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qizhou 论春语秋,谈科说学,声传言教。

博文

博士职业和人生规划:与周耀旗教授的座谈录(下) 精选

已有 7442 次阅读 2023-4-16 10:30 |个人分类:心得体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本文为深圳湾实验室博士后联谊会每月例会的主题分享内容,会议全程主要使用英语交流,周耀旗老师首先围绕主题讲了半小时,然后大家自由提问了问一个多小时。以下内容经周耀旗老师和深圳湾实验室公众号编辑重新修改、翻译和整理。问答分成三个方面:科研、职业规划、生活,分上、中、下三篇,这部分是关于生活部分的答(下)。

时间:2023331

主持:张哲 博士

主题:职业和人生规划

分享嘉宾:周耀旗 资深研究员

 



三、生活方面

Q1: 作为一个外国人,您是怎样在美国那里生存下来的呢?

A: 当然必须比美国本土人强很多,在美国有一个值得欣赏的地方,就是他们尊重有才能的人,当然必须脱颖而出,才会被重视。

Q2: 是不是需要工作更努力呢?

A: 不一定,但至少要更聪明地工作。当然我做博士后的时候,还是非常努力的,经常晚上12点以后回家,做第二天一天的饭。中饭、晚饭都在实验室用微波炉热一下,为的是节省时间。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所以我必须更加勤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好像所有人都比我聪明,其中还有许多人比我更努力。当然,光用功也不够,还需要能够持续专注,相信自己,屡败屡战,最终一定能克服面临的障碍。年轻时候必须相信自己是被选中的人,这样才能在任何困难情况下生存下来,并继续前进。相信自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连你都不相信自己,没有人会相信你。

Q3: 怎样平衡工作与生活?

A: 我是在做博士后的时候结婚的,那时我太太在纽约州府奥尔巴尼的一所大学读MBA硕士,从波士顿到奥尔巴尼有三小时的车程。平时我非常努力工作,周末开车去奥尔巴尼。三年后,1998年,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地生下大女儿。有了孩子后,经济收入的压力特别大,因为美国博士后的工资是非常低的,一年只有两、三万美元,只能住在两室一厅的廉价公租房。1997年我就开始找工作,但找了两年也没有结果,所以当时想再等一年,如果还是找不到学术研究工作,只能重新去找公司的工作了。还好,1999年发了一篇Nature论文,顺利地获得了多个聘用通知。总的来说,在博士后期间平衡工作与生活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杂事少。

担任助理教授后,我刚开始像拼命一样地工作,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活。在第一年,很快我就觉得我的健康状况明显地变坏了,常常感觉精力不够,睡眠不足,又发现得了糖尿病。所以我对自己说:好吧,这种拼命状态必须调整,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不能倒在半路上。我改变了工作方式。白天注意力集中、合理安排轻重缓急、增加工作效率。晚上回家,和家人好好生活,除非有时间期限的任务,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随着工作、生活习惯变得有规律,身体情况越来越好转,工作也随之而上了。我认为必须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平衡,爱上工作,享受生活,这是能够在困难中保持信心的好办法。我很幸运有我的太太一直在支持着我,这非常重要。我有两个女儿,她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给我积极的人生观和工作的源动力。我有过许多挫折,只要是挫而不折,就会等到胜利的一天。

Q4您从中国到美国、再到澳洲,您喜欢这样动荡的生活吗?

A: 我不是喜欢,是享受(笑)!享受这个过程。生命是短暂的,不要呆在同一个地方。作为一名游客,和作为一个住户相比,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新的环境,会让你感觉像是重生了。扩大眼界,走出舒适区,做一些不同的事情,生活会更有趣、更刺激。游民般的生活对我们两个女儿的成长也起了非常正面的作用,她们都说受益不浅。世界这么大,应该去看看

Q5我从未出国。我的一些朋友在国外学习了几年,就变得如此自信。为什么呢?

A: 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我也有许多不自信的时候,尽管我在美国多年。一般来说,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有自信心,但也不完全是。这与教育方式很有关系,也与生活的压力有联系。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部分人致富太快了,太容易了,导致另外一部分人更加焦虑,工作场景更加内卷,无法放松,一个不能放松去笑的人怎么能有自信呢?我认为需要有张有弛才能保持平衡,对工作、生活同样有激情,才是自信的源泉。在我读博、做博士后、任助理教授的时候都有过失败加失败,看不到隧道的尽头,失去信心的时刻。想要变得有自信,去交一些有正能量的、有活力的朋友,给你加油鼓劲,不要和总是打击你自信心的人共事,远离经常抱怨连天的人。有一个铁杆支持的家庭非常重要,保持工作、生活的平衡很关键。风水轮流转,不是不到,而是时机未到,机会是属于能够坚持下去的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2757-1384424.html

上一篇:博士的职业和人生规划:与周耀旗教授的座谈录(中)
下一篇:[转载]3=1+2:分割是如何攻克蛋白质结构预测的?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收藏 IP: 175.170.60.*| 热度|

11 郑永军 杨顺楷 许培扬 何应林 陈炫亦 牛凤岐 孟佳 汪凯 董超强 汪波 张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