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江副校长一行赴黄陵调研革命英烈刘含初
2021年4月3日,西北大学副校长常江,西北联大与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姚远,社会科学处处长马朝琦,亲属代表耿国华、周明全教授等赴黄陵县调研革命英烈刘含初。中共黄陵县委李建雄副书记全程陪同,并就双方合作研究、保护和进一步合作达成一致意见。李建雄书记还陪同西北大学部分同志祭扫刘含初墓,献上鲜花,宣读祭文,缅怀刘含初烈士。
位于黄陵桥山的刘含初墓
1934年夏,刘志丹将军率领红二十六军一部分部队经过备村,对革命烈士
刘含初进行祭奠,红军将士鸣枪向先烈致意
1957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刘含初为革命烈士
1975年5月10日,党和政府将刘含初遗骨由备村移葬黄陵桥山
常副校长一行分别走访了黄陵县党史办公室、黄陵县地方志办公室、黄陵县气象局、建设中的刘含初纪念馆等相关部门,以及备村、北村等刘含初烈士的亲属和早期村干部,调阅了部分档案,获得一批珍贵的档案、照片、录音和录像史料。其中, 1979年2月26日刘含初女儿刘秦真写给西北大学梁星亮等同志的亲笔信原稿(含照片),以及1979年2月女儿刘孟邻的《回忆刘含初烈士》亲笔原迹文稿等档案弥足珍贵。另外,1944年7月余正东主修,黎锦熙校订的《中部县志》(即黄陵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出版)中有关“刘翰章”小传,为了解刘含初提供了新的视角。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校梁星亮教授等即开始对刘含初做系统研究,并采访了吴化之等亲历者和刘孟邻等亲属,在《革命英烈》1982年3期发表有《刘含初烈士传略》,是为刘含初研究的最早文献。之后,刘含初事迹相继列入国家民政部编写的《中华著名英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通志》、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编写的《中国共产党西安市委员会志》、西北大学编纂的《西北大学学人谱》等。在此基础上,我校拟从校史文化角度,以西安中山学院为核心,开展更进一步研究。
刘含初(1895—1927)
刘含初,原名刘翰章,字含初。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农历正月二十六日生于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太贤乡备村。1912年入西北大学前身三秦公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与刘天章、李子洲、杨钟健、魏野畴等发起创刊《秦钟》《共进》等。在北京大学文科学习期间,任校学生会教育股股长,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思想趋于进步。1923年应于右任校长之聘,继邓中夏之后任上海大学校务长,在此结识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张太雷等。1925年返陕相继任陕西省教育厅第一科科长、杨虎城所办三民军官学校政治教官、国立西北大学代理事务长等。在西北大学期间,参与反围城斗争,组织千余人参加的暑期学校等活动。1927年2月参与组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被推选为常务委员。1927年3月,主持收束陕源国立西北大学,组建西安中山学院。1927年3月任西安中山学院院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与组织召开万人大会,声讨国民党新军阀罪行。6月,被解职。8月15日,携西安中山学院黄陵籍学生朱静山等在宜君县石堡村进行革命宣传和为乡亲们书写条幅和对联时,被陕北军阀井岳秀部下杨衮侦知,跟踪而来。正当刘含初书写“中国国民革命是世界革命之一部分”“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等语句时,六七名国民党反动派刽子手冲上前来。刘含初严词呵斥凶手们不得附逆行凶,并大喊“你们想干什么?!”哪知这些侩子手不由分说便一起举枪射击。刘含初身中数弹倒在血泊,鲜血染红了白色的夏装。善良的岳母仆身嚎哭掩护,一伙无人性的凶手们踢开岳母,连向头部、下腮、左右胸部射击,刘含初壮烈牺牲。19日下午,乡亲将烈士遗体送回备村入殓,头部仍不时渗有血珠,但闭口合眼,状如入睡。其临难不畏之精神,显而易见。一代革命志士惨遭敌人杀害,英灵抱恨九泉,年仅32岁。
刘含初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陕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也是陕源国立西北大学历史上最早的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他以国立西北大学事务长、西安中山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兼陕西烟卷特税处处长身份,在李子洲副院长兼总务长的协助下,主持国立西北大学收束改为西安中山学院,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创建的第一所革命学府。他还邀请邓小平、刘伯坚、魏野畴、史可轩、刘志丹,以及苏联军事顾问乌斯曼诺夫、塞夫林等一批优秀共产党人,到校任教或兼课,培养了以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杨虎城夫人谢葆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张策等杰出学子为代表的一批革命骨干。
(西北联大与大学文化研究院 供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