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科学网博客四周年—曾经的人和对话 精选

已有 8184 次阅读 2011-10-23 06:53 |个人分类:博客感言|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又在科学网博客上坚持了一年。四年时光,博文三百有余,扒拉在一起也有一堆了。我的绝大部分博文,都没有办法分类,只好放到《生活其它》这个“垃圾筐”里,位于博客首页最底部,和《博客新闻》同一水平,好在还是偏左的位置。一直都怀疑业余时间里真的可以写点什么,所以也很少进入任何正题,这大概是博客四年后的一点疑惑。

      去年值得一提的是弄了台无敌兔,想花一年的功夫去懂它,把自己的小傻瓜升级到大傻瓜。摄影对一个跑野外的人来说,是个顺手的业余活动。这一年拍了几百个G的照片,多是野外记录,网上也多放了几张,拿照片来填文字的空,有时候像是在考验读者的忍耐力。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玩,时间多点就好了。总的来说还是有些收获的,尤其是到南极时留下的那些冰天雪地,对我来说,有醒人的纯情与清静,也有不离的遥远和回忆。每年能感到生活中有些收获,说明日子还没有停下来、散下去。

      四年前到这里来开博客时,科学网博客上的人还比较少,一些更早在这里开博的人,可以说是这里的创业者。网上常常见到的博友,有王鸿飞,王飞跃,杨玲,李亚辉,籍利平,李飞,黄安年,桂耀荣,翟保平, 吴中祥, 李小文, 李侠,李世春,刘俊明,肖立志,邢志忠,苏青,何毓琦,周可真,郝炘,唐凌峰,张志东,李淼,王铮,蒋高明,武夷山,杨学祥,黄庆, 傅蕴德,蒋新正,陈学雷,段煦。这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些,有的博友我一时是记不起来了,很抱歉。这些博友中,有的日复一日还在这里孜孜不倦地码字,有的偶尔友情演出一把,有的看破红尘而离去,或闷头挣钱,或云游四海,追逐着自己的追逐。无论在什么地方,人终究要守着自己过一辈子。

      四年前的时候,这里人气还比较低,每天有十来篇博文出来,一篇博文一天能有百十来点,就很不错了。每个人写的东西,隔几天上来还能读到。现在博文多了,一篇博文一天没有几千点就不显热闹。隔一、两天上来,前面的文字已如泥牛入海,早就不见了踪影。若是出野外两三个星期,再上来看时,都有了代沟的感觉。如今科学网羽毛渐丰,成为一个科学界的舆论平台,高手云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三条褪了色的红线内,自得其乐。说这里可以感到当今中国科学界的脉动、知识分子的心态,应该不算太离谱。

      回想我刚在这里种自留地时,第一个指出我博文中错误的,是傅蕴德博友。第一个给我上课警醒的,是lix博友。第一个让我觉得博客很有学问的是杨玲博友。第一个给我网上对话机会的游客,是尧挚纲博友。还有很多第一,我就不列了。有些游客,也留下印象深刻的留言。开始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很青涩,不知道那个谁是谁,上来就瞎蒙。回杨玲的留言时说:“多谢鼓励。你写了很多的东西,是前辈了。我还在摸索当中,我会尽力而为。”杨玲答道:“我77年出生,您77年已经有过工作经验了,您才是我的前辈!我写的东西多,但没质量,属于练习阶段!我喜欢Lix先生,对他的佩服是出自真心的,他也经常挑战我,我喜欢。”我回:“哈哈,从走过的路来看我是前辈;从在这里写博客来看,你是。”四年前的对话,现在看来是有趣的一段。

      那时人少博文少,大家在对话时,来回就比较多而深入,让人怀念的一种氛围。我摘几段和尧挚纲的对话搁在下面,可以看出当时的状况。早年的博主,也许还能记得这位年轻人。从和他的交流中,觉得他是学物理的研究生,正在寻找自己的未来。他曾经给我留过一个电邮地址,我后来试着送过一个短信,结果是一句自动返回的骂谷歌的话,估计是谷歌惹着他了。这个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现在不知道跑哪儿讨生活去了。祝他好运气,一切顺利。 这个世界上,很难有愿为自己挡枪子的朋友。如果有,有一个就够了。其他的朋友,清淡如水最好,就像过去四年中的神交。

      一个真实世界中的人,在虚拟的世界中有了四年的经历。回味一点曾经的时光,给自己开个毕业典礼,好歹也知道博客是神马了,不枉活在21世纪。四年最大的收获,是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以后应该更自由,可以到处转转,自己走路或帮人背包打工,接着去看天下到底有多大。我不会遗憾没有活到一百岁,但会遗憾走得不够远。最后,感谢科学网,让我种这块自留地。



[游客]尧挚纲  2007-10-29 12:25

      学生慵懒的很,很少能把科学网里的诸多大作读完.不过先生所写文章,着实地道的很,不介意如此评价吧.

      内心激愤,冷静表达,境界才能不同凡响.有时候在科学网看了一些文章,很为中国的未来的科学学术忧虑,这里讨论所谓科学问题,多半成了讨论人的各种问题,不过用的不是心理学,社会学,而是经验论.科学的逻辑性我看,大抵应该归结为非人为的规律.

      另外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的总结,本身就是一种慷慨和馈赠,不过非常奇怪的是,很多时候,看客们多半只是对能够昭显自己智力超群的地方感兴趣,却不知道群殴的闹剧让某些人斯文扫地的同时,没有得到任何所谓的真理.

      另外,还请先生推荐一两本觉得对您影响很深的好书来读上一读,私下觉得自己很肤浅,却不由自主地居高临下评议他人,这也许是一种人格缺陷,读一些好书,应该可以让自己不至于肆意妄为,呵呵.

      博主回复:钱锺书先生曾经说过鸡和蛋的关系;那就是一个人写的东西就像鸡下的蛋,一旦下了,蛋就不属于鸡自己。别人怎么评论蛋,鸡已经无能为力。所以,人家要说你是什么样的鸡,下这样的蠢蛋,鸡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觉得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我也希望你能理解我。批评别人很容易,但自己做成一件事才有意义。

      严格的说,我没有资格为你推荐书(我不是要谦虚的人)。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系统的读过书,读的都是乱七八糟的零碎。我那个时候读的书从《牛氓》到《牛田洋》都有。我也喜欢拉小提琴,当初是指望能以此找碗饭吃而不用下乡。我们偷偷地躲在屋子里听俞丽拿的《梁祝》和马思聪的《思乡曲》。偷偷的过程中,反而印象深刻。所以《思乡曲》的音乐永远都忘不了。现在的学生,学习一切都很正规了,反而除了金光大道,就不知怎么过独木桥。

      从做研究的角度,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一本书是我在哥大念书时读的Karl R. Popper“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这是一本关于科学哲学的书。我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时,有位叫Catherine Dugan的女老师给我们讲科学哲学时就讲了有关的内容,那时我就开始有了兴趣。后来在系统演化生物学中,Popper的思想引起了很多讨论,有很多故事我就没法说了。

      读这本书不容易,里面的哲学术语,逻辑关系让人摸不着边际。这是我花过最大功夫的一本书。但我现在认为值得。因为它让我对科学哲学,科学,科学和非科学的分界,等等,有了很多的了解;而且最终让我认识到,Popper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普通人,他们的学术思想也只能达到有限的境界。

[游客]尧挚纲  2007-11-13 13:30

      先生推荐的书,正在看,不过读的相当难受,应该是第一次打算细钻读这么名词艰涩的书籍,很象是一次有益但是无趣的旅行,等我把整个书读完之后,给先生发来一份阅读的感想向先生请教一下,不知道如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正是如此,任凭文章写得再华丽,也不可能比先生这一次的经历能带来内心的冲击大,呵呵。

      不过现在为了所谓生计诸等,人生就像另外一场监狱,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去做,许多该经历的无法去经历,叹服先生其实还是福分不浅,至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实践内心的意念,无多牵挂。

      博主回复: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HH的书应当有它的特点,不过确实不好读。你要能写读后的感想,大家都会读。但不要说请教,我读书不求甚解,能对书的基本思想有些感觉也就不错了。

      做事情要留有余地,到了不能回旋的状况时,付出的代价就会很大。这是我这次学到的道理之一。我自己也觉得是个比较幸运的人,能够去到很多一般人去不到的地方,而且能够enjoy it。【注:这是在说‘走出戈壁滩’博文中提到的事】

      博主回复:对不起,我忽然想起来你说的是上次提到的K.Popper“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我理解成HHSiddhartha了。

      博主回复:如果你不是做自然科学的,我觉得你也许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啃Popper的书。他的这本书讨论的基本内容是关于科学和非科学的分野以及科学理论的证伪。当初我读的时候,有位先生就对我说:“Your brain will be cooked." 很耗神的一件事。

[游客]尧挚纲  2007-11-13 22:20

      Cook这个词用得实在奇妙的很,非常喜欢,和中文里面的发酵,反刍借用于思维一样非常充满想象力。

      不管如何,温和的思维自我折磨还是少不了的,谁让自己从事的是力求客观的自然科学呢?更何况,自己做的是没几个会喜欢的微结构力学行为,数学分析混乱而复杂,说白了就是哲学观念和数学的错位严重,所以读一读先生推荐的自然哲学书籍还是非常必要的,呵呵。

      先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也许因为我喜欢推敲文字的缘故吧?不过我推测先生应该也有过与我类似的文字喜好,否则自己不大可能一见如故。

      博主回复:那你是学物理出身的了。Thomas Samuel KuhnKarl Popper等都有很深的物理学背景,他们的科学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物理学及其发展的影响;所以你读他们写的书可能会比我当初读的时候要容易一些。下面这个网站上的东西也许对你读Popper的书有点帮助: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popper/

      到这个网上来写字的人大概对文字多少有些爱好。但对文字爱好每个人会各有不同。也许我们对文字的喜好比较接近一些。我写科学论文的时候一般比较会仔细推敲文字,因为写科学论文的第一要素是明晰clarity). 尽量不要有让人遐想的空间。所以,写起来也是很不容易。在科学写作的反衬下,其它的写作就会随意一点。贴上来的东西经常会有别字,和键盘打字有关,也和没有仔细推敲有关,我的一篇博文一般会修改20-30遍,有时后就是改一个字。但评论里面的字没法改,别了就永别了。脸红一下接着过日子。博文里的很多句子其实都是不规范的,但我经常不去修饰,我不大喜欢过于工整的文字,也许和我性格有关,和写科学论文的推敲到腻味而起的反弹有关,也和我认为文字结构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变化、更有活力有关。

      博主回复:上面又别字了,只好又永别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499958.html

上一篇:又见炊烟升起
下一篇:钻过天下第一洞
收藏 IP: 216.73.248.*| 热度|

96 陈小润 吴飞鹏 武夷山 袁贤讯 陈学雷 刘用生 吕喆 许培扬 刘庆丰 曾新林 钟炳 张珑 李学宽 吴吉良 李侠 刘艳红 曾泳春 柏舟 肖重发 赵明 郭胜锋 张学文 禹荣明 任胜利 何士刚 杨正瓴 杨华磊 雷栗 余国志 傅云义 齐伟 罗帆 王修慧 陈安 唐凌峰 刘洋 曹建军 杨海涛 杨远帆 齐霁 吴文志 何宏 曹聪 曹广福 马红孺 桂耀荣 梁进 丁甜 胡努春 徐耀 范华乐 鲍得海 李霞 周可真 杨劲松 朱志敏 苗元华 黄锦芳 张玉秀 王德华 吉宗祥 鲍海飞 高建国 杨月琴 梁建华 王安邦 陈志刚 张婷婷 郭利萍 肖立志 陈湘明 杨学祥 金小伟 汤治国 郑融 王号 俞立 傅蕴德 王芳 吕乃基 赵凤光 黄晓磊 王桂颖 张欣 赵明辉 杨晓虹 waun crossludo clz1989 stoneblue neilchau xqhuang zhangcz07 fqk6166 zzjtcm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