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有机种粮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已有 4779 次阅读 2011-6-20 00:25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添加剂, 除草剂, 拖拉机, 有机种植, 成本核算

蒋高明
 
        最近,我们采用有机种植的办法,实现了低产田变吨粮田,即每亩收获玉米小麦粮食之和为2000斤以上。得到这个结果是在完全不采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六大技术基础上实现的,我们采用的是生态学技术,实现了“一大于六”的原初设想。
 
        有网友关心我们得到上述产量的成本问题。这里,2010年,我组研究生在10亩实验田数据记录里,有一整年完整的用工记录,不妨介绍如下(计算依据为10亩实验田):
 
        全年共雇人用来除草、播种、补栽、施肥、整地、浇水共59.37个工日,计60个工日。
 
        其中,种玉米26.62个工日,是用工最多的,因为采用人工播种; 除草17.5个工日;种麦2个工日(机械播种),浇水4个工日(浇水费用承包给浇水人,这个工日是看护)。分项计算如下:
 
        1)每个工日当地价为50元(男女老少一样,我们用工以老人和妇女为主),此项开支共计3000元;
 
        2)其中用机械拉粪、拉粮食用手扶拖拉机28车;24马力拖拉机12车,拖拉机手不另外支付装卸费,拖拉机手出人工,运输距离小于500米(从农场到实验田)。前者每车10元;后者每车20元,机械费520元;
       
        3)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每亩80元,共计800元;
 
        4)浇水34小时,27元/小时,实际支付900元;
 
        5)有机肥每立方米40元,每亩5立方米,10亩共2000元;
 
        6)租地费用每亩300元,10亩共3000元。
 
        这样计算下来,以上共开支 10220,即每亩地实际成本 1022元。收获2000斤有机粮食,以1元/斤计算,有机种植模式下,租地种植净效益978元;如果有机粮食价格翻倍,则可收入1956元/亩。
 
        如果老百姓用有机方式种植,农户基本都有小型拖拉机,他不需要支出1) ,2), 6)项,这样老百姓种植一亩有机粮食的实际成本只有370元,如果他自己养牛,则仅需要支付170元。
 
        有机种植获得2000斤粮食,以普通市场价算,农户可保守收入 1630元;如果有机粮食价格翻倍,则亩可收入3260元。
 
        有机种植模式下,农民自己留种,不需要买化肥、农膜、除草剂、杀虫剂,主要花费是收获和浇地费用,还有一点柴油费用,可忽略不计,因为国家小麦补贴约90元/亩完全可抵消种子和柴油费。
 
        这就是有机种粮的真正成本。既然有这样的好处,农民为什么不用呢?主要的原因,一是农民不相信不用化肥、除草剂、农膜、杀虫剂能够打出粮食来,他们将主要精力用于种植所谓附加值高的蔬菜作物,风险也很大;二是没有理想的有机肥来源,大型养鸡场、养猪场、养鸭场里的粪便都被污染了;三是如果优质无优价,即使理想状况下收入1630元,辛苦一年才获得,还不足以抵消进城打工一个月就能收入上千元的诱惑。农民凭什么要给城里人种地呢?四是目前的耕地被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严重污染了,获得有机产量需要3年左右周转期,农民等不起。
 
        市场上我们看到的有机玉米、有机大米价格为普通价格的10倍。这个高价位,吓跑了很多城里人,如此高的价位并没有太多道理。国外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25~50%,这样的价位消费者是能够承担的。当然,国外的有机食品并没有我们的严格,他们还允许使用部分化肥。
 
        需要指出的是,虫害控制靠生物加物理方法,需要投入购买诱虫灯和一点电费,折合每亩35元,因为收获的虫子有经济价值,只要收获10斤虫子,即可变成3斤鸡肉,得到约45元,抵消杀虫的费用开支。待天敌恢复后,因为不用给益虫益鸟发工资,这个费用更可节省下来了。
 
        有机种植模式,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需要城市消费者理智的消费。如果价格合理,农民尝到了甜头,在健康的环境下生产健康的有机粮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457135.html

上一篇:生命时报:农田里用了多少化学品(独家报道)
下一篇:食物化学化考验人类生存能力
收藏 IP: 159.226.89.*| 热度|

9 蔣勁松 刘建彬 桂耀荣 高建国 骆小红 王延伟 anonymity DXY1234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