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年前泸定桥铁锁链质量监控的启示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以1935年5月29日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而闻名中外。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建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至今已经300余年,仍然固若金汤。当时众多铁匠在打造铁锁链时(共有12 164个铁环相扣),每个连环上都要求留下打造者的标记,如果有朝一日,锁链由哪个链环断开,这个铁匠就要被诛灭九族!
这给今天诸多豆腐渣工程以莫大讽刺,我们是否也可以学一学300年前古人建造泸定桥的质量控制措施,或者学一学2000年前秦汉时代“物勒工名”的制度,在所有产品上铭刻制造者的姓名或标记,一旦出现事故,即可一查到底!
泸定桥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皇帝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走在桥上,低头看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大家能否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是怎样把这么沉重的铁链拉过河铺成铁索桥的呢?我们到了桥西桥头堡的地下,就这座桥的关键所在。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我们看见的这根铁柱,就是地龙柱,上面铸有的重量有18000斤。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荥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姚远2012-11-14日记于泸定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