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加的空间-留下生命的痕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伍加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博文

方正鬼碑消失,汉奸文化犹存

已有 5801 次阅读 2011-8-6 22:37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方正, 碑剧

【社会观察(16)】

方正鬼碑消失,汉奸文化犹存


伍加,2011年8月6日,周六



今天方正县政府官方微博说: “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中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极大关注,许多人对之提出质疑,该墙也被造成了污损。因此,有关方面已决定暂时关闭园 林,对名录墙进行处理。”有人到现场查看,发现石碑已经“消失”,周围有不少挖掘的痕迹,不知是否将石碑埋到地下,还是将它连根拔起、运到别处了。对于这 个这块鬼子碑的消失,有人特意去买了万头鞭炮,就在建碑的园林门外燃放,以示庆祝。



不过,善良的人们不要盲目乐观。第一,迄今为止方正县并没有对建碑表示认错,说明他们还在顽抗;第二,方正县的决策人物并没有一人被问责,说明自有上方保 护;第三,方正县官方微博说“已决定暂时关闭园林,对名录墙进行处理”,这里说的只是“处理”,没有说“销毁”,保不准他们对泼漆污损的石碑进行清洗修补 后,还会再树立起来呢。

若干年后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应该把这个“方正碑剧”作为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深入研究,因为它折射出改革开放 30 年后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它也映射出民族文化中一些深层的糟粕,这就是汉奸文化。围绕这个事件,各路人马都在这几天对“方正碑剧”表态,有对方正县建碑叫好 的,有说五位砸碑壮士的行为“不值、不用、也不提倡”的,有骂“低端民粹”的,有美化日本武装殖民“开拓团”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是典型的汉奸文化 现象。盛产汉奸的地方必有奴颜婢膝的沃土,必有自我殖民、甘当汉奸的文化,必有与汉奸文化相匹配的社会环境。正是这种汉奸文化使得当年日本鬼子做不到的 事,今天在方正县做到了。我以前写过一篇短文,“毁人先毁掉他的自信心”,而要把一个民族毁掉,最有效的办法是先毁掉它的良知和廉耻。

中华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是重德重义、轻商轻利的民族。可是今天人们看到的是物极必反之后的社会现象: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可以置礼仪廉耻于不顾; 为了增加招商引资可以出卖人格和良心;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掏空稀有资源;为了吸引投资、扩大旅游收入而为屠杀本族的侵略者树碑立传。汉奸文化很类似妓女文 化,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

中华民族虽然在历史上辉煌过很长时间,但在一些黑暗的历史阶段,这个民族受到外族的奇耻大辱,她的民族中坚被屠杀殆尽。中国的八年抗战,整个民族被杀掉几千 万,而东北人却是经历了 14 年的抗日战争,他们的损失更大。日本鬼子不仅使用屠刀枪弹,惨无人道的日军 731 部队还用活人做细菌试验。东北人中最血性、最正直、最勇敢的抗联战士几乎被斩尽杀绝,杨靖宇、赵一曼、王德泰、魏拯民、汪亚臣等烈士们英魂永存,但是看看 今天方正县为侵略者树碑的丑行,真让抗联战士们的鲜血白流了。从另一方面看,或许正是因为在历史上那些最正直、最勇敢的人被杀光了,今天方正县才会出现这 种令人不齿的“碑剧”。

世界上民族灭绝的例子不少,有的是通过战争,有的是通过疾病,有的是通过“计划生育”。最近《经济学家》上有一个计算,说中国人如果继续实行“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到 2100 年,中国的人口就锐减至 1.45 亿,比联合国预测的少 8 亿人,如下图所示:



在文明发展到今天,通过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灭绝一个民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有效防止了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所以,今后出现的民族灭绝大部分是
慢性灭绝。这种慢性灭绝可以通过转基因来实现,让整个民族“铊中毒”,更可能通过文化灭绝来实现。对中华民族来说,最有效的慢性灭绝途径就是培植发展汉奸文化,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最新消息,日本海岸警卫队逮捕了两名中国渔船的船长,原因是这两艘中国渔船未经允许,在日本自认为的专属经济水域捕鱼。当汉奸文化充斥于网络、媒体的时候, 当国民对汉奸文化感到普遍麻木的时候,当武装军警不去收回国土海域而是全力防范自己国民的时候,就是中华文化名存实亡的时候。

相关链接:


伍加,2011年8月6日,周六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350-472578.html

上一篇:五壮士怒砸汉奸碑
下一篇:生活小常识三则
收藏 IP: 71.199.172.*| 热度|

26 吕喆 周可真 吴飞鹏 贾利军 马磊 许培扬 张焱 曹俊兴 柏舟 张亮生 刘晓瑭 吴明火 黄兴滨 郭向云 陈国文 刘颖彪 周夕淋 黄伟 周向进 肖振亚 Imperfectionist zhangcz07 zengfeng zzjtcm niming007 者仁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