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旦为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hui2010 不为失败找借口 要为成功想办法

博文

由影片《爱因斯坦三部曲》所想

已有 3813 次阅读 2010-12-20 22:18 |个人分类:生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研究生, 爱因斯坦, 好奇心

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以及质能关系的提出者,于1999年12月26日,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也许爱因斯坦真的是天才,也许爱因斯坦真的不聪明,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并不聪明,只是好奇”。正是这样一颗富有好奇心的头脑,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何谓好奇心,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可以说,每个重大科学理论的产生都与好奇心有关。比如牛顿对一个苹果为什么会掉落地上,而不飞上天空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于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最后发明了蒸汽机;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产生好奇,最终发现了单摆现象。

好奇心,换句话说也就是心中始终存在着一大堆的问题,自己有了好奇心,有了问题,也就有了试图去解决问题的动力,这样自己才能在研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 “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由此可见拥有问题的重要性。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相信如果你一直问问题,答案就会出现”。对于国内的科研人员来说,个人认为最缺乏的,也是和国外科研人员最大的差别就是不会提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科研水平普遍落后的原因。对于国内的科研人员来说,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对于发现问题这个概念的理解真的是太浅显了。经常在论坛看到大家问“我是不是适合读研究生?我是不是适合搞研究?类似的问题,其关键就是由于自己发现不了问题,而产生了、动摇了自己搞研究的信心。

要搞研究,要搞科研,重要的要有一颗好奇的心,要学会提出问题。科学研究是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的,问题在科学认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的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可以说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提出问题,尤其是科研问题,其源泉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生活、观察和实验等社会实践;二是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提出问题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而提出问题;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中提出问题;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提出问题;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提出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问题的提出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正在进步。”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范曾曾经说过“好奇心是科学之母”;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也曾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由此可见,好奇心,即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8705-395570.html


收藏 IP: .*| 热度|

2 许培扬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