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鱼市的背后:从鱼类兴衰看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人为因素

已有 8946 次阅读 2012-5-1 21:19 |个人分类:生态研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鱼类, 人类活动, 生物入侵, 灭绝

作者:陈铭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本文为该生选修我的《全球变化生物学》的课程论文。

 

人类活动已经过分干涉到了自然界,生物入侵、物种灭绝就在我们身边。本文以鱼市为缩影,鱼类为代表,探讨了中国人为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而它们的成因却是我们对金钱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无知。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对于原生态的保护意识。

 

在人类的帮助下,生物入侵、物种灭绝正以空前的速度进行着,而生物的区域多样性也就同时接受着巨大的挑战。且不论工业污染、亦不谈气候变暖,我们单单回顾自己引种、捕猎的直接后果便足以为之震惊。有多少物种入侵后成了威胁甚至是灾难,又有多少物种数量剧减乃至灭绝。我们究竟导致了多少物种的兴替恐怕已罄竹难书,但是这背后的成因却发人深思,我从一名鱼友的角度,怀着愤怒而又悲痛的心情,从几种鱼类在中国的命运变迁和个人的所见所闻来试图探究它们背后的原因。

作为一个缩影,鱼市成为了我探究的目标。因为在经济发展之后,观赏鱼类的养殖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产业,被定为有观赏价值的鱼类越来越多,鱼市的品种也就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包括了中国本土的许多鱼类,还有着从世界各地引进的品种。根据鱼店主营范围的不同,我将其分为饲料鱼、金鱼鲤鱼、热带鱼以及原生鱼这四类。而从这目不暇接的鱼类身上,我看不见鱼类的魅力,却看到了人类的悲哀。那么它们其中究竟有些什么故事,不妨让我们挨个走近。

 

在最显眼的地方是卖饲料鱼的摊位

摊位介绍:是从周边水域中捕获大量中小型鱼类来作为饲料鱼,供人买走后喂养大型食肉性鱼类
主角:食蚊鱼

简介:东部食蚊鱼(Gambusia holbrooki Girard)。原产美洲的小型鱼类,以水生昆虫为食,1年达性成熟,体内受精,卵胎生,每年可产子鱼数百。
引入原因:误认为嗜食孑孓,从而减少蚊子数量,预防疟疾。
引入时间:1927年
当前危害:取代了本地的青鳉(Oryzias latipes)和弓背青鳉(O. curvinotus),导致特有种林氏细鲫(Aphyocypris lini)的绝灭。
影响范围:散布到长江以南(包括台湾)各低地水体中。
个人见闻: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喜欢啃咬其他鱼类,已经列入入侵物种。在上海数十年前的人民公园中曾是青鳉的天下,现在已经难觅其踪,而且饲料鱼中食蚊鱼是绝对的优势族群,足见其对于我们原有的生态的冲击之大。(照片来源:fish8000)

 

最多的是热带鱼的店铺

店铺介绍:来自非洲、美洲的大量鱼类,不仅有温和的小型鱼类,也有大型凶猛鱼类。
主角1:异形

简介:Hypostomus plecostomus是一类原产拉丁美洲,属鲇鱼科的底栖杂食鱼类,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
引入原因:观赏鱼
引入时间:1990年-至今(由于其地方型不同已引入200余种)
当前危害:在南方的许多水体中已经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具体危害不详
个人观点:身体坚硬,耐温差耐缺氧,生命力顽强,而且目前“清道夫”在江河中没有天敌,虽然没有直接的受灾报告,但是绝对是原生水体中的潜在威胁,或许我们得知的时候已经无能为力了(照片来源:Prcfish)

 

主角2:食人鲳:

介绍:红肚食人鲳(Serrasalmus nattereri),原产地美洲,体长20~30cm,牙齿锐利,下颚发达有刺,肉食性鱼类,以凶猛闻名,每次产卵2000~4000粒。
引入原因:观赏鱼
引入时间:2002年
当前危害:暂时未报导
人观点:由于政府干预已经禁止流通,但是不少鱼友家中仍然饲养着这一类的凶猛鱼类,而且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没有流入原生水域。(照片来源:Prcfish)

 

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坐落着原生鱼的店
店铺介绍:这一类店铺是最近才发展出来的,主要经营中国原生的鱼类
主角1:熊貓鯊

简介:厚唇原吸鳅(Protomyzon pachychilus),分布于中国南部的溪流中,是十分稀少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照片来源:酋长迷)

 

主角2:淞江鲈鱼

简介:淞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并非仅限于松江所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照片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主角3:达氏鲟

简介: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照片来源:中国淡水鱼图集)

 

主角4:胭脂鱼

简介: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照片来源:fish3000)
个人观点:看到保护动物被贩卖心中已是不安,当我问及店主如何躲避工商检查的,他们就说是人工繁殖的,这小聪明不放在保护我们的原生态上,而是放在如何赚钱之上,真是“高明”啊。

 

主角5:罗非鱼

简介: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原产非洲,中小型鱼类,广盐性鱼类,耐低氧,杂食性,食量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
引入原因:经济价值高。
引入时间:1957年
当前危害:在福建省已有野生群,捕食其他鱼类。
个人观点:这外来物种成为了水域的新主人,竟然成为了观赏鱼出售,这是莫大的悲哀啊。(照片来源Prcfish)

 

小结
在这小小的鱼市里,竟然有如此多的生物危机,这恐怕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始料未及。那我们不妨探究它们背后的原因:
除了食蚊鱼的引进是直接引入原生水体外,其他鱼类入侵的路径基本上是:鱼友认为某种鱼类有观赏价值—>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网上展示—>更多人喜欢—>鱼商介入—>养殖(部分逃窜成为入侵种)—>鱼友饲养—>厌倦—>放生—>成为入侵种

而鱼类濒危的成因是:某种鱼有价值—>过度猎取—>数量减少—>物以稀为贵加速捕捞—>濒临灭绝(也有因生物入侵造成的)

 

在这背后,其实无非是这三点:
1.无知愚昧:将外来中流放到原生水体中,还以为放生积德,真是讽刺。
2.唯利是图:物以稀为贵,越是稀少的东西越是有人买。
3.管制不力:有关部门没有对应的政策出台恐怕已经让许多人钻了空子,而由于鱼店主常常把国宝级鱼类都饲养在家中,那对于执法的的难度也就提高了。

可是还有呢?越来越多的外来鱼类经过人们饲养后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那如果它们侥幸逃到原生水体中呢?越来越多的原生鱼经过人们的饲养后身强体壮,回到原生水域中很快在种内竞争中淘汰野生鱼,但是在种间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于是被淘汰。结果是该物种数量大量减少。

 

走出鱼市,我不禁再次陷入了深思,人为因素的生物入侵和物种灭绝在现在还只是开始,那未来呢?如同全球变暖只是因为人们要获取化石能量来发展一样,生物入侵和灭绝同样来自于人们的利益,在这拜金年代里,难道我们真的可以为了金钱放弃一切吗?或者这只是我们原本没有料到的,疏忽了?其实防止它们的措施很简单,就是不要让它们逃离到自然环境中。忽然又想到一张流传甚广的某寺庙放生池的照片,请看:
 
我来罗列一下:乌鳢、罗非、埃及胡须鲶、巴西龟(都是外来物种)和几条锦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难道不是彰显我们的愚昧么!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的基础,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功能。而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也经历着地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试想,在中国上海的小小鱼市里,仅仅是淡水体系里就有如此多的生物危机,那在海水体系中呢?我们是不是也在同时经历着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大演替甚至是大危机呢?据估计,目前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率是有人类活动之前的100—1000倍。按照中等范围的全球气候变暖情形,到2050年,占地球陆地表面积20%的区域中15—37%的物种将注定消亡。这结果,就是会危及其它物种的生存,造成对生物多样性的连锁效应,而最终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点,不要到了我们生物多样性丧失殆尽的时候,才把它和全球变暖一样重视起来,如果真的到了那时,我们将一样束手无策。

 

致谢:感谢sonic2000、fish3000、fish8000、24hours、Prcfish、cnWATER、52fish等网站上鱼友们的技术支持和照片,尤其是风覆雨、光少、大头宁、aquarium、米亚等网友的帮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65815.html

上一篇:本科生指导笔记(6):学术兴趣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下一篇:审阅完基金标书,顺便谈谈基金标书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收藏 IP: 124.77.150.*| 热度|

9 彭真明 蔣勁松 孙彧 张天翼 张骥 刘进平 刘瑞亭 邸利会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