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李海阳:执著的女子师范教育家齐璧亭

已有 5360 次阅读 2013-2-21 20:19 |个人分类:西北联大往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育家, 西北联大, 女子师范, 齐璧亭

执著的女子师范教育家——齐璧亭(2012-09-07 14:51:43)
标签: 家政系 师范学校校长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 女子教育 家政教育 西北联大 分类: 《天下》2012年

文/李海阳

与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这些学校不一样,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并不是整建制地迁往西北的。日本占领天津后,河北女师学院的院长齐壁亭先生,带着少数师生,辗转到西北,加入西北联大,其中家政系的迁入最为完整。河北女师学院在中国女子教育的历史上地位很高,齐璧亭在此校开办的家政学系,便是西北联大家政系的基础。

1

齐璧亭,号国樑,1884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津县(今属山东省)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其父齐俊元是当地一位开明士绅,鼓励儿孙们接受新式教育。齐璧亭的母亲谢氏为齐俊元继娶,聪明、能干,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手。两人共生有五个儿子,没有女儿,齐璧亭是长子。齐俊元身体不好,除进行一些公益活动外,常年卧床休息,看看书而已,家中一切事务完全落到了谢氏一个人身上,她不但把家庭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使五个儿子都受到良好的新式教育。由于齐璧亭母亲的行为,“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封建传统观念在这个家庭中产生了动摇,也为日后齐璧亭毕生从事妇女教育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1907年,齐璧亭由保定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入北洋大学堂师范科学习。1909年,北洋大学堂选派齐璧亭等五人赴日本留学深造,就读于著名的广岛高等师范学校。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学习上要争取好成绩,饮食上又不习惯,长久如此得上了终生难愈的胃病,只得靠喝咖啡来振作精神,从此,每日必喝咖啡,成了他终生的习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齐璧亭从日本回国参加革命,并在宁津、广千、保定等地任教;1914年再度赴日本完成学业。1915年,齐璧亭结束了日本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的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在日本大学的学习,使他亲眼看到了日本师范教育的特点,同时,日本女子教育中崇尚实用的特点,及从欧美国家,主要是从美国学来的家政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设置也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萌生了在中国兴办家政学科的念头,这后来一直成为他办学的特点之一。

2

1916年,齐璧亭接替张伯苓,就任位于天津的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此校最早可追溯至1904年吕碧城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女子公学。吕碧城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她被誉为在中国文学史上继李清照之后最优秀的女词人,还是《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只用优雅的文言文写作,又是革命女杰秋瑾的好朋友,著名翻译家严复的忘年交,精通英文,曾任袁世凯的英文秘书,还曾把佛经翻译成英文,是中国动物保护运动第一人,还曾到上海经商,积累一笔财富,后又游历欧美八、九年,写了大批关于欧美的报导,最后皈依佛门。她1904年担任北洋女子公学的总教习(教务长),当时只有21岁,两年后,升任监督(校长)。她的办学理念非常超前,主张妇女解放,在校一干就是七、八年,既负责行政又亲自任课,使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曾是袁世凯敬重的家庭教师)等都曾聆听过吕碧城授课。

学校几经易名,1913年为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改归省立,其后,规模不断扩大,除原有的附属小学外,又增添了附属女子中学与附属蒙养园(幼儿园)。在这一段时间,继傅增湘之后,校长也屡易其人,直至1916年又改称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齐璧亭任校长。

齐璧亭是当时我国中等师范学校校长中,第一位且仅有的一位具有国外学历和学衔的校长。他启用赞成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门入学堂接受新式教育的马千里先生协助他主持校务,还聘请了一批思想新、学问好、责任心强、提倡男女平等、赞成妇女解放的教师充实到学校各级教师队伍中去,并根据每位教师所长,重新安排了课程内容。以国文课为例,过去的教学只重视古典文学,特别是古代女性诗词的讲授,而今加强了新文学著作的选读,并给教师以自由空间,根据本人所长自选教材、自编讲义。如1926年入学的校友王振华女士在回忆她在女师上学的情况时曾说:“在顾随(顾羡季)先生班上,初中三年的国文课程是以讲授鲁迅等进步作家的作品和苏俄及其他外国作品为主的,并印发了大量讲义供同学课外阅读。”她还回忆说:“1926年在北洋军阀褚玉璞统治时期,在校中学生要奉令读《四书》、《五经》,北伐革命之后,国民党也如法炮制,但女师在教材上并不严格规定,老师教学很自由。”王振华虽回忆的是20年代后半期情况,但女师早期情况也相差无几。理科方面,学校的实验设备一应俱全,化学试验用品每人一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柜子用来装试验用品,生物实验室四壁都是标本和挂图,显微镜每二人一架。课程除在课堂上由教师演示外,还安排学生亲自试验,每周两小时,连在一起以利操作。动物课还让学生进行解剖,如解剖青蛙、鸽子、兔子、鱼等,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初中音乐课程除教授中外名曲及乐理外,还经常让同学欣赏各种器乐演奏与中外唱片,用以提高音乐修养,同时也很注意民歌、民谣的教唱与欣赏;高中时期重点是乐器的训练,先是风琴,继而钢琴,还有提琴、琵琶等,设有专门的练琴室。美术课程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画、粉笔画等。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努力程度不同,掌握的程度也就不尽一样,但课程要求必须掌握基本素描和图案,以便将来工作应用。体育课教学从体操、国术直至田径、球类都有专门课程设置,专门场地练习。为满足当时同学中要求滑冰、骑自行车的要求,女师设有专门的冰场、旱冰场、自行车场,备有一定数量的冰鞋、旱冰鞋。高中三年级还设有小学体育教材编写与教学方法课,每位同学都要独立编写一部分儿童体操与儿童舞蹈的教材,并进行实习。在天津运动会上,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涌现出不少运动高手。

学生们的课外生活也很丰富,经常举办各种展览和比赛活动。就讲演而言,女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为这是当好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不但平时注意对学生锻炼与培养,而且通过经常性的讲演比赛进一步鼓励她们。这对于早期大多数没有当众讲话习惯、见生人说话就脸红的青年女学生尤为必要,这种演讲训练为大多数学生一经毕业就能成功走上讲台,开口讲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齐璧亭的管理下,女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学生平日有事出门要经过批准,每日晚饭后到晚自习前,可到街上去散散步,但出门必须在门口翻牌,回校后再把牌子翻过来,传达室有所有学生的牌子,一看牌子的正反,就知道那个学生在不在。上课时不准会客,下课后会客要到会客室,客人来找只能在会客室等候,绝不准进入学生宿舍,如有人违反制度,超假不归或在外留宿,就要受到纪律处分。民国初年,各地都办起了一些女子中学,除了公立的以外,教会办的和私人办的也不少。齐璧亭管理的女师和其他女校相比,校风朴实,在人们的心目中印象不错,当时天津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某某女塾的少奶奶,某某女校的阔小姐,第一女师的女仆。”

齐璧亭认为师范、中学要实行分科教育。师范造就小学教师,中学培养普通人才。小学教师分任各科,师范分科必然;但中学学生之天才不同,兴趣各异,且大学招生分科,社会职业繁多。所以,在师范、中学有相当分科素养较为适宜。鉴于此,师范、中学除设普通学科外,要特分文、理、艺三科,略增特殊科目,以示区别。学生各就其性之所近,分别学习,以发展其特长,结果教育至为优良,形成特色。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是以培养河北省地区各县及天津市的小学教师为主。师范班为六年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毕业后分配至河北省及天津市的小学任教。后来根据需要,又增加了幼儿师范班和乡村师范班,学制三年,毕业后分配至幼儿园或农村初级小学工作。如打算毕业后深造投考高等院校,需先在小学任教两年后,才得报考。如同其他师范学校学生一样,凡属河北省及天津市籍的学生免交食宿费,毕业后由教育厅统一分配工作。外省籍的学生则实行交费上学制,但毕业后升学则不受限制。20世纪20年代前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已跃居享誉全国的著名女校,加之对本省市学生实行公费制,每年报考的人数很多,一般来说,录取率为百分之十,同时,毕业生中也人才辈出,涌现了刘清扬、郭隆贞、张若茗、邓颖超、许广平等妇女领袖。1920年,北京大学初次招收女生,报名者来自全国各地,只录取了9名,其中2名女师学生;留法勤工俭学第一批河北省的三个女性名额,也全部为女师学生包揽。1928年,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改名为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生人数达350人,共有各类学科201学时。

至1936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共陆续设有家政、国文、史地、英文、教育、生物、理化、数学、音乐、体育、图画等11个系、23个班级。面向全国招生,学生经常保持在350人左右,连同它所属的师范部、师中部、小学部、幼稚园部,共有在校生1826人,是全国同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约超出普通女子师范院校经费五六倍之多。发展至此,女师学院从小到大、从单一层次办学到多重层次办学,都展示着齐璧亭的理念。

3

把国外新兴的家政学科介绍到中国,开设专门课程,培养新型的女性师资和兼顾家庭的合格主妇是齐璧亭在日本留学以来的夙愿。在他看来,办好女学的关键是要牢固树立起男女平等的信念,要求政府与社会拿出与办男学同等的紧迫感来兴办女学,并在这一前提下,针对女性特点办好女子教育。这是他与吕碧城理念的衔接并更具体化的体现,吕碧城提出了要兴办女子教育,他则具体分析:“男女之身心必各殊,其天职亦异,故教育宜于男子者未必宜于女子。同一知能往往在男子为切要,在女子为迂远必也。察其特性,审其天职,因物付物,然后可收改良之结果。”他认为我国教育应将女子教育与提高全民素质结合起来,与妇女解放结合起来,要重视女子智、德、体三育之全面发展,通过女子教育培养女性人才,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由使国家前途无量。在这种教育理念中所开设的家政学,不同于如今开设的“淑女班”、“礼仪课”式的女子教育,是重于使女子独立、自尊、自爱、自强之思想的课程,很具现实意义。

1917年,齐璧亭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正式设置了家事专修科,并开始招生。家政学在国内是首创,齐璧亭特地从日本聘请东京高等师范家事科毕业生佐竹、加滕两位女士任教,为解决学生不懂日文、教师不会中文的矛盾,齐璧亭在任校长的同中还亲任课堂及课外辅导翻译。

20世纪20年代后,我国的教育制度开始从学习日本的经验转向学习欧美,37岁的齐璧亭向教育厅请假,暂离女师于1921年赴美深造,先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本科学习,一年后,齐璧亭以优秀成绩完成学业,获取学士学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又获硕士学位。在美期间,齐璧亭特地考察了美国学校中的家政学科,亲眼目睹日、美“家事教育之发达,及其女子能力之伟大”。在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后,他本拟继续读博士学位,但女师急需他回校任职。回津后,他进一步发展家政学,将新理念投入到办学中,想像美国那样设置专门的家政学系或学院。回国当年,便向省教育厅申请,由于时局不稳、经济困难而没有实现。

1928年夏,时局趋于平定。教育厅有设立省立大学的考虑,齐璧亭又提出申请,要求成立河北省立家政艺术学院。因省内中等女子学校师资缺乏,省政府遂决定在原来的女师校内增设大学级别的女子师范学院,其中设置家政、国文两系,面向全国招生,仍任命齐璧亭为院长。从申请办院经费到各系建立直至教师聘请、招收学生等,齐璧亭无不事事躬亲。同年,学院正式招收了家政、国文系学生各一班,9月10日开始上课,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正式成立。1930年,鉴于在同一个学校内分设师范学院与师范学校,院校并立,给行政带来不便,经教育厅批准,将院校合并,总称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以家政为学院的一个系。

齐璧亭为努力办好女师学院家政系,专门聘请了留美归来的家政学专家孙家玉主持女师学院的家政系,请他任系主任,以及王非曼、程孙之淑等专任教授,参照国外标准结合我国有用的经验制定教学规划,安排课程,凡有关于家政方面的研究,如教育、心理、管理、经济、化学、物理、营养、烹饪、看护、织染、园艺、音美等,课程无所不备。除了理论外,还注重实际操作,进行各种实习,学院在宽敞明亮的科学馆内建起了先进的化学及营养分析实验室,还专门辟有为烹调用的中、西餐大厨房,以及家庭管理实习用的“家宅”。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家政系的院校之一,除此之外,大概只有教会办的北京的燕京大学和南京的金陵大学等少数几所院校有家政系,女子师院的家政学科声誉大著,成为国内培养有关家政师资的重要基地,毕业生服务各地,成绩斐然。(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家政系,本刊《谈谈西北联大及现今的的家政系》一文中有详述,此处不再赘言。)

4

1937年爆发的七七事变,中断了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学院校舍毁于日军炮火中,学校器物被掠,损失中外图书57000余册、中文期刊210种,院务陷于停顿。同年8月,私立耀华中学和圣功中学将女师学院附属师范部和中学部学生分别收容;附属小学部学生商洽于志达小学继续上课;唯学院本部学生在租借地各私立高校没有相应系科,无法安置。经齐璧亭申请,教育部同意女师学院用中英庚子赔款补助办学,并与西迁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合并,共同组建西安临时大学。齐璧亭率女师学院部分师生西迁西安,家政系整编迁入西安临大的教育学院,并维持独立建系,其他各系学生分别转入西安临时大学各系,无使失学。1938年西安临大迁至陕南城固,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同年,齐璧亭被选为“国大”代表,同年由师范学院赴重庆参加全国教育会议,会后加入国民党。1939年,西北联大进行重组,师范学院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在此期间,齐璧亭任家政系主任,他不是校务委员会的委员,家政系能保持不坠,实在是齐璧亭努力奋斗的结果。为了在西北地区办好家政系,齐璧亭一面在城固和兰州举办家事教育实验区,一面捐出个人的薪资,作为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女校家事教育的设备费,解决资金拮据的问题,他还得到了教育部特批的中英文化教育基金的资助,并多次被邀请到四川省讲授家政学,推进了大后方的家政教育。

1940年4月,民国政府下令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再迁甘肃兰州,学校在兰州十里店选址建校,采取兰州招收一届新生,城固毕业一届老生的办法,逐步将学校迁至兰州。1941年4月成立29人组成的兰州分校建校筹备委员会,齐璧亭任兰州分校主任。1944年11月,城固分校撤消,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全部迁往兰州办学。

5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河北省教育厅派女师学院原庶务主任李荫珂为接收员,接收天津女师学院的校产。为恢复学校,齐璧亭不辞劳苦奔波陕渝各地。1946年1月,李荫珂为女师学院复员筹备主任,负责复校事宜,齐璧亭也由兰州返回天津主持院务。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在天津市北区天津路原址复校,院长仍为齐璧亭。当年9、10月,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修葺完毕,附属中学、幼儿园、小学和学院本部先后开学上课。当时,女师学院的校训是“勤朴、奋勉、和婉、敬信”,学生们评价:齐院长的含蓄是女师之所以充实丰富、不尚浮华、不慕虚荣的校风之所由来。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邀请齐璧亭南下办学,遭到他的严辞拒绝,他留下来坚持任女师学院院长直到1949年我国独立女学停办。从1929年到1949年,学院培养了不少教育方面的人才,特别是齐璧亭最关心的家政系,二十年来培养出了不少幼教和营养学方面的人才,在国家机关和华北各地区大单位幼儿园的负责人和幼教专家,不少人是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毕业的;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各大医院营养室的负责人和专家,也大多数是女师学院家政系毕业的。

解放之后,齐璧亭拥护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工作,并及时向党和政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曾被选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人大代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北省分部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等。1956年,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于1968年11月29日病逝于天津,后又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0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为其举行了追悼会,对其一生的功绩予以肯定和褒扬。

6

齐璧亭任女师校长、女师学院院长达30余年,是国内同类院校中任期最长的院校长,可以说他的生活经历和这个学校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为办好女师,他曾一再谢绝省教育厅聘他为副厅长的任命。他“爱校如家”或者说是“爱校胜过爱家”,自从到女师工作的那一天起,只要不是出差或出国留学,他无论春夏秋冬,下雨刮风,每天都按时到校上班,除春节休息几天拜年外,他没有寒暑假和星期日。在生活上,齐璧亭也十分俭朴,每天早餐桌上的两杯咖啡就算是奢侈品了,夏天是一身白夏布长大褂、布鞋,冬天是长袍马褂。为解决学校经费少(教育厅经常拖欠经费)、学校购书难的矛盾,他把从国外带回的大批书籍,先是放在院长办公室供师生借阅,后来便全部捐赠给了女师图书馆。对员工及同学中经济上有困难的无不有求必应,慷慨相助。在西北办学期间,因为只有他一人在,家人没有同去,没有任何家庭负担,每月除吃饭和必要的生活费外,他把工薪全部都捐了出来。

齐璧亭的家庭生活也是围绕着他的教育事业转的。他不到20岁时便由父母做主结了婚,夫人名傅玉珊,出身于宁津县农村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婚后生有一子,便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早年齐璧亭在外求学的时候,母子俩便住在宁津县城内,齐璧亭经常来信鼓励傅玉珊读书识字。1916年,齐璧亭任女师校长后,夫妻两人便到天津与齐父齐俊元同住。傅玉珊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聪明能干,料理家务很在行,在齐璧亭影响下也很关心教育事业,识大体、顾大局,凡是齐璧亭做的事情她都热心相助。每当齐璧亭的教育费用紧张时,傅玉珊总是自觉地带着儿子齐思和回到宁津县老家暂住,等情况好转后再回天津。抗日战争爆发,齐璧亭丢下一家老小,带领女师学院师生到了大后方。傅玉珊在天津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苦苦支撑,从未向任何人伸手要过一分钱,喊过一声苦,反而还尽力帮助亲友渡过难关,这种日子直到八年抗战胜利,齐璧亭归来,全家团聚为止。

重视女子教育也是齐璧亭治家的原则,家族中的女性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儿子齐思和他的夫人王秀华也是女师的毕业生,后又考入家政系继续学习。女师的教育、特别是家政系的教育对她影响很深,又直接应用到齐璧亭的孙辈身上。齐思和与王秀华有子女6人,6人中有5人是北大本科毕业,其中3人又是研究生毕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女师教育之成功。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15-663897.html

上一篇:金岳霖与秦丽莲
下一篇:姚远:18年前的一首藏首打油诗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1 刘广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