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楝花风过岁渐晚 金铃当空迎春来 精选

已有 10465 次阅读 2018-2-11 23:18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苦楝, 楝树

园区中有些建筑最近正在拆迁,路过时已是满目疮痍。有时候会去看看那几棵熟悉的老楝树,以前每天出门的时候都会从树下走过的,它们现在暂时还在,只是寒风萧瑟中,树皮嶙峋,枯枝杂陈,加上周围杂草丛生,垃圾遍野,在残垣断壁的映衬下,显得是了无生机,倒是那一簇簇金黄色的果实,像一个个金色的小铃铛悬挂在枝头,给阴沉灰暗的冬日天空增添了一些些亮色。

 

 

不知道这几棵楝树还能在此地存活多久。楝树现在在城市中并不是一种常见的树种了,周围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小区中有这么一种树木的存在。我有些后悔没有好好用相机记录一下这种树木的点点滴滴,这样至少可以给感兴趣的亲友们提供一些影像资料可供追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楝树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早在《山海经》的中山经中,就提到过一种枥木,“其实如楝”,表明至少在此时,楝树已经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以后,在《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图经本草》以及《本草纲目》等重要典籍中也均有明确的记载,《图经本草》中已有苦楝之称。

 

楝树一名的由来,也颇值得一提。宋代学者罗愿在《尔雅翼》说,“楝叶可以练物,故谓之楝。”练物指的是练制丝帛,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慌氏》就记载了水楝法制作楝丝和楝帛的过程。也因此故,古书中所谓“练树”、“练花”、“练实”、“练子”,其实都指的是楝树及其花和果实。楝树属于楝科楝属,中国约有60多种楝科植物,但是以楝树或曰苦楝(Melia azedarach)最为常见。中国的川楝曾经是一个独立的种,现在也被划入苦楝了。有意思的是,印度有一种楝树,名曰印楝(Azadirachtaindica Juss),和中国的苦楝不同属,在印度被称为“宁”, 其发音“Neem倒是和楝树的读音有些相近(不考虑鼻音的话)。

 

楝树的花是极有特色的。楝树高大粗壮,淡紫色的小花却是开的柔柔弱弱,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惹人怜爱。圆锥花序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长长的紫色雄蕊管了。花型奇特,色泽淡雅,便难怪有诸多文人雅士争相歌咏了,杨万里的“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飞”、王安石的“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梅尧臣的“紫丝晖粉缀鲜花,绿罗布叶攒飞霞”,都是很优美的诗句。“谷雨秧芽动,楝风花信来,这是宋朝舒岳祥所写,楝树的花期在4-5月,在春花中是比较晚的,南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中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楝花盛开在春花尽落的暮春季节,所以古人将其称为“楝花风”,苏轼(或为关子容)在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时,也写有“钓艇归时菖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这样的诗句。

 

 

《庄子·秋水》中曾提到过凤凰的雏鸟,“非练实不食”, 文中的“练实”据考证应该就是楝树果实,《淮南子·时则训》便说,七月其树楝,并注解道,楝实,凤凰所食。苦楝的果期在每年的10-12月,果熟时由青色变为金黄色,所以也被称为“金铃子”,也叫“楝实”。只是这些果实的味道对我们来说却并不像前面所述的那么美好,不仅苦涩,而且有毒,有毒成分主要为苦楝素,人类食入果实6 - 8颗即可引起苦楝子中毒。但是这些我们无法食用的楝实却是鸟儿们冬天的美食,小区中常见取食楝实的野鸟便有灰椋鸟、灰喜鹊、白头鹎、金翅雀等等。不过,楝实人类虽然无法直接食用,却有着很好的杀菌、驱虫等功效,只是需要经过正确的提取并合理控制剂量。其实古人对于楝实的毒副作用早有清醒的认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将其列为下品,所谓下品本草,多是毒副作用较大不宜久服的种类。

 

楝树还是一种和佛教有缘的植物。《西游记》中,唐僧一众在通天河晒经的树,便是楝树。传说如今楝树的树冠平整就是缘于当时晒经的缘故。在印度佛经中也有讲述印楝驱虫作用的段落。为了避免毯子被虫蛀坏,佛言:“于其衣内,安苦蔘叶,或安阿魏,或苦楝叶” 。现在佛系手串很热,楝树的果核质地坚硬,打磨后串起来就可以做成精美的手串,还可以盘出漂亮的包浆来。只是如果工具不趁手的话,打磨和打孔那都是相当虐手的强体力劳动,打算动手DIY的朋友得事先有个思想准备。

 

 

佛经说印楝叶可以驱虫,苦楝叶也是有类似的功效的,譬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用适量楝树枝叶浸池中,便具有一定防治车轮虫病、隐鞭虫病、锚头鳋病等虫害的作用。也有文献报道说,印楝叶的水提取物尚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目前苦楝尚未见到相关抗病毒研究,这应该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于楚人而言,关注楝树还有几个特殊的理由。据《图经本草》记载,“楝实,即金铃子也。生荆山山谷,今处处有之,以蜀川者为佳。这是说湖北的荆山山系应该是其主要原产地。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獬豸食楝,又云蛟龙裹楝。“獬豸食楝”说的是传说中生性忠义正直的神兽“獬豸”,也喜欢吃楝树的叶子;“蛟龙裹楝”则记录了楚人当时一种特殊的习俗,即在端午节那天祭屈原时,除了往江河中投放棕叶包的粽子外,还有用苦楝叶包的粽子,以防止蛟龙带着虾兵蟹将来吃掉。这种习俗,在宋朝诗人张蕴的诗词中也有体现:“树绿菲菲紫白香,犹堪缠黍予沉湘”。

 

除了这些古人赋予我们的文化财富之外,由于“苦楝”和“苦恋”谐音,所以近代有些地区也将楝树看作爱情坚贞的象征。在我国台湾等南方省区,苦楝树常常和相思树比邻而种,取的便是其“苦恋”配“相思”的美好寓意。楝树高大遒劲,叶形秀丽,花形优美,花也淡香宜人,只是不如桂花、栾树这些树种那么热门,倒是希望这片园区的开发商能够理解苦楝树背后的文化意蕴,保留这几株苦楝树,也给大家保留一份美好的文化想象空间。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099491.html

上一篇:月食 红月亮
下一篇:三月的化香
收藏 IP: 159.226.127.*| 热度|

8 王从彦 张启峰 郑永军 张晓良 杨正瓴 朱晓刚 董全 蔡庆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