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需要更好地去理解和推进大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向总持批评立场的公众加以解释,更要为了我们自身的价值而坚持自我。我们必须要付诸行动,不仅是作为学生和教工、历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律师和医生,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更是作为大学中的成员,我们对这个思想共同体负有责任。我们必须把彼此看作是相互负有责任的,因为由我们所组成的这个组织,反过来界定了我们的潜在价值。对未来承担责任包含着我们对学生所承担的特殊职责,因为他们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和财产。”
这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兼校长站在历史学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大学为什么而存在,即大学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维系这种价值取向的问题。
温州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从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发展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新的温州大学为什么而存在?我们也必须面对自身的历史和未来作出积极的思考和回应。
即将走完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迎来人民共和国的第十二个五年发展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九五”大扩招、“十五”大基建、“十一五”大洗牌和大练内功的时代。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客观环境的深刻变化将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年初,教育部就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了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问计于民。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指针的内涵发展、品牌建设已成为高校办学的生命线,也是当务之急。因此各大高校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面向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十年中,我们温州大学经历了从合并到融合的快速成长期,实现了办学规模的极大扩张和综合实力的明显提高,并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以谋求办学水平、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提升。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在校党委领导下,我校适时作出了推进“三大转型”的战略部署。陈福生书记
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性要求,经过七年左右的努力,即到“十二五”末,我校要形成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框架,使得学校部分学科专业的综合实力进入省内高校第一方阵,并有若干项目处于全国同类高校领先水平,即(1)学校社会声誉较好;(2)学校专业设置吻合度高;(3)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4)有3-5个品牌、特色专业;(5)有2-3个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6)具备
我校确立这样的中期战略目标,既是学校办学面临激烈竞争寻求胜出的必由之路,也是主动对接浙江省高等教育生态格局和主动适应温州乃至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确立这样的中期战略目标,还基于以下的可行性分析:(1)学校具备了提速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基础条件;(2)学校具备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财力支持;(3)学校拥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温州是个活力城市和魅力城市,其自然风光旖旎,人文积淀深厚,民营经济名闻遐迩,但其经济发展又存在产业结构与层次、资源与环境等诸多瓶颈问题。温州处于中国最富有活力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中间,必然要发展为沿海产业带中的一线城市。温州海岸线长,港口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临港产业。温州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成熟,拥有一批特色优势制造业基地,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将重点发展。温州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要打造全国性的旅游休闲、山水风情城市。在城市的有形、无形和虚拟空间发展,以及城市的能级提升中,机遇无穷。遍布全球的温州人商业网络,以及温州人的务实、创新、创业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更需先进文化的引领。
作为温州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我校如何在破解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进程中有所作为呢?温州的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我校走特色办学之路。科学定位,是特色决胜的前提。这里的“定位”,包括了办学水平和层次的定位、服务面向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科和办学特色的定位。这里的“特色”,包括了“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形成,是在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的一个历史积淀过程。而对于地方大学来说,地方性是它的基本属性之一,其地域性特征和成长环境有利于推动多样化发展,从而形成地方大学追求办学特色的客观优势。只有紧密结合温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我校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大力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育和引领创新、创业文化,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的人才服务,我校才能在新一轮的办学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脱颖而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