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osh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osha

博文

监考杂感(一) 精选

已有 4954 次阅读 2015-8-8 20: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几个学期下来,我分别给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监考。不知是偶然还是这样安排,我每学期监考的两门课程都是一个班的,这样大致算来,近几个学期先后给英语的、日语的和朝语的学生监考过。
   记得一次是给英语的班监考,本来专业课没什么好作弊的,可有一个男生仰仗他身材高大,故意坐在一个矮个同学后面,时不时地伸长脖子,瞅上两眼。那贪婪的目光还有所忌惮,时不时地瞟向监考的两位老师。说实话,在讲台上监考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是不是心里有鬼。不信的同学可以到讲台上看看,每一个同学的异常举动都尽收眼底。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哪位同学要想作弊了,他首先就拿眼偷偷地瞅老师,看看形势如何。这样的举动都逃不过监考老师的眼睛的。试想,一个潜心做题的学生,他哪有时间与心情去欣赏监考老师的尊容,何况还不是光明正大地“欣赏”,而是偷偷摸摸地瞟一眼!那个同学的阴谋没有得逞,我让前面的同学把试卷叠放在一起,他的千里眼失去了功效,估计特郁闷。巧了,过了两天,又是给他们班监考。这次是在听力室,座位靠得很近,这位同学直接近水楼台,斜着身子看他隔壁的同学的试卷,我在门口瞪了了他两眼,他有所收敛,一会儿,似乎是向我挑战似的,又故伎重演。当时听力室座位紧张,另有几位同学不得不搬了个凳子在旁边考试。看他肆无忌惮的表情,我最后还是过去给了他一次警告。过后,他还好意思找我解释,说他那是累了打个呵欠,伸个懒腰。越描越黑。
   我一向是反对考试要监考的,老师两个小时不能坐下休息,这不像讲课,显得特漫长。监考老师拿一双“鹰眼”宛如追踪小偷的警察。我感觉监考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作弊是学生对监考的报复。我这人有时很理想主义,比如我想,如果把试卷发下去,任学生自己答题,到时候去收卷子,是不是更好。为了警示个别不老实的学生,我们在考场按一个摄像头,但他们不知道是不是开着的。如有作弊的学生,录像就是”罪证”。我这样想,纯粹是对我校教务处的一项政策不满:如果学生有作弊行为,监考老师没有发现,被学校巡视的“四大名捕”抓到的话,监考老师要承担“连坐”责任,要通报批评!哈哈~本人一向老实本份,从来都不会作弊,唯一一次作弊还被老师“终生”教悔了一顿(参见我的另一篇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lyson2001)。如今学生作弊的手段五花八门,手段繁多。正如范大厨师所说的“防不胜防啊”,我们怎有那几位名捕的经验与老道啊!
   返回来接着说监考见闻。还有一次是暑假前的考试,我给一个日语班监考。在考场转了一圈即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日语的同学可能“哈日”有优势,笔尖飞舞中,我看到闪烁不定的是几位女同学涂的“花指甲”。本人孤陋寡闻,远离时尚,竟在考场上见识了如此各色的“指甲”,真是大开眼界啊!本人一向对颜色辨别力差,那些说不上名字的颜色放在指甲上,我不但没有感觉到任何的美感,反而令我想到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梅超风!也许这就是学日语外在的形式吧。
   去年夏天监考,是个公共课,当时特别紧张,老担心有“不轨”同学出事儿而被“株连”。考场很破烂,前门竟然还被人用钉子钉死,只有后门可以通行。天花板上的吊扇沉闷地空转着,散发出更多的热浪。突然,我看到一位女生桌上有一个别样的物体,远看像一只苹果,近处一瞧,哈,是个小小的苹果型风扇,那点儿风吹到脸上,可能也暂解酷热吧。这是我见到的最特别的考试用具了。
   说到考试用具,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些同学的“辎重”真得需要体力才行。当然,弱小的女孩儿都要男友或追求者“拎包”。比如常用的笔,最雷人的是这次考试,一位同学竟然带了一个笔筒!桌上有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水壶,夏天有湿巾,冬天有纸巾;同样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修正液、修改液、修改胶带,还有简易的就是窄窄的透明胶;橡皮如今少了,但也是五颜六色、形态各异;还有同学拿一把尺子,有的把答题纸画好格子,有的直接用它标着,字迹工整,每行都很直。冬天,大家的外套就很多,全都堆到讲台前,每位女生还要背个包儿,又是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
   多年前我参加高考时,就一个铅笔盒,里面两只钢笔,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一身轻。看看现在的学生准备的考试用具,真是感慨万千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0656-911605.html

上一篇:关于考试作弊
下一篇:张百春教授讲座随感
收藏 IP: 111.37.16.*| 热度|

5 黄永义 蒋永华 文克玲 王喆 xubaidu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