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栽植杨树纯林不利于国土生态安全 精选

已有 8463 次阅读 2009-1-21 20:31 |个人分类:环保呐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蒋高明

      最近,有网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询问种植杨树纯林的生态问题。这是笔者关注多年的话题了,有关部门也专门征求过意见。去年,我的一名法国留学生专门从事这个问题的研究,是笔者给她出的题目。在法国人眼里,中国营造的杨树纯林不能算林业,只能够算农业,因为,照样施肥、打药和浇水,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功能全都没有了。连续30年来,中国长江以北乡村消失了的大树再也没有回来,概与我们坚持不懈地种杨树有关。这是一个严肃的生态学问题,希望大家来共同关注。什么时候中国乡村出现了有“爷爷、儿子、孙子”辈的自生自灭的森林,中国的生态才是真正好起来的那一天,否则,似今天这样,打着生态建设搞生态破坏,中国生态永远处在发展中阶段,甚至远不如印度、蒙古等发展中国家。 

        以下是我们以前为国务院办公厅写的建议(应邀撰写),现在这里发表,并配合几张图片。一是回答了网友的提问,二是希望在新年来临之季,这个话题能够重新唤醒人们对中国乡村环境的关注。

        当前,我国营造纯林过热现象令人担忧。几十年来,大量发展人工纯林的传统不但未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原来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杨家将”,现已发展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如今,杨树已经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岭。整个大西北、华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区,也以杨树为主,杨树中又以“107”、“108”或三倍体毛白杨等“人造品种”居多。山东乡村30年前的本地树如楸树、枫杨、侧柏、白蜡、国槐、榆树、苦楝、梧桐、板栗、核桃、皂角、香椿、臭椿、合欢、垂柳、旱柳、紫穗槐等等,几乎被清一色的杨树所取代。

一、营造杨树纯林原因分析
   

        杨树消费的终端原来在大中城市,现在蔓延到城镇这一级。人们将其剥成一层层的薄皮(厚约2~3毫米),再贴到高密度板上,制造人造板材,用于城镇大规模装修或制作粗陋家具。因为市场巨大,由此出现了一系列产业,即种植-砍伐-运输-销售-加工-再销售-装修。在华北某市,仅木材加工厂就有几百家。
  
  由于有很好的去向,杨树价格一路上扬,目前市场价格高达1300-1400元/立方米,接近了名贵木材楸树和香椿的价格,后者1700-1800元/立方米。因楸树和香椿不能剥皮使用,只能做木材,其用途反而不如杨树大。有了这种畸形消费,全国上下大栽种杨树就不难理解了。
  
  杨树长得快,华北地区7-10年可以成材。但是,由于杨树寿命短,材质差,制作的成品寿命短,难以固定日益增加的大气二氧化碳,大量发展实质上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相反,哪些固定在优质木材中的碳,用其制作的家俱或建筑材料,能够坚持数百年,可起到很好的碳固定作用。

二、人工纯林造成的生态问题
  

        高密度、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对国土生态贻害无穷,单一树种形成的种群实质上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端下降的“绿色荒漠”。人工纯林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其一,地表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由乔灌草结合的天然森林群落,由于物种搭配合理,可充分利用不同群落高度上光、热、水资源,因此植被覆盖好,对水土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单一的杨树群落就难以发挥这种功能。在大西北种植的杨树,非但不能有效郁闭,反而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树”,水土保持的作用远不如本地物种。
  其二,生物多样性极差,生产力下降。我国享有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的美誉,但我国人工林生长量全球倒数,这正是由于人工纯林本身的生态学问题造成的。我国人工林总面积4667万公顷,相当于我国森林总面积的30%,人工林立木平均蓄积为34.8立方米/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速生丰产林,已达330多万公顷,平均年生长量不到7.5立方米/公顷。国外森林平均年生长量25~28立方米/公顷,是我国的2~6倍。
  第三,土地生产力不能维持、不断衰减,需要像经营农田那些大量施肥和浇水。山东一带经营的杨树纯林,由于强调速生,农民们将给庄稼用的肥料用在杨树上,平均每亩需施肥料100公斤,浇水约50元。由于速生,一些农民放弃种粮,改种杨树,对粮食安全形成危害。
  第四,生态系统脆弱,极易感染病虫害,导致大面积损失。河北塞罕坝人工林每年的病虫害防护费用就高于经济收益。参观塞罕坝清一色的高密度落叶松人工纯林后,感到塞罕坝正坐在一个“大火药桶”上。大量化肥和农药由农业扩大到林业,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国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天然纯林在改善环境中起的是正面的效益,而人工纯林则在一定程度上是负面的。
  第五,人工纯林不适宜鸟类和其它野生生物栖息,这些动物在森林更新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种子更新、花粉传播都需要动物的参与,但是,由于人工纯林物种单一,原来一些长期建立起来的动植物关系发生改变,一些本地动物丧失家园。
  第六,景观单调,一些风景区以及公路、铁路沿线的人工杨树林在景观上无美可言。
  



图1 杨树纯林下生物多样性大大下降 蒋高明摄

图2 杨树林里的病虫害  蒋高明摄


图3 受病虫害严重危害的杨树叶片,夏季即开始落叶  Margot Regolini摄

三、我国人工林建设的对策建议

  人工林种植要避免单一化,增加林分结构的合理性,使之能够抵抗病虫害、抗营养贫瘠,能够自我调节。在树种选择上,避免强调速生和短期行为,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量发展那些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大的传统本地物种,如东北的“硬杂木”、南方的楠木等。在区域布局上,造林的重点应放在东部山地或部分平原,恢复从热带森林到寒暖温带的森林,尤其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西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应停止在草原上和荒漠上造人工林,恢复本地的草原与灌木。在考虑速生获得木材的同时,充分考虑那些缓生而经久耐用的优良木材;逐步改变杨树“一统天下”局面,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应有的功能。具体的建议如下:
  1) 区域选择要慎重  我国造林区域广泛,只有了解森林分布情况才能正确指导造林工程的实施。例如,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的集中分布区。我国还有两类比较特殊的森林,即常绿落叶混交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集中在贵州、广西、云南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山地上;硬叶常绿阔叶林集中在金沙江中上游河谷两侧山地上。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为暖温带森林分布区,在营造人工林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区域差异。
  2) 种子造林应提倡  “飞、封、造”是现代造林的主要措施。种子造林指的是人工点播种子,而不是通过苗圃移栽树苗。人工点播种子可以避免飞机播种的盲目性,目标性更明确。虽然有些种子不能成功萌发,或者易被破坏,但自然界中的种子繁殖也是以牺牲一定数量的无效萌发为代价的。可以对种子进行处理,如采用包衣、大粒化等措施,从而提高种子造林成活率。此外,种子造林的费用也比苗木造林要低。
  3) 造林树种要乡土  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一定要特别注意本地种和外来种的问题。本地种是长期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一类植物,外来种则是将原来生物链上的一个成员搬了过来。尽管一些外来种很好地适应了本地生态,但这类植物一般生长环境以栽培条件为主。本地种多长寿,可用种子繁殖,自生自灭,可以脱离人工呵护,与当地环境很好地协调;而外来种则相反,控制不好甚至会成为入侵物种。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营造人工林以本地种为主,绿化景观才会有特色。在制定人工造林目标时,应该遵守生态学规律,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林业生态化的目标。
  4) 生态专家须参与  目前,我国各类绿化工程中负责造林工作的大多是林业专家或者园林专家;而在国外,则以生态专家为主。生态学家具有很多优势,应该参与到国家的绿化造林和生态恢复实践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生态学家会更多地考虑物种优势,例如林的疏密与乔灌草的结合,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问题,植物与动物的关系,植物生态功能完备和必要人工辅助等问题。

         5)国家拥有的高速公路、铁路、运河以及河流两旁的林业用地应做长期打算,率先恢复以本地、长寿树种为主的森林,重视其长期生态效益,而不能强调其短缺经济效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11055.html

上一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言献策讨论会见闻
下一篇:从1949-1980中国地震记录再论西南水电开发应慎之又慎
收藏 IP: .*| 热度|

5 王晓明 王桂颖 李万峰 樊晓英 迟菲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