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绕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gwzu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博文

一不小心捅了个马蜂窝

已有 2046 次阅读 2009-5-16 23:10 |个人分类:随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就事论事,看过笑过,请勿对号入座

                                          【“博”后还有练习题哦,请应答,鼓励支持一下啊

昨天下午,我一不小心开始卷进了一个是非旋涡,也可以说是捅了个马蜂窝吧。

我是要离开“梁山”的人,“梁山”的头几把交椅谁来坐,本来与我再无根本利害关系。这段时间,适逢山寨众头领怀思如何“论功行赏”,论资排辈,要重排座次之际,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大有上“梁山”入伙并争得一把交椅的势头。也许这个“程咬金”得那路“神明”相助吧。可不料也不幸的是,此事在“梁山”众头领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整个山头似乎“炸了锅”。为此,“山寨”紧急磋商,研究对策,一致认为,“程咬金”功夫不济,火候不够,凭“三板斧”不足为伍,再说还是半路杀出,来历不明,身份不正。要耍“板斧”退回自己的“山头”耍,做你的逍遥“混世魔王”,别来凑此番热闹。

按说此事我只配做看客了,可硬生生又被牵扯进来。原因是我比较熟悉“程咬金”的那“三板斧”,还在不经意间向某路“神仙”介绍了“三板斧”的特点与威力(那天巧遇“神仙”下凡)。既然“梁山”是个号称“替天行道”的地方,天上的“神仙”们当然特别关注“山寨”的建设了。再者,眼下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引,有“好汉”愿意入伙,“神仙”肯定要推荐了。也许“程咬金”的那“三板斧”的确不同凡响吧,博得“神仙”们的特别青睐也属正常。

其实,我认识的山外草莽“英雄”、“好汉”还有好几个,比如“一丈青”、“马超”、“秦琼”、“张飞”、“乔峰”等,都有相当的实力,各个身怀绝艺,脱俗不凡,这些人也都如实向那路“神仙”一一介绍了。可这样一来,“梁山”的头领们可不乐意了,因为交椅座次都早已经排好,各个思怀已久,岂容生人横插一杠?就算是“神仙”们指引来加盟,也得我等头领们首肯了先,务必已行过兄弟礼,拜过生死交才行。否则将来怎么一道去“替天行道”啊?是不是想生生毁了这“聚义厅”?真是没法干了!自古“打仗父子兵”么,这凡间的游戏规则对于来自晴明世界的“神仙”们也是知晓的。可“神仙”有“神仙”的道行,“神仙”们也不是随便好打发呀。于是事态就变得很复杂、严重了。也正因如此,我这个“徐庶”类型的闲事佬成了“众矢之的”,严重吃饱了撑的,不仅受到严肃的批评,而且受到严厉的警告,甚至被冠以“搞鬼”的嫌疑。后想起来也是啊,走都要走了,清清爽爽多好,何必回头再引出“诸葛亮”之流来“鞠躬尽瘁”,惹出“程咬金”之辈去“抱打不平”呢?

不仅如此,福将“程咬金”的处境也弄得很尴尬,进退维谷。下定决心上“山”吧,虽可成就人生之志,亦报上天知遇之恩,却惶恐遭遇“暗流”、“寒流”,形单影只,左右不逢源,弄不好“马失前蹄”。半途而废吧,上对不起倚重之望,下难以避铄金之口。如此该如何是好?看来“程咬金”的态度是解决目前危机的关键了。因此我又多管闲事一次,劝其审时度势,明确态度,作出抉择,并将各种厉害关系分析给他听。还建议他重视整顿内务,凝聚人心,重振“瓦岗”军威。这“瓦岗寨”大小也是个寨子啊,远近闻名,内政不安何以安天下?不想,此言一出,蛊惑之声径流,嗣传之“梁山”大寨中,完全变了味。我成了“搅局者”、“阴谋家”,成了“瓦岗”与“梁山”之间矛盾的焦点。可悲啊!

真够背的。捅了马蜂窝了,弄得鼻青脸肿;卷进是非涡了,搞得越旋越深。真是冤大了啊!也是活该。哈哈!

人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有“难得糊涂”之鉴,确是人间沧桑历练之高见。可惜参悟迟矣!拼凑小诗一首,得博友良言,且题为《隐》,以为自勉。

   《隐》

道行无喜退无忧,

舒卷如云得自由。

自此要学徐福病,

到底不与曹满谋!

【“博”后练习题】

(1)比较而言,你喜欢上面故事中的哪一位好汉?(     )

A、秦琼            B、程咬金           C、马超

D、张飞            E、一丈青           F、乔峰

(2)故事中的“徐庶”结局会如何?(     )

A、立被贬谪        B、应无大碍        C、倒在暗箭下

D、逃之夭夭        E、严重挨整        D、其它

各位,答案请留言啊。

                     

程咬金简介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他年青时就骁勇异常,善于马上击槊。隋末四海鼎沸,大乱之中,程咬金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李密起兵,他前去投靠,署为内军骠骑。当时李密简选八千名勇敢异于常人的兵士,以四骠骑统领,号为内军,程咬金即四骠骑之一。李密常对人讲,“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时,程咬金领内马军与李密在北邙山指挥。王世充率众猛攻单雄信统领的外马军(单雄信也是隋唐之际大名鼎鼎的好汉),李密见状就命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也是勇猛骑将,先行冲阵,行到中间被流矢所中,滚落马下。程咬金挺身而出,一骑先行,击杀敌人,王世充那些争前想斩大将人头的兵士望之披靡。程咬金下马把受重伤的裴行俨抱上马,两个人骑一匹马往回走。王世充又派骑兵追击,由于马上还有裴行俨这名伤员,程咬金的动作不如平时灵活,一根尖槊洞穿其身(估计不是胸部等致命处),这位大英雄牙关紧咬,回身生生把槊把折断,顺手一带把追刺他的兵士拉至近前,刀斩其头,后面追骑大骇,谁都不敢再近前,最终两个人平安归营。(裴行俨就是《隋唐演义》中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原型。正史中,他勇猛善战,号“万人敌”,降于王世充后,心有不甘,想行刺未成,被王世充所杀。) 

  李密与王世充大小近百战,胜多败少,但洛水之战大败,败投李渊。程咬金、单雄信、秦叔宝等人不得已,归于王世充。这位隋炀帝宠臣、西域胡人出身的枭雄对这几位大将“接遇甚厚”,很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扫平天下。相处没多久,程咬金就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平时胡乱妄语,喜欢诅咒发誓,迷信神怪,简直就是个跳大神的老娘们儿,根本不是拨乱济世之主!”不久,王世充与李世民战于九曲,程咬金等人列于战阵,忽然与秦叔宝等人拨转马头,面向王世充说:“蒙您接待,极欲报恩。但您性多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边久留,今谨奉辞!”言毕,与左右数十人跃马而奔唐军。王世充身后数万兵马,但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得眼睁睁望着他们离去,无一人敢蹑追其后。

  归唐后,程咬金“每阵先登”,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军功封宿国公。高祖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为了剪除秦王李世民左右羽翼,把程咬金外调为康州刺史。情急之下,武人出身的程咬金对李世民以言相激:“大王手臂今并剪除,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请大王您也速下决心!”玄武门之变后,升为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改封卢国公,是唐太宗至始至终的忠臣之一。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切谏:“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程咬金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干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其后代下场都不错,次子尚公主,几个儿孙都为金吾将军这样的高级禁卫军将领。

[来源]:http://tieba.baidu.com/f?kz=206120209

【徐庶简介】

  徐庶原名徐福,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曾于东汉中平末年(189年左右)为人报仇,脸上涂上白垩,披发逃走,被官吏抓获。官吏问他姓名,他不回答,于是官吏将他绑到车上,击鼓行于市,认识他的人也不敢说。后来,徐庶的同伴一起来解救他,得以逃脱。徐庶感慨获救,从此弃刀戟,换上疏巾单衣,折节向学。开始拜访学堂之时,诸位学生听说他以前作过贼,都不与他接近。徐庶于是摆出卑躬的态度,常早起独自扫除,从而得以听课,通晓义理。他与同郡的石韬交好。

  东汉初平年间(190-193),中原地区开始战乱,徐庶和石韬一起南行,客居荆州。到达荆州后,徐庶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

  刘备屯于新野期间,徐庶去见刘备,被刘备所器重。后经徐庶的推荐,刘备得到了诸葛亮。

    208年,曹操南征,刘备于长坂兵败,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抓获。徐庶向刘备告辞,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就是靠这方寸之地。如今已失老母,方寸乱了,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于是刘备同意徐庶离开,徐庶和石韬向北投降了曹操。

魏黄初年间(220-226),徐庶在魏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魏太和年间(227-233),诸葛亮出兵陇右,听说徐庶和石韬在魏国的官位,感叹到:“魏国的人才就特别多吗!为何这二人不见重用啊?”几年后,徐庶病逝,留有碑在彭城。

[来源]:http://tieba.baidu.com/f?kz=1812424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06-232345.html

上一篇:其实大学里的官都不算官
下一篇:硕士生该如何进行科研创新?
收藏 IP: .*| 热度|

1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