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卦 醉 话: 静 闻 蛙 歌 喜 观 蛇 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丕鹏 云游天下觅蛇迹 风雨烟云听蛙鸣

博文

云游他乡-观蛙赏蜥记

已有 5588 次阅读 2008-8-4 16:07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

(这是我给你们交的最后一份作业!尽管这次经历比较丰富,有许多照片可欣赏。但我希望更能看到你们的……)

今天,又是一个星期日!

我们开始完成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两项任务之一——实际观察欧洲林蛙和蟾蜍及其栖息地。作为一个自然“学者”,我觉得到大自然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进行其他室内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到野外去,不单单是采集标本,更需要观察所研究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等等。

上午11点,我在M博士一家老小的陪同和带领下,驱车经过英国最古老的吊桥(修建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跨海前往岛上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

这个岛和我们的海南、台湾岛相比,确实很小,但开车从南走到北,可能也需要半个小时以上。上次我坐火车回来,就因为小鸟再次惹祸,因祸得福的我坐过了站,真奔这个岛西北头的终点站而去。所以,已经领略了岛上牛羊遍野的繁荣景象。

 

大概不到半小时,我们就到达了进入保护区的路口。只见路边标志牌上指示着保护区的方向。

对于参观者而言,进入保护区只能徒步,不能车行。这车路是为附近的居民和保护区管理处使用。在离公路不远处的保护区路边,立着很小很低矮的两个告示牌。告知人们从这里开始只能用脚不能用车了……

难怪M博士的丈夫T博士要把车停在路边,把最小的那个儿子要背在像我们的背篓一样的背袋里上路阿!

走了没多远,就到了保护区的大门口了。左面可能就是管理处吧,院子里停着车。由于我们是直接自己开门进入保护区的,所以我也没有问那么多!

进入保护区,就有一个很醒目的介绍栏,介绍着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我们沿着小路继续前行。其实这个保护区就是一块位于山丘间的湿地,很小,周围被牧场包围着。

很快,我们进入了湿地,大片的芦苇荡阿。哈哈!

 

T博士是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从事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加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所以对这里很熟悉。他背着小孩打头阵,寻找我想看到的宝贝!

好像有收获了……

湿地间的小道附近有不少“baby toad”,T博士和他大儿子这么叫着!

他用自己的太阳帽捞起一个,哈哈,这就是蟾蜍的老大——Bufo bufo (Linnaeus, 1758)不过这只是个小老弟啊,刚变态不久。它的兄弟姐妹看我们来了,如同小鸡见到老鹰一样,都急急忙忙的逃到芦苇中去了!

小朋友很是喜欢这些东西!

但他们从小就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看完后总是要找一个他认为好的地方把小动物放归自然。

我们继续绕着芦苇荡前行,很快看到了这里很常见而在国内仅可能在黑龙江见到的蜥蜴,猜猜看,是哪种蜥蜴!我们仅远距离给它留下了这唯一的一张宝贵的靓影,没有惊扰它继续晒太阳。

小家伙眼睛就是尖,哦,也许距离地面近吧,哈哈,他又看到一个baby toad。哈哈,这就是我要看的,林蛙的老大!应该是baby frog,而不是baby toadT博士告诉儿子。

就是我千万里追寻着的你……欧洲林蛙Rana temporaria Linnaeus, 1758。

很可爱的小林蛙阿,和刚才的小蟾蜍一样也是刚变态不久。

是个小帅哥,英俊潇洒吧!长大肯定能招来不少小蛙妹的喜爱,哈哈!

我是big frog,也很帅哦!这小子更可爱吧。

很快我们进入了一片灌丛草甸区,这里是英国唯一的毒蛇-极北蝰出没的地方。有醒目的告示牌哦,小心脚下!

当然,我们不是专门来看它的,所以他们也就没有专门带我去拜会。不过我们看到了中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国内现在流行的叫法是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所投放的橡胶蛇模式。他们用来研究食物链和蝰蛇天敌的!富有创意吧!看,有个已经被老鼠之类的把脖子咬了好几口……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变态稍早一点的小林蛙以及二岁的林蛙。

能看出来这个比刚才那个早几天离开水域吗?

这个就是小伙子了……在等女朋友吗?哈哈

仔细看看欧洲的林蛙小子和我们中国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芦苇荡里的小路修得很讲究,是用铁丝网包裹着的木板铺设而成,这样就可以防止打滑了!

考察完这个点后,M博士T博士说他们还有一个自己的观察点!

中途我们在一个很漂亮的海滩吃了自己带的午饭,顺道看了当地关于挪威海盗的民俗节后,来到了他们的家。

哈哈,原来他们家的园子很大,简直就是一个花园和果园,又好几个大大小小的人工水塘……全家人几乎都知道哪里有什么动物。

我们先看到了这个,猜猜看,是蜥蜴还是蛇!

然后我们继续寻找我想看的林蛙!现在到了夏天,蝌蚪是没有了,不过到了晚上会有很多蛙出来活动!T博士抱着小儿子,带我一边参观他的鸭子园、菜园、果园和花园(其实就是自己屋后的大院子,不过被他割成了很多个小园子),一边翻着石块、木板和废物寻找林蛙。我们还真找到了一个林蛙中的大老爷们!哈哈,太好了!

是不是和人一样,上了年纪,老人斑就多起来!不过看到那啤酒肚,想来一定在这里是酒足饭饱无所事事阿……

这个宝贝相信我们都难得一见,我就多照几张,在来一张一寸的护照像。到了中国好让大家认得你是洋种!!!哈哈

最后把它物归原主,放回了T博士的小池塘里。

等我照完林蛙,不知道T博士从哪个小塘里捞上来两个小娃娃鱼,放在小盆子里。小儿子乐滋滋的在旁边看着……

最后请再查查看,这个有尾类的种名叫什么……

顺便Google一下,顺道也知道一点外国的东西吧。

小结:本次云游收获不小,也完成了预期任务。不仅看到了一些蛙的模式标本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欧洲林蛙和欧洲蟾蜍标本,而且这次实地考察看到了这个国家将近30%的淡水和陆栖两栖爬行动物。30%这个比例高吧,其实,是分母小。如果哪天能在野外实地看到我国30%的两栖爬行动物,那该多好啊!

                                          写于200883午夜 三楼斗室

----------------------------
最后,给你们看看我们自己的昆嵛林蛙(Rana kunyuensis Lu and LI, 2002)老祖宗的玉照!外加一道思考题!

 

欧洲林蛙和蟾蜍与中国的同属物种,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有什么异同?

 

* 从这两个物种的定名人看出来了吧,可都是分类学的鼻祖在250年前定的,当然我想这么common的小动物可能上千年前世人就知道有它也对其进行过观察思考,……。所以,从生物学上来说,林奈是第一个定名了这两个动物的人!

也可以说是第一个发现了,但仅限于生物学角度。

此为闲话!……在民间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924-34174.html

上一篇:链接:傅伯杰为《科学》杂志写的社论告诉我们什么?
下一篇:链接:How to make comments in meetings (怎么在会议上發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