个纽带:一个是我们做一些有意义的项目,他们会参与;另一个纽带是招收学生,学生每天都可以和导师交流。我们从08年就开始招收合作研究生,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学生有机会拜师这些科学家,在瑞典学习研究,一开始我们不会招很多的学生,但是我们想招很好的学生,对于人数,肯定不会超过10个,也许5个都不到。我们希望招收到有志于在原子尺度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生。学科基本是在物理、化学和药学等领域。早上瑞典驻上海的总领事说,他非常支持这个事情。中国去瑞典的学生50%是通过校际合作成行的。

    
    记者:“埃”科学研究中心在如何推进产学研的互动?
    
    专家共同回答:为什么会选择浙江大学来另一个原因,是看好浙江的环境。浙江省和瑞典的部分省结成友好关系,浙江大学又把对瑞典的国际合作作为聚焦点。在瑞典,政府、大学和企业的三位一体的架构非常成熟,有很多研究中心,是各方在一起产生火花,整合了不同的思想,这对于建立新的科学领域,比如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埃科学研究中心也想这样,吸引企业的参与,以项目为依托,做应用为导向,并同时具有深刻理论意义的研究。
    
    
    科学家眼中的年轻人、媒体、公众
    
    记者:每次你们来中国都会进行公众演讲,您认为公众演讲对学生有多大的帮助?
    
    安德斯•佛罗德斯特伦:如果你问演讲对青年学生有何帮助 ,这可以去问问听过演讲的年轻人。同时,你可以去听听演讲人的意思,我们面对聪明的,有事业心、好奇心的年轻人提出好的问题,会把它看作是一个激励。每次来到中国,我们总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
    
    记者:科学家如何如何理解科学家、媒体和公众的关系。
    
    伯尔杰•约翰森:科学是社会投入的,科学家要通过媒体及时沟通,通过他们告诉公众科学家做了什么研究,让公众认为他们的投入是值得的。在瑞典,一个大学教师的任务有三:研究,教学和把自己的研究向媒体和公众解释。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高高在上,封闭在象牙塔。如果一个科学家无法让人理解他的研究,他可以试着学习教学法和沟通的技巧。
    
    (周炜)
来源:http://www.ncku1897.ne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06-263354.html

上一篇:【转帖】关于“浙大博士受聘哈佛大学数学系任教”一事的说明
下一篇:【转帖】学部制改革: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