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127 于敦喜的博客
下面是我想对我的学生和几个好同行说的话:
对科研的申请,我想无论是在计划经济的过去,还是市场经济的现在,研究人员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辛酸。计划经济年代,能“吃到皇粮”项目的肯定是少数大牌单位的名人,而饿着的肯定是多数。好在那个年代,大家比较知足,显得不那么诚惶诚恐的担心自己身无科研项目分文而下岗。
记得80年代中期,我硕士毕业刚开始走向教学科研那时候,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也没有什么年终考核和评定。课余之外,整天带着小儿在实验室小打小闹,小日子也过得悠哉悠哉,偶尔还对摄影发一下烧,弄张照片和短文送给刊物与大家分享。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创新,但也扎扎实实的做了一些自己喜欢和力所能及的探索,发表了几篇至今国内研究还能看到被应用的文章,更没有想到短短3-4年能在全校获得科研评定三等奖(一所部属院校的全校不分职称统一打分评定)和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那个时候也没想过申请什么课题……真的。不敢奢望,国家基金和国家青年基金对我来说,总觉得都是那些很有成就的前辈和同龄人才能做的!
但是,读完博士后,时代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了,一切都要从弄钱入手。这对名人更不会犯愁,送到手的项目可能就接不过来。但对于大多数非名人,满怀雄心壮志攀登科学高峰的无根基的年轻人、或者非著名学校的教师,那就有点可望不可及了。
90年代,我尚属幸运儿,从地方到国家,项目倒是意外的得到了好几个。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应该说我也算是花了3年多功夫“镀了层金的海龟”,也发表了几篇比较象样的SCI文章(其中2005年1篇SCI影响因子在12以上的文章已经被应用58次),却为科研项目年年犯愁,总是感觉在写所谓的PROPOSAL。金装手头纵向经费倒不如布衣时代了……
当然,不管经费多少,工作总是要做的。只要靠多跑腿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上九天揽月,那就学学下五洋捉鳖吧。
期间,感受颇多,愿直言说出点滴,供分享和指点迷津!
一、要想搞好科研,必须要有较大的项目和经费支持。要想得到较大的项目和经费,必须融入时代的潮流,必须搞好合作协作。用一句俗话说,就是要想办法进入那个圈子。
时代不同了,社会和学校对科研项目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自己也对自己有了更严的要求。加上自己总是一个云游客和边缘人,进入不了所谓的“圈子”,当然就不可能得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等方面,国家每年都给与了很大的科研经费支持,但从项目建议到申报,如果不能及时了解信息,不能进入“圈子”,对于发展中的学校和发展中的科研人员来说,只能白日做梦。
因此,我的感受是把自己的兴趣和科研方向与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相结合,利用一切学术交流和其他机会,建立学术联系,形成松散的科研合作协作关系。能进入那个圈子更好,进入不了,也没关系。因为通向罗马的大道何止一条啊。
二、作为高校教学研究人员,坚持从兴趣出发,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
蛋糕再大,也不够吃。蛋糕再少,总能有自己吃的。既然不是名校名人,自己感兴趣的也不是“火星探测或者设计MP10“,更不是飞到宇宙外,那么就做自己感兴趣的。写好Proposal,送给NGOs或者学校、教育厅等申请小项目。不要因为项目小就看不上眼,也要做好得到得不到别放在心上的思想准备。4年来,我最大的失误就是只盯着国家基金这个不大不小的蛋糕,错过了吃小蛋糕的机会。
我常对学生说,尽管科研和做买卖一样。今年时兴什么,流行什么,如果你进对了货,肯定能把生意做红火。但是,如果自己就对火柴感兴趣,也只会生产火柴,那么就安心做火柴买吧。谁叫自己不感兴趣也不会生产ZIPPO……何况做火柴也能做个世界500强……
当然在这方面,有一些学者做得很好。尽管是被动的对ZIPPO发生兴趣,但可以用投资生产ZIPPO的资金做自己喜爱的火柴,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得已办法。
三、 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多积累,多磨炼,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
对于大多数我这样非著名的博士来说,我觉得我们从事的科研才刚刚起步,因此这条路到底有多么宽广和光明,别人没有看到是可以理解的。回国也好,刚毕业也好,科研了很多年也好,只要我们还不是弄潮儿,那么就勇敢的做一个耕耘者。好地自然有好收成,孬地我们也别埋怨,谁叫我们就只有这孬地阿。
……
总之,如果你不幸选择了一个不是名牌的学校或者院、系、实验室,羡慕佩服学习同事奋起直上是应该的,但一定要自强不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做自己喜欢做的研究。这样即使有负学校、领导、导师等的厚望,但也于心无愧,对得起自己。
————————————————————————————
分享学科,分享高见,分享快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