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学者不可轻浮:从李玫瑾说起

已有 5600 次阅读 2011-4-4 10:46 |个人分类:人物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教授, 药家鑫, 李玫瑾, 犯罪心理学

寻正

我转李玫瑾解释其诠释药家鑫一案,旨在说明一个误解,她以弹钢琴动作说明药的杀人案,强调药本人没有杀人动机,药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僵化的教育,机械的动作,造成了这一事故,她没有为药家鑫开脱之意。

李玫瑾作为一个犯罪心理学家,她的说法似乎有理,祭出寻求社会根本原因这一宝剑,也很容易平复中国民众的心态。但我仍要指出,李玫瑾有失学者风范,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严谨的专业人员,知识结构上有巨大欠缺——欠缺什么?常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中国是书呆子的国度,李玫瑾大概又是一个此种心态的受害者。

如果你要走向常识的反面,搏出位,就要把问题交待清楚。显示自己高明不是不可以,但一定不要高明到别人都认为你蠢,更不要高明到忽略常识而真正地变蠢,甚至到了需要非本专业的人员来指正自己的错误,那就无可救药了。

李玫瑾绝不是要为药家鑫开托,毕竟她跟药没有利益关系,犯众怒是无心之失。她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她意欲突出自己的专业背景,她问出了一个聪明的问题,但给出了一个愚蠢的答案。从社会学角度,任何一个事件都不是单一孤立的事件,寻找社会原因是一种专业习惯——换句话说,从孤立事件看事件本身人人都会,但从此看到更深层的东西,则是评论家与专业人员的标志,不然,咋显出他们的高明呢?

专业人员秀自己的高明无可厚非,也是一个普及专业知识的良机,但学者的轻浮往往在他们秀自己的高明中尽显,他们总是在急于做秀中忽略基本功,从不深思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往往惊奇地发现自己陷入诚信危机中。专业人员看待事情,一定要以个案为基础,在秀专业知识时,一定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挂得上挂不上都要硬靠,生拉活扯,结果让自己下不了台。

李玫瑾觉得很委曲,我寻求社会深层原因你们咋这么苛责于我呢?

药家鑫杀人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咱们看李玫瑾自己的言论,

“他在早期媒体对他动机调查时曾回答了他作案当时的想法,其回答没有任何遮掩,也没有丝毫的‘城府’,他完全不知‘他的如实回答’如何能够激起社会更多的愤怒:‘我听人家说农村人难缠’,‘撞伤不如撞死……’。”

稍有生活常识,不难判断药家鑫的杀人动机——免去麻烦。中国不合理的交通规则造成了伤人者需要向受害者支付比致死者更多的赔偿的窘境,因此造就了“撞伤不如撞死”的心态,这是一个合理的答案,李玫瑾也几乎在她所有的文章中都重复了。李玫瑾的尴尬,就在于面对一个太简单的答案她不愿意接受,非得要把简单事件复杂化,好卖弄学识。结果表现出了专业人员缺乏常识的肤浅与浮躁。

世界上学琴的无数,但能把弹琴跟杀人扯在一起的估计只有中国的李教授。她的真实目的是揭示药家鑫的教育有问题,过度机械化的教育导致了他机械化动作——跟心理学中的所谓A型人格相似,他一旦做了杀人的决定,就不再有灵活性,在执行过程中不再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感受不到受害者的苦难与无助,产生不了同情心。一个犯罪心理学教授连基本心理学描述能力都缺乏,真不知这教授是怎么评上的。

李玫瑾的更大尴尬是她不适当地把弹琴跟杀人联系在一起。她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在说这话时就表现出药家鑫的一切特征:她也是A型人格,只顾眼前任务,不能够接受环境信息,似乎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学术(从学术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李玫瑾的说法成立,药家鑫也只是碰巧学了琴而已!

李玫瑾的可笑之处,还在于她恐怕到现在还没能明白,作为心理学专家的她,基础知识是多么地缺乏。药家鑫杀人案,他是第一次杀人(废话),他从没有杀过人(废话),他没有被训练杀过人(废话),他不认识被害人(废话),他没有预谋(仍然废话),废话一堆,就说明药是一个新手,他有心杀人,但真不知道怎么做,全身高度紧张,肾上腺素大把大把地分泌,他无论怎么杀,都可以理解,他当时一旦决定杀人,就不可能有情感因素存在了,开玩笑,又不是偷只鸡或者屠条狗,实在是没时间啊,教授。相反,如果真的是偷只鸡或者宰只狗,他反而有机会体会情感了。

电视台记者采访犯罪心理学家居然问道于盲,真的很笑话。

结束之前,不妨欣赏一下李大教授的名言:

“他的心理上有严重的缺失,即观念的缺失,敢于担当的责任与勇气的缺失(这本属于男人该有的秉性),还有情感上的缺失(对痛苦或苦难的感受反应)”

我真为李教授冒汗,这是哪门子的心理学啊?“观念的缺失”?“男人该有的秉性”?你就多读点心理学的科普也不致于如此吧?

李教授给自己的学生解释说,“可研究的东西不等于可宣传”,我不由哈哈大笑,这是啥水平的研究啊?时致今日,李教授仍然没能把握自己的心理,意识不到自己出了多大的洋相。居然还有学生,又一个误人子弟的典型。

“要做思维的精英,不做道德的精英”,果然一付宏愿,但愿李教授此后能潜心学习,学好了基本功再出来现眼,不然就成了丢人现眼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310-429524.html

上一篇:开地入:钻入阴茎的鲶鱼
下一篇:欣赏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抄袭
收藏 IP: 173.30.220.*| 热度|

13 李学宽 陈绥阳 张伟 刘锋 杨华磊 朱志敏 蒋永华 逄焕东 潘春旭 郑永军 侯成亚 侯振宇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