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wufp 真实,自由,诚挚,平等 (个人天地,纯属消遣)

博文

定位是修内功的开始----写在研究生开题之际 精选

已有 8069 次阅读 2011-9-14 10:3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研, 定位, 思考


    定位原来是商业领域成功学中的一个常用名词,每当各地老板们到访俺的实验室,畅谈企业发展的理想时,俺总会提醒,贵公司的产品和市场定位是什么?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清楚的表达他们对自己产品的定位,或者其定位与本人拥有的技术不对应,即便出再高的价格,技术也不会给他。道理非常简单,花了大钱买来技术,产品不能变成商品,企业不挣钱,提供的技术无异于骗人,咱再穷也不能背这个罪名。

    研究生开题,也就开始了学习定位,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随着对相关研究了解的深入,定位会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常常是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后发现了自己认识的根本错误而彻底否定,所谓的壮士断臂。这种事儿时常在俺身上发生,由于无知和愚昧,常常被自己欺骗,思考了很久之后,有时是好几年的事情,发现了存在的致命弱点和错误,只能舍弃。

    如何开始定位?先要看看如何选题的。导师说做什么都可以,你就天高任鸟飞了,可是得想好,从什么地方起飞,到哪里是目标,那些是必须重复的,那些应该有所发现或者发明的,自由度很高是好的,可也是往往啥也没有就走人的;如果老师给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没有指定技术路线,那么需要思考的就是技术路线的发明和创造的可能点,在众多的已经发表的方法中找出学术上认识的不同和缺点,利用自己的学问和知识关联能力,找出自己做学问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负责任的高明导师指导下,这类题目学生上手最快,也最容易培养人,却往往培养不出能够全面思考和极具创造性的大师;还有一种是非常具体的指导,可以说基本上是完成任务型的,这类题目最需要花心思给自己定位,要仔细分辨,于细微毫末之间发现与众不同,才有可能做出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计划好的东西基本上就不是科研,对科研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价值,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的课题组或者应用型的项目大多如此。

    形象一点的说,研究生做的事情不会太大,如果学问像一个地球,地上地下纷繁复杂,定位就是你要飞到天空中寻找自己和自己做的学问所在的地方,属于哪一片土地上的哪一点的什么问题,抑或是哪个小岛上一颗小草的哪个部位,然后学习庖丁解牛的思路,对要做的工作进行脉理的分析,发现其中的切入点和学问的落脚点。

    热门的问题往往不大可能有重大的发现和发明,要相信人家都是天才,也比你用心,比你更智慧,跟着跑总是跑不过的,顶多是为人家的成功增砖添瓦,更多的是别人根本看不见的沙土泥石。

    冷门的课题也大多是残羹剩饭,剩下的汤也不多,有点肉末的骨头都不知道被人啃过多少回了。

     一个可行的思路是通过这些不怎么好的题目,学会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理顺思路,学着给自己和自己的研究工作定位,学会看问题的方法和做学问的基本逻辑。

    对于纯理论的课题,目标定位相对容易,解决问题的途径寻找却非常复杂,需要智慧;对于应用基础性的课题,目标明确,技术路线的选择和定位决定了成败;对于应用技术,目标和技术路线都已经定位,需要认真思考的是技术细节和工艺的创造性。

    当有一天,您有幸发现某个有趣的现象或者看到某个需求,或者有实力面对一个大家都面对的难题时,习惯性的定位思路会让你有足够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和技术途径,这时,你或许获得了人生最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科研这项工作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大牛们或者老师们要求更努力的工作可能是为了让你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胜任更多的工作,更出色的完成科研任务,出更多更大的成果。但是,知识是无穷尽的,每天发表出来的知识一个人一辈子也学不完。用心并用功的学会梳理知识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学问,也就是个人对某学问或者某方向的个人独有视角和观点,才是一个人变成有造诣的途径。

    俺是坚决反对理学的学生参与任何科技项目的,不管是纵向的和横向的,功利主义和任务观点会毁了年轻人,也是三十年来培养不出人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纵向项目的大牛们鼓吹的那种推崇跟踪和了解国际发展前沿的论调,只能培养昙花,不能培养出黄花梨和紫檀。

    当然,俺更反对目前所有的人才计划,因为这些计划除了荣誉就是金钱,是一种更功利的利己主义行为,不仅剥夺了年轻人发展的空间,还扭曲了年青一代的价值观,除了给领导带来数字上的政绩,对民族的发展和科教事业,甚至是学风建设,没有任何好处。

    给年轻人一颗平静的心是俺这个草根屁民一直会呐喊的口号。


这是什么花,谁能告诉我? 感谢YC在博文后加图片的创意;感谢李大侠在博文前加图片的创意,感谢摄影助理每次给背器材包。


博友张天翼博士写了“科学的打苍蝇”,感觉博文应该加一副图片。蜘蛛很会定位,很高效,眼界却欠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814-486207.html

上一篇: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庖丁解牛
下一篇:崇拜是科研工作者的脑瘤
收藏 IP: 210.72.154.*| 热度|

36 金小伟 李学宽 周海华 吴宝俊 贺乐 张天翼 赵星 孙庆丰 许培扬 吕喆 唐常杰 曹广福 苗元华 刘立 王琛柱 陈国文 刘洋 王晓明 蔣勁松 罗晓敏 刘波 杨秀海 曾新林 刘颖彪 吴吉良 孙长庆 李宇斌 强文丽 迟菲 zhangcz07 bridgeneer xiaxiaoxue86 myyddd wgq3867 phoenix117 biofans

发表评论 评论 (7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