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观点可以不同,可以开展讨论,请不要一开口就说粗话。
(2)科学网立网的前提就是文明。什么都可以忍,就是不能忍粗口者。
-------------------------------------------------------------------------------------------
近期接二连三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虽然大学生自杀现象不是现在才有,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在某著名大学就有大学生从图书馆、从教学楼往下跳的……
但不由人不思考的是,眼下的大学为什么频发这类事件?我们的高等教育现在到底怎么了?
请先来看看近十年来全国大学招生总数的变化趋势:
十年增长了4倍。在这个高等教育大众化、“农村包围城市”的年代,大学无疑已是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消纳池”,虽然还保持着其知识传承、知识创造、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等等的基本职能。
当前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压力、经济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已是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
僵化的教育模式是一个重要因素。用同一个培养计划、同一个培养模式、同一本教材、同一张试卷、同一份标准答案……连毕业论文写作也要用统一格式,有统一的模版,这不是完全同质化的教育吗?抑或“八股”教育?
例如,某校一个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和指导教师要填包括双向选择表、课题任务书表、开题报告表、学生工作记录表、教师指导记录表、答辩申请表、指导教师评阅表、评阅教师评阅表、答辩记录表、答辩评语表……这么多的表格,这么多的框框,真的有必要吗?然而支持的理由很堂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
再看看施加给学生的变本加厉的学习要求。早自修要点名,上课要点名;期中要考核,期末要考核,单元也要测验;白天上课,晚上上课,周末还要补课;政治要学,外语要学,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棵、跨专业选修课……实在是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美其名曰:“宽口径,强基础,重交叉……”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压根就不再尊重人作为独立主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妨算一算,一个学生从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考过来,要考多少次?恐怕智的也会考成呆的,呆的考成傻的,傻的考成不要命的。都说我们的大脑是造化的神奇,要是被这样生生糟蹋,岂不是对不起上帝?
大学已不再是神圣殿堂,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娇子。去看看各式各样的所谓高等学府:招生疯狂想扩大,专业拼命要增加,学院做梦想升格为大学……教育当成产业,学生当成财源,教师当成奴隶;招了“一本”再招“二本”,招了“二本”再招“三本”、“五本”……只要交钱,也只认钱,就可以上大学,大学几乎成了社会“收容所”。
“就业难,难于上青天”。博士抢硕士的饭碗,硕士抢学士的饭碗,学士抢农民工的饭碗……,或者干脆博士、硕士、学士……争一个饭碗。社会抱怨现在的毕业生“眼高手低”,毕业生埋怨现在的大学“学不到东西”。供求关系严重脱节,不仅是数量上的,关键是质量上的。因此也就有了“博士候”、“硕士后”、“学士后”这些新鲜玩意了。中国人“拿来主义”的创造力从来就是不低的。
菁菁校园还有多少净土?大学校园跟商业大街几乎没什么两样。商店琳琅满目,公交车、自备车可以横冲直撞(前不久某省就有这样的连续报道,学生家长获赔百万、七八十万不等)。有钱人家的子弟开着宝马、奔驰去上课;没钱人家的子弟干脆骑自行车!所以上课、下课的路上就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焦虑!焦虑!焦虑!焦虑的结果,就是心理的严重失恒,又得不到应有的疏导,最后选择自杀就不奇怪了。
当大学教师也不容易啊,不仅要搞好教学、搞好科研,还要育人、服务;样样得考核,样样得填表,样样都跟业绩挂钩,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可学校教师又不能养太多,否则师生比失调,学校得考虑办学效益不是吗?
自杀者自己是解脱了,可连累了学校师长、伤痛了父母亲朋;也不鲜见精神失常者,却永远也解脱不了自己,解脱不了他人。
在纷纷扰扰的商业社会中,我们缺失的是恰当的理想、信念,缺失的是适用的人生观、价值观,缺失的是人文的关怀、伦理的维系、道德的支撑。
人活着都是有价值的,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是人类共同的理念。我们在哀悼逝者的同时,千万别忘了遗憾背后的教训。我们庞大的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实体,以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到了该好好反思一下成败得失的时候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06-240539.html
上一篇:
探索鸡蛋旋转之谜下一篇:
结果根本无法重复的论文为什么也上得了Nature &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