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我在科学网上贴出“金刚石和柯石英都可以在常压下生成的启示”博文,介绍人工合成金刚石进展,及市场上出现用它冒充天然金刚石谋利的不良行为。谈了自己对金刚石可以在低压下合成的联想,引起不少网友关注,科学网编辑将此博文精选。
不想此事却引起科网博主嵇少丞教授大发雷霆,发出“科学网编辑不懂科学很糟糕”的博文。此文一开头就给别人戴帽子:“今天科学网编辑把一位民科的文章……”。动不动就对不同观点的科学网博主戴上“民科”桂冠,接着又责备科学网编辑“搞不准科学,却要廉价兜售民科的东西”。这种给别人戴帽子、打棍子的作风实在不宜提倡。
接下来,嵇文中倒有了讨论问题的文字:“若自然界岩石中的金刚石与柯石英能在“常压”(一个大气压)或低压条件下形成,金刚石(碳)与柯石英(二氧化硅)在地表沉积的石灰岩与砂岩中应随处可见。”
看得出嵇少丞教授欢迎质疑和讨论,但是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在发表评论意见前,却又如此不注意逻辑严谨。――CVD法合成金刚石不是只要低压条件,还要有被微波、激光等激励的含碳气体!地表有这些条件吗?没有。所以嵇教授由此得出的“金刚石(碳)与柯石英(二氧化硅)在地表沉积的石灰岩与砂岩中应随处可见”的批驳结论是不成立的。
接下来,嵇教授又发出感慨:“自己不懂的东西,最好先问问相关专家。搞不准科学,却要廉价兜售民科的东西,就有违背科学的严谨”。指责科学网编辑不懂科学。显然,嵇教授将自己放在懂科学专家的行列里了。
中国古训云:“谦受益,满招损。”这并不是虚伪,而是智慧。在无比精彩和复杂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显得多么贫乏和不足,多么需要集思广益,与人交流,向人学习。柯石英、金刚石形成属于凝聚态物理学,不是物理学家的嵇教授又如何正确判断别人的认识是否科学呢?
接下来,嵇教授又说:“几年前就撕破嗓门高呼其理论与实验挑战“大陆深俯冲”。然而,他的“科学研究已进入大综合时代”终究没来,反而成为学界内行的笑料。”
此事起因于2009年12月23日,《科学时报》报道:哈工大凝聚态科学重点实验室苏文辉教授(《高压物理学报》副主编)研究组近年陆续发表论文,提出柯石英形成新机制,质疑“地球板块折返”假说。2010年1月4日《科学时报》登载了我写的“苏文辉挑战‘大陆深俯冲’表明科学研究已进入大综合时代”,就捅了马蜂窝了。
大陆深俯冲观点提出后,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之争。我国在1995年前后,两派地质学家就展开过激烈论争,至今无统一意见。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杜乐天先生(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对当前地质学科分化之细有过如下评论:“分科之多不下数十种,每一分支学科又划分了许多专业,现在还有继续分细的趋势。从事专业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往往毕生只能在一个领域中工作,使得各领域的专家们对地球的整体观不是越来越明朗一而是恰恰相反,越来越淡薄、模糊。对地球整体问题的判断能力越来越弱。”(杜乐天.地球排气作用一建立整体地球科学的一条总纲[J].地学前缘,2000,7(2):381-390.)
学科分化又缺乏必要的综合,正是地球科学中一些基础性整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答的重要原因。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学科中多年未解的难题,在另一学科中可能早已解决。但要求研究者精通多门学科,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这只有各领域的研究者深入领会科学研究中学科分化与综合之间的辩证关系,欢迎而不是拒绝与有关联学科的研究人员协作这条路。
物质相变本质上属于凝聚态物理。地质学家对从碳到金刚石、石英到柯石英发生相变的认识,比起物理学家相对来说是较为肤浅的。比如,在和嵇教授论争时,我提出很可能柯石英问题不属于“平衡相变”而属于更复杂的“非平衡相变”。心直口快的嵇教授立即在网上回应:“蠕变就没有平衡的时候?稳态蠕变是什么?”一句回答就表明嵇教授并不清楚平衡相变与非平衡相变的区别。柯石英与大陆深俯冲的研究,物理学家的参与是有必要的。
遗憾的是,苏文辉的工作遭到的不是欢迎而是拒绝,甚至是压制、封杀。
2010年7月22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0(7),822-830)上刋登了嵇教授署名文章,指名道姓质疑批评苏文辉研究组的工作。苏文辉看到此文后,认为“文中一方面曲解我们的研究结果,另一方面,出现许多热力学、物理学的概念,以及解释地学问题的物理概念上的错误。误导后人误导学术研究,危害将与日俱增。”
苏文辉研究组很快写出答辩回复文章,然而编缉部却拒登回复争鸣论文。据说,编辑部找了4人审查。第一位审稿人认为,“既然发表了质疑,理当允许答辩,这是人间常理”;另三位则提出“这个讨论可以到嵇文为止”。编辑部竟然尚未答辩,就到嵇文为止?!只同意质疑,反对答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苏文辉怀疑这三位是板块俯冲说者,不无道理。因为这一派处主流地位,人数本来就多。
苏文辉至今认为:“板块深俯冲假说,从热力学、物理学、物质结构和高压高温相变的角度看,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种学说有各种缺陷,司空见惯。有些人可能长期信奉一种学说,遇到有人提出质疑时感情上一时过不去,此乃人之常情。但是感情不能代表真理,更不能取代学术爭鸣。高级学术刋物应站得高看得远,正确处理学术争鸣的平等答辩权问题。”
嵇教授得意地宣称:“科学研究已进入大综合时代”终究没来”,这是我国科学的悲哀而非乐事。原因正是一些学科利益集团对不同意见抵触、甚至压制、封杀造成的。并不说明科学发展不需要综合。
苏文辉研究组的文章最后在任纪舜院士主编的《地质论评》上发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