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的确与众不同,经常出现诸如“外行话、不熟悉的领域、缺少常识、不值得讨论”等语句,让我等所谓“民科”发文如履薄冰,胆战心惊。看来,这里不是一般人来的地方,外行人不能随便评头论脚的。
俺之前一直认为,科学最具包容与争论,可以与顽童一起讨论,说不定他的一句天真的外行话会有启发。可来了这里却发现,是不能随便插嘴评论的,只能谈自己的领域和专业问题,可能西方是这样教育学生和教授的吧。
言归正传。虽然我不是地质专业,但也同样做模拟、估算、预测之类的工作,所以常识性通用经验还是有点的。所以窃以为地壳平均厚度问题和人口分布问题差不多,都是估算和一家之言,没人能把地球翻来一寸寸的看清楚,因此研究多是基于一地或多地的个案研究,或者通过间接方法估算,结论值得讨论、商榷。
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理论方法的完善,结论应该会逐渐趋近真实值。趋势是确定的,但道路是漫长的。我的观点如下:
1、任何反演估计得出的结论都不应是定值、唯一值,这就是我称的:科学无定论。如果给出定值,则需同时给出置信区间或者误差范围。
2、反演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模型方法、初始值和参数的假定。每个人使用的方法和参数不同,估算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结果不应该有唯一的定论。也许西方更提倡自圆其说论,主张只要数据和方法能得出其结论即可,对于结论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则不太关注。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和素养?
3、地壳厚度各地差异明显,其平均值有多大应用价值我不清楚。如果确实需要科学测量,是否可以借鉴等高线地图的测绘方法。每公里钻探一个深井穿透地壳,取得厚度,然后综合全球格网厚度数据进行插值,取得等厚线图(当然,目前技术尚不可行)。不知“全球大陆地壳厚度分布图 (据美国地调局USGS)”采用的是什么尺度的网格或测站进行插值等厚线的?
美国的全球反演数据我也在用,但不会如此迷信其结果,机械照搬。
4、我也认为讨论地壳平均厚度确实没有多大意义,就如同讨论“回”字有几种写法一样。我一直关注和倡导的是科学精神和素养问题。这是我在嵇少丞老师博客上发评论的原因。我并没有兴趣和精力探讨具体的所谓地质专业问题。
若我不发文求助于地质学家,而直接说出上述观点,恐怕又说我外行,没有资格与之讨论,受到讥笑了。因此,只能用其提倡的科学研究方法,从文献和内行专家那里找论据了。
针对嵇少丞老师博文的新疑问:
本人在加拿大从教20年,教过无数大学生和研究生,没有像王英安这样问“科学”问题的。王英安在中国大学里上过政治课,学过辩证法,或许这就是他的原因吧?
我的回答是:
大学的政治课我没怎么学,及格就行。学学辩证法我认为没什么错,哲学界似乎也不认为其全错。我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学习了中医,中医的思维使我获益匪浅。中医讲究:大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我庆幸自己能见证这点,而有很多人却不能理解。 对于您20年指导学生的遭遇,我不知道是该恭喜还是表示遗憾?恭喜您的学生都步入正轨?还是遗憾其无法提出这样的问题?也难怪加拿大出不不了黄帝内经这样的不朽著作,也许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孕育这样跨越千年时空的成果。
古人也告诫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不介意与三岁顽童讨论,也从不迷信专家权威。我愿意就事论事,听取各种意见,不恼不火。如果我错了,更愿意知道正确答案。
但我坚决反对进行人身攻击、上纲上线、乱扣帽子,也许这是我们没有文革经历的70后的一点点思维优势吧。
碰巧,又见一文“评:清华教授宫鹏《自然》发文论中国粮食安全”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15&do=blog&id=453797。
但愿宫鹏教授不要有如此遭遇,被人指责GIS专家讨论粮食安全这一外行问题。
当然,也许宫鹏教授会因为同是海外牛人,不会有我等土著“民科”的待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711-454647.html
上一篇:
究竟有没有地质学者知道大陆地壳到底平均多厚?下一篇:
从“2011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拟入选课题”再看“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