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对无锡“水荒”的深层思考

已有 9231 次阅读 2007-6-1 09:19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对无锡“水荒”的深层思考
蒋高明

        最近,以经济发达闻名全国的江苏无锡市闹起了“水荒”:饮用水大面积污染,个别地段自来水连洗脸都不能用;水质粘稠,带有极强的刺鼻腥臭味(甚至空气中都弥漫着臭味)。一时间,饮用水出现紧张,市民纷纷抢购矿泉水。普通矿泉水卖到了5元多一瓶,连长期积压的劣质矿泉水也被抢购一空。

        据分析,此次“水荒”因太湖蓝藻突然爆发所致,如鼋头渚景区的碧水已经变成绿水(蓝藻的颜色)。太湖水已经臭了好长时间了,尽管采取了治理措施,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向太湖“生态欠账”太多,最终导致了江南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臭自来水事件。然而,这个事件是偶然的么?

        实际上,无锡“水荒”是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所积累“灾难”的一次总爆发。如我们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即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改变环境治理思路,今后这样的恶性事件还会“层出不穷”。

        我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被污染水系中,比较严重的是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长江中下游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工业比较发达地区。水体污染小河重于大河,北方重于南方。据估计,全国有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 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严重致癌物质)超标水。

        太湖蓝藻爆发和云南滇池“水华”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这就是陆地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水里集中,以蓝藻、裸甲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中氧气缺乏,鱼虾类死亡、水体变臭。城市居民直排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污染,尤其工厂不达标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变臭的根本原因。

        2004年9月,笔者领导了5人小组在无锡的五里湖参加国家863计划《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下属的子专题研究,该项目由国家投资,应无锡人民政府邀请进行太湖湿地生态修复。是时,无锡市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请美国人设计方案,对湖滨带进行整改,清理了一些废弃鱼塘;采用了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三大技术。科学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试图修复被长期污染的太湖湿地。如今,这个投资2个多亿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验证,研究成果可谓丰硕,笔者的大名也在“功臣之列”。今天太湖蓝藻爆发,令笔者面对成果如芒在背。

        实际上,笔者在太湖开展课题期间,就曾对“边治理、边污染”的效果产生过怀疑。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近20亿的治理费用,但是,你治你的,我污染我的。笔者现场看到,太湖边的居民将粪尿、洗衣废水等直接倾倒太湖;园林工人在岸边喷洒农药,然后再通过降雨带到湖里。这还不包括上游大量工厂,农田,居民对大太湖排放的污染物在内。同样是一盆水,你在下游或局部治理,我在上游或其它地方排放,最终还不是一样的后果吗?在普通人眼里,污染是自己的事情,治理是国家的事情,甚至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地处江南水乡的人会没有水喝的时候;在企业家眼里,交罚款比上污水处理设备合算的多。这样长期累计的后果就酿成了江南水乡闹“水荒”悲剧。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带来了太湖流域的繁荣,创造了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财政收入16%的奇迹。但是,由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已遭受空前破坏,连续多年发生了湖泊萎缩、功能衰退、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等现象。这次无锡“水荒”就是对我国环境保护敲响的又一次警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662.html

上一篇:为什么四百万人等水喝?
下一篇:草原为什么会退化?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