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贝加尔湖畔

已有 15368 次阅读 2013-9-17 14:0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贝加尔湖

     终于有个会议的机会,让我到了贝加尔湖边上,圆了又一个梦。我在《87年我研究生时的苏联莫斯科历险》一文中,提到当年坐火车路过贝加尔湖,留下再来一趟的愿望。纽约、北京之间来回飞了很多次,航线都经过贝加尔湖上空。如果天气好,从飞机窗户向下看,夏季的贝加尔湖,就像天空般一片蔚蓝。冬季的贝加尔湖,却是结了冰,从天空上看发黑,湖面的冰膨胀挤压,形成巨大的断裂和山脉一样的隆起。后来听这里的人说,冬季湖上的冰有一米多厚。这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最深处达一千六百多米,其总蓄水量相当于北美五大湖的总和。这里有很多本来属于海洋的螺、虾、鱼,甚至海豹,它们和北冰洋水域中的生物关系,一直都是有趣的科学问题。更不用说,这个苏武牧羊19年的北海,有传奇色彩,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能到湖边去走一趟。

     从北京到乌兰乌德,每周有一趟红眼班机,凌晨两点多飞。从乌兰乌德到贝加尔湖,坐巴士大约三个小时。因为天气有点阴冷,加上自己在北京时就有点感冒,可能影响到心情,一路我感到一种苍凉,外加点忧郁。山谷间广阔的谷地,众多的河流,大片的草地,很少见到开垦的土地,有些村庄边上,偶尔会见到些土豆田,翻过的土是黑色的,好土壤。见到最多的是牛群,那种黄、白色相间的牛,块头很大很壮,反映出这里的水草很好,也是原生态的样子,它们在草地上自由地游荡,尽管最终都会有一死,应该是死得无怨无悔了。除了牛以外,也有少量的马群。唯一见到羊群的地方,是后来在色楞格河边上的村庄,有20来只山羊,在那里还见到了些莲花白,唯一的大叶子蔬菜。这里比较寒冷的气候,可能更适合饲养体型大、体表面积相对小的哺乳动物。我问当地人为什么没有羊,人家说南边有。我问南边是哪里,人家说是蒙古。这让我想到两件事,一是有点怀疑当年苏武到这一代来牧羊的传说。他如果到了这个地方,没准是牧马和牛。羊太小了,受不了这个地方的寒冷。二是看到一川的草地,不缺水,不缺阳光,就缺了点温度。这个地方人能吃的东西,活动的是牛,不活动的是土豆,太阳把能量传递给人类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土豆烧牛肉这种苏联共产主义的方式。要是全球气候变暖,这里的温度升一、两度,夏季长一、两个星期,难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车子到了湖边,住在一处湖边的度假村似的小房子中,很别致,房子的横截面是个三角型,这样不怕雪的堆积。房间里面的电热系统,把屋子弄得暖暖的,让人有一种安全感。这里没有网络,人们可以理所当然地逃避一下外面那个繁忙混沌的世界。湖就在百米外的坡下,我迫不及待跑过去看贝加尔湖。当天风比较大,浪很猛,把近岸的水搅了。有位俄罗斯的摄影师在这里抽烟,我们聊了几句,他说一周前在黑海待了六天,那海水是湛蓝的,对贝加尔湖现在发浑的水很不屑的样子。湖水的这种颜色是我没有料到的,和我从天空中看到的蔚蓝色湖水有些差别。按理说,贝加尔湖水质非常好,最大透明度40多米,世界第二,据说滤去水中的浮游生物,可以直接饮用。但在风浪的摇动下,她似乎也有点晕。

   湖边很冷,我穿了很多的衣服,对着湖水感叹了半天,终于见到你了。从一块倒下的白桦树干上,撕下一块树皮,写下“贝加尔湖畔”,拣了几块湖边的鹅卵石,留下是个纪念。到了贝加尔湖,没有点留念是不可能的。晚上睡觉时,可以听到湖水的声音,开始以为是风刮树叶的声音,仔细听是湖水的浪潮声,半夜醒来时,那种声音更加的清晰,带有特别的节奏感,是天籁之音的一种。在这里开会的几天,每天早上和傍晚,都会到湖边去。不同的时候和气候状况下,湖水给人不同的感觉。天晴时,可以看到湖对面的山,贝加尔湖不是海,她是一望有边的。西岸比较陡,东岸比较缓,和这个这湖形成的地质过程有关,这是在会议上听这里的俄罗斯专家报告时才知道的。

     风停的时候,湖水显得温顺,轻声细语,水面的波纹有一种丝绸状的细腻和柔和,和波涛汹涌时的状况,判若两湖。晚霞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和天上云的复杂色彩遥相呼应。红色的霞光,把岸边的房子、树林都染红。天水之间,有几只海鸥漂在水面,偶尔起来飞几下,很快又落到水面上或岸边。可惜我们没有见到水里的动物,岸边的沙滩上连贝壳的碎片都没有看到。倒是吃了几次湖里的鱼,是我喜欢的那种。

     有一天会后、晚饭前有点时间,我背包出去走。那天我的感冒似乎还有点厉害,但还是走了几公里。我是想出去找一片比较漂亮的白桦林,拍几张夕阳下的白桦林照片,否则就没有机会了。可惜在我能及的范围中,白桦林的状况都不是太理想,拍了几张照片,仔细看看那白色的树干,爆皮后卷起的白色薄皮,用手一摸都是些白粉,很神奇的样子。然后急走回来吃晚饭。到了住处先换衣服,因为三层衣服都被汗湿透,感冒反倒觉得好了点。晚饭中的伏特加就不说了。

     第三天的早上,我很早就起来去看湖。湖边上刚好见到一个渔民,我猜想是个渔民,他正在把一条铁皮小船往水中拖。我知道他肯定不懂中文、英文,我也不懂俄文,但还是上去问他,你是去钓鱼吗?他回了我一句俄语。看着他和船一起下了水,摇桨离岸而去,互相挥挥手再见,感觉挺好。有点淡淡迷雾的水面上,还有人划桨驾着小船向湖中去,好像是要到湖对岸去,这个距离有好几十公里,摇过去可真不容易。清早的湖岸沙滩上,已经有白霜,太阳起来就消了。但这个季节已经不能下水,所以各地游人已经散去。最热闹的时候是七、八月,岸边到处扔的塑料水瓶、啤酒、伏特加酒瓶、各种袋子,烟盒等垃圾。到这儿来旅游的人,环保意识显然还不高。一位蒙古来的同事在吃饭时说,我本来以为蒙古人没有环保意识,到这儿来才发现大家都一样。

     会议期间有两天是晴天,蓝天白云;有两天阴雨,乌云沉沉,凉风冷峻。我们因此看到了一个多面的贝加尔湖。她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震撼,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漂亮。我也说不出原因,可能是我们有限的时间中,能见到的东西有限;或者是我已经有点震撼疲劳了。我非常期望看见的东西,是贝加尔湖的淡水海豹,一种有独特演化历史的哺乳动物,比人的经历也容易不到哪儿去。但很遗憾我们什么都没有看到。我早已经说过,遗憾是常态。走的时候是阴雨天,风很大,低沉的气氛。出湖的路,被昨晚强风刮倒的一棵巨大白桦树拦住,倒下的树还带下一根电缆。我们费了点劲才把电线支起,让巴士通过,有点逃离的味道。

     怀着一种长久积累的期望过来,最后是简单地离开,带着一片白桦树皮,几块湖岸的石头,加上一种浅淡却满足的心情。人生之中,我没有逃掉这堂课,到了贝加尔湖,见到、学到些东西,来过一趟就知足了。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725630.html

上一篇:秋荷心情
下一篇: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收藏 IP: 74.105.213.*| 热度|

100 曹聪 李东风 逄焕东 沈友明 张忆文 何青 李泳 梁进 张全成 郑学军 吕洪波 钟炳 陈冬生 张海霞 焦豹 强涛 余良 冷永刚 陈筝 魏东平 邓旭坤 李汝资 杨正瓴 李建国 戎可 付伟 黎夏 刘艳红 李土荣 赵美娣 黄家强 陈桂华 吴飞鹏 吕喆 李学宽 宁佳 徐长庆 陆俊茜 王桂颖 虞左俊 陈湘明 李志刚 李宇斌 陈小润 赵序茅 武夷山 曹建军 陈楷翰 丁邦平 余超 罗帆 李光强 杨远帆 曹凯 刘杰 傅云义 王鑫 余皓 徐耀 赵宇 姜虹 李浩然 金小伟 聂广 鲍海飞 熊李虎 高应波 李久煊 廖晓琳 耿小昭 冯珞 赵凤光 马磊 陈绥阳 王小龙 常顺利 柏舟 任胜利 张鑫 林涛 白小川 徐晓 陈静 张海权 seeker99 tuner rosejump chengdong0421 zzjtcm xuyiganghz biofans F995 qqlisten zxk730 nipy loujinshan yunmu bridgeneer Simon nimingtingh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