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加的空间-留下生命的痕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伍加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博文

Google 的逃税妙法

已有 3906 次阅读 2010-10-29 23:12 |个人分类:美国印象|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社会观察(10)】
 
Google 的逃税妙法
 
伍加,2010年10月29日,周五
 

Google 在美国以外的收入不少,仅 2009 年这一年,Google 在美国以外的收入就达到 125 亿美元;它设在都柏林的国际运作部就有 2000 名员工。可是 Google 逃税有法,自从 2007 年以来,Google 在美国以外的收入只向税务部门缴纳了 2.4% 的税金,而其它大公司缴纳国外收入部分的平均纳税率为 20%,有的公司所缴纳的国外收入税甚至高达 25.8%,比 Google 高出十倍。

粗略计算,Google 自 2007 年以来就“合法地”逃避了 31 亿美元的税金。Google 的税务官真是个人精,成功地利用了世界各国的税收补贴政策,利用了美国征收国外收入税法的漏洞。比如,百慕大这个岛国不收公司的所得税,于是,Google 就把从国外获得的收入都转到百慕大。每次外国用户向 Google 支付时,金钱都进入 Google 设在都柏林的国际运作部的账户上。当然 Google 不能直接把金钱从都柏林转到百慕大,否则爱尔兰政府是要收税的,而且爱尔兰的公司所得税是 12.5%,税率不低。但是,Google 的这些收入并不呆在都柏林国际运作部的账上作为公司的收入,而是仅仅在此短暂停留,马上就被转到荷兰,再从荷兰转到百慕大。对爱尔兰来说,短暂经过的收入不按收入所得交税,而只是缴纳 1% 的手续费而已。奇怪的是,荷兰这个国家的所得税、房产税都很高,可它对大公司的转账不收税。于是 Google 就在荷兰搞了个空壳公司,连职员都没有,只有一个转账的户头。

当然,Google 的这些逃税方法是合法的;可是合法的事情不一定合情合理。 Google 的主要技术是在美国开发的,最初的搜索引擎还是拿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行研究的结果,换句话说,是美国纳税人的钱使得 Google 的技术得以开发出来,而后续的再开发和升级换代都是在美国进行的。美国现在的日子不好过,象 Google 这样的大公司应该体谅国家困难,在缴纳税金方面姿态高一点。遗憾的是,不光是 Google这样逃税,其它大公司象 Facebook 等也是有样学样的。美国政府因为这种国外收入的逃税漏税每年损失高达 600 亿美元。

虽然说这 600 亿美元对于一个越来越庞大的政府来说是杯水车薪,相对于 1.4 万亿的政府预算财政赤字来说也是微乎其微,但是,这些目前十分成功的大公司的经济收入是与美国国家的政治、军事威望相关的;换句话说,如果美国的国际威望不断上升,各个大公司就能很容易地攻城掠地,占领世界市场;相反,如果美国政府破产了,各大公司也都得跟着倒霉。大公司多交点税,让老百姓少缴些税,减小美国政府的规模,限制政府的权力,在这些方面,我是赞成共和党的观点的。

 
另外,如果各个大公司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不断挖政府的墙角,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最近有两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认为,美国可以通过发动战争来促进经济复苏。在这两名经济学家中,有一名是诺贝尔经济奖的得主 Paul Krugman,他现在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另一位是哈佛出身的 Martin Feldstein,他曾经担任前美国总统里根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头头。他们认为“两场战争还不够”,“美国经济前景依然很糟,而现任政府又完全拿不出政治解决方案来。只有进行另外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才有可能把整个国家从持续的高失业率和低增长率中振兴起来。”据说还有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和美国政府的智囊人物也持同样的观点,这不能不让人担心。下一个倒霉的国家是谁?它可能是伊朗,也可能是北朝鲜,还有可能是委内瑞拉或古巴。不管是谁撞到美国的枪口上,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为了这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应该帮助美国政府尽快摆脱经济困境,提升就业率,这就需要 Google 等大公司发扬“能者多劳”的精神,积极纳税,让美国尽快摆脱经济危机,而不需要用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
 
 
伍加,2010年10月29日,周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350-378477.html

上一篇:摩洛哥 · 美丽的国家
下一篇:学写“羊羔体”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