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三十八
还有多少沙子要卖?
蒋高明
本文载《中国生态六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6
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一轮乡村改造。据我了解,山东北部某城市近郊农民几乎全部上了楼,还计划将开发区附近几十个村子的平房推倒盖楼。农民上楼了,土地腾出来做了工业区,这种发展模式到底好不好?除了沙子,这些年,贩子们还贩卖沂蒙山区的大石头,大卡车在山路上往来穿梭,热闹异常。
中国“快餐式”的城市化除了造成很多村落的消失,还耗尽了很多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沙子、石头和土壤。盖高楼虽然有很大的商业利润,可是,终究有一天,当国民富裕,再也不愿意住“鸟笼”般楼房里,是不是要推倒高楼重建平房呢?西方发达国家早就走过了这样的弯路。
农村毕竟是农村,农民是与土地打交道的群体,他们很少像今天这样,住在离地面如此高的楼上。农家院落尽管破旧,但是那里有历史,有文化。农家院是村落的基础,村落是中国乡村的基础,乡村是中国的文化基础。中国和美国不一样,我们的历史长达5000年,美国只有200多年;中国的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75%以上,美国不足2%。即使要搞城市化,也没必要将农民都“装”在方块楼里,把村落收拾得舒适一些,难道不更适合人居吗?
沙子、石头、泥土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目前,国家对于乡村河道管理基本处一种无序的状态。尽管各地河道属于地方政府的河道管理局管理,但是,一些承包人只要给村集体一些承包费,给河道管理部门交一些管理费(甚至根本不理这一套),拿到所谓的“采沙证”,沙子就基本是承包人的了。据我观察,承包人每小时花200元雇挖掘机,挖沙的速度是每5秒钟1吨。那情景跟“抢劫”无异。可怜乡村大好的河流湿地,被挖得千疮百孔。在山东农村,我几乎看不到小时候的那种自然河道――当年河道两旁分布有宽约几百米甚至近公里的银色沙滩,沙滩上还有各种湿地植被。消失的沙子已经永久地封存在城市或者乡村建筑的水泥里了。没有沙子,河流失去了其重要的功能:泄洪和水质净化。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