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期的Nature, 发表了一些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那个关键时期的一些书信(1)。这些信件,当事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它们被扔掉了。但幸运的是,它们偏偏都保留了下来。这对人们认识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怎么产生的,有些帮助。这些信件是被Sydney Brenner保留了下来的。后者和克里克曾经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不知什么原因,克里克的信件混在Brenner的文档中,得以保留下来。当Brenner把他的几箱文件收藏捐给冷泉港实验室图书馆时,那些信件终于又见天日。这些1950到1976的通信,成为DNA结构发现历史过程中的一些直接的证据。
我读到Nature这些报道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收藏历史记录是重要的。见过太多湮灭历史的事件,有,被说成没有,或者抹掉历史事实的痕迹。我最初感受到这些反人类的劣迹,是杨钟健先生的儿子,到美国来收集他父亲早年的国际学术活动的记录。他说,在中国已经很难见到有关杨先生早年活动的资料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在文革中都被抄走毁掉。他最后几乎完全是依据在美方留下的记录,写出来一个小册子,算是对他父亲的一点纪念,也是对中国知识界的一个交代。最近这些年,科学院的所也在写所史,但有些所的很多文字档案记录,都在文革中被毁灭掉。现在要写起历史来,只能打马虎眼,没有真正翔实的记录可以为依据。能够为早年的历史提供见证的人,也都相继谢世。很多历史,丢掉了就永远的丢掉了。
我的第二个反应,就是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博文:《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故事与感想》,讲那个伟大发现中的一些小故事。我也说过,关于这个故事,在人类科学发现的过程中不多见,人们会经常回来提起它。我写那篇博文时,有几点想法:1)对弗兰克林和她在DNA结构的发现过程中,女性科学家的地位有些感叹。2)思想的价值 - 没有做实验的人,是否也能做出重要的发现。3)研究的及时发表,不要等到完美,也不可能等到完美,这是个竞争激烈的世界。4)尊重别人的工作,没有必要把一个发现的所有功劳都算在自己的名下。
读Nature报道的这些信件,又有一些想法。1)Nature这个刊物,作为一种权威性的科学发现的传播窗口,已经有了些年头,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现象。2)在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中,弗兰克林的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因为癌症去世早,没有得到很可能得到的诺贝尔奖,让人遗憾。弗兰克林首先意识到,当初沃森和克里克的DNA“三链”结构是错误的。从克里克的信中,可以看出弗兰克林的研究的重要性。Nature文中,克里克是这样说的: “It is not impossible that she [弗兰克林] might consider turning over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Pauling. This would inevitably mean that Pauling would prove the structure and not you.” 这段话说明,克里克当初是知道弗兰克林的研究结果的,也知道其重要性。他意识到如果弗兰克林把她的研究结果展示给美国化学家鲍林,那么,整个发现的结局可能将会改变。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弗兰克林的研究的重要性。3) 在科学发现的道路上,也有很多的人丢失了自己的机会,弗兰克林也许是其中之一。沃森和克里克的那篇短文在Nature 上发表了以后不久,Wilkins在给克里克的信中说:“The crystalline data is clearing up nicely. To think that Rosie [弗兰克林] had all the 3D data for 9 months & wouldn’t fit a helix to it and there was I taking her word for it that the data was anti-helical. Christ. ” 这段信和其它的一些相关信件内容,说明至少两个问题: 弗兰克林的同行,也体现出了一些今天人们认为的非专业的说话口气,表现出了一些性别歧视的味道。其次,虽然弗兰克林得到了一些关键的实验结果,但她并没有能、或者说没有正确的解释这些实验结果。这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对同一个实验现象,同一个研究素材,同一个观察结果,同一个材料,会有不同的解释,得到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取决于科学家的经验、思维方式、对问题的熟悉和把握,看问题的角度,等等。一个重要的现象,可能会因为处理它的学者的思维和见识,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把重要的东西忽略,把不重要的东西翻来覆去的去讨论。但是,即使弗兰克林本人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但她的实验结果却是实在的,对沃森和克里克来说,它就是证据之一,这就是对科学很关键的贡献了。
我在写上一篇博文时,提到觉得沃森和克里克当初发表文章时有点赶,文章写得很简要粗糙。这些信件说明,当初他们发表文章时,确实在赶。但他们也达到了一个发表文章的临界点。所以,他们的结论没有不成熟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重要研究内容的发表,一定要只争朝夕,不能拖。从克里克的那些信件里,可以看出科学竞争的过程中,不都是风花雪月的浪漫,也有不少让人难受的激烈竞争语言。说到最后,我仍然觉得弗兰克林对于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贡献,也许没有能得到充分的认可。她真的也该是那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之一。 遗珠之憾。
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7/n7315/full/467519a.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