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受同事鼓动,我决定《克服恐惧,大胆走出自己研究方向的舒适区》。参加了在波士顿举行的生物统计专业的《基因分析第17次专题讨论会》(GAW17)。这个系列专题讨论会是专门用模拟的数据来测试各种统计方法。主要是测试它们能否发现那些基因突变(genotype)和某个生物表像(phenotype)有对应关系。大多数统计方法试图直接把基因突变和表像关联起来。但事实上,基因突变是由于导致了蛋白质性能的变化才引起了某个生物表像,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所以我希望能找到合作者,让他们试一试能否用得上我们在蛋白质方面发展的方法,看一看能否改进现有统计方法的敏感性和正确率。 也就是说,去那儿卖我们课题组的产品了。
这一次,我不仅仅要克服走出自己研究方向舒适区的恐惧,还要克服上星期骑自行车事故引起脸上带几处伤的难看,更要紧的是我的同事因为家里有急事,去了半天就回印地安那了。也就是说我孤家寡人,没有一个认识的人。第一天是分组讨论。我分进的那个组的成员们对我的东西有兴趣、认为有用。但没有人确定怎么用得上。第二、三天是每个组的代表上去介绍、总结组内论文的方法和结果。大部分时间是坐在那儿听着。中场休息和论文张贴期间,我主动和一些人打招呼,介绍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什么效果。倒是在和三个人分别交流后,证明我脸上的phenotype是经常发生的。不过这和我的genotype关系不大,我应该没有那种爱冒险的基因啊。
第三天(星期五晚上)是散伙晚餐。是由巴士带我们去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去吃晚饭。我独自一人坐在前面靠窗口的位置。看着窗外的雨点,体会着秋天的冷瑟。大多数人有伴,有说有笑地经过我旁边的位置坐后面去了。我干脆拿出我的“爱她去"(itouch),看我的"伊妹儿"了。
忽然,有人问我可否坐在我边上。我马上说,当然可以。抬头发现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我收起 itouch和她交流起来。发现她可是个中国通,1982年就去中国收集样本用于研究肠癌发生率和海内外华人饮食结构的关系。而她的丈夫则在1974年就去过中国了。我赞叹不已之后,开始做此程的最后一次推销。不料,她显得挺兴奋,说她和合作者研究引起乳癌的蛋白变异,找了几个方法都不工作,可以拿我们的方法试一试。她说回去之后就把数据给我寄来。我心想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合作这事跟找对象一样,真是勉强不得,一定要匹配,互补才行。找一个好的合作对象真是要靠运气和缘分。当然,这次巴士奇遇能不能结下科研合作的良缘还要看我们的方法能否英雄救美了。不管怎样,我有了次巴士奇遇,人生又丰富了一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