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微小青春期”的是是非非

已有 4234 次阅读 2010-8-31 07:35 |个人分类:医学普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奶粉, 性早熟, 圣元, 微小青春期, 乳腺提前发育

寻正

摘要:本文试图总结现有医学相关文献,确定微小青春期的医学意义,浧清一些科学人员不适当的误导。用微小青春期解释即使是在其相关年龄段(0-1岁)的婴儿乳芽发育都存在挑战,更不要说用它来解释不在相关年龄段的圣元案例了。

导论

在写着科普的过程中,不少读者会抱怨作者过多地使用了专业术语,这在科学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作者与读者需要相互适应,作者尽量减少术语的使用,而读者也得逐渐熟习科学术语,毕竟,科学术语才能准确地传达信息,否则,科学家也用不着发明那些术语了。去掉了对科学的畏惧心态,科学术语一般是易于掌握的,而且,掌握了科学术语,就往往掌握了科学的内涵。

涉及内分泌的问题,其调节机制比较复杂,把相关一些激素及其作用列举出来作为参考,对后续讨论应当说是必要的。

表一、常见性激素与第二性征关系



“微小青春期”术语

“微小青春期”未必是一个适当的术语,方舟子在其可笑的《“性早熟”恐慌》一文中说,

“国际期刊《儿科内分泌学综述》在2005年曾发文讨论这个术语是否恰当。”

实际上方舟子没有读过Hadziselimovic教授的原文,而是根据文章标题猜测的,《微小青春期是正确的术语么?》不读原文,都会如此猜,可惜猜错了,该文根本不讨论术语是否适当,而是讨论男婴出生后发生什么样的激素变化及其意义。

学术界对“微小青春期”的使用是有限的接受,大部分的研究人员发表相关研究时,根本就不用这一术语或者提都不提这一术语。中国却因为圣元而达到人尽皆知的程度。

“微小青春期”目前的地位相当于一个待定术语的占位牌,说不定最终会弃用,如果用“微小青春期”(Mini Puberty,Mini-puberty)搜索文献,结果少得可怜,四篇文献,三篇都是Hadziselimovic教授的,而且从他2005年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并不喜欢这一术语。但这不表示我们对这一现象研究甚少,而是因为研究者普遍不象中国卫生部专家一样,认为“微小青春期”背后的现象是“青春期”的预演,如果你用正确的术语搜索,比如“新生儿激素跃升”(Postnatal Hormone Surge),这些文献就循规蹈矩来到你面前。

由于学界缺乏统一术语,事实上用“新生儿激素跃升”仍然不能搜索到全部文献。1973年Forest等人首先测定了新生儿雄激素(睾酮)的变化,他们的文章就不会出现在搜索结果中。

新生儿激素跃升现象

最早Forest等人关注的是雄激素,他们发现,男婴的雄激素在出生后逐步升高,2-3月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在第7个月达到最低水平,而女婴则直接下降,在第2周就降到最低。

为了准确地表达学界观点,我还是直接摘录相关专家的说法,避免误导。

Hadziselimovic教授在2006年的描述(Ped. Endocrinol. Rev. 2005; 2(4):644):

在男孩出生后有一个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重要的发育过程。在出生后1-2周开始血清黄体化激素(LH)与睾酮显著升高,在1-2个月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缓慢下降,直到达到青春期前儿童水平,一般在4-6月龄达到。

儿科内分泌学家Quigley在2002年的一篇回顾中这样描述(J. Clin. Endocrin. & Metab. 2002; 87(1):24–28):

…此后,当母体雌激素的抑制作用减少时,婴儿的促性腺激素分泌显著增加,起始于约出生后一周,黄体化激素在出生后1-2周达到青期期水平,在约1-2个月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步缓慢下降,直到约在4-6个月龄达到典型的青春期前儿童水平。

上述文献是针对男婴而言的,那么在女婴又如何呢?女婴经历同样的变化,区别在于女婴体内以卵泡刺激素为主,而雌激素似乎不增高或者增加有限,然后一直下降,达到儿童水平。以Ackurin等人在2005年发表的文章为例(J. Ped. Endocrin. & Metab. 2005; 18:189-195):

表二、女婴出生后激素水平变化



Ackurin等人的资料,补充以Chellakooty等人(J. Clin. Endocrin. & Metab. 2003; 88(8):3515-20)于473名健康女婴中测得的数据,可观全貌。Ackurin提供的散点图,于4个月时可见下降趋势。

另外一项研究很能说明问题,是Bidlingmaier等人(J. Clin. Endocrin. & Metab. 1987; 65(5):862-7)在1987年发表的针对114个0-2岁内的婴儿性器官解剖研究结果。睾丸迅速增大,到5个月达到最大,此后基本无变化;肾上腺重量在5个月降至最低,随后慢慢增加;女婴的卵巢重量在1-6个月内增大到最重,随后下降,到2岁时降低50%。从作者提供的散点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女婴卵巢中雌激素含量在7-8个月降至最低,此后维持低水平。

将这些资料汇集在一起,我们知道Quigley与Hadziselimovic等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女婴。

新生儿激素跃升的作用

Quigley等人对新生儿激素跃升的评论很好地总结了这一现象的生理作用,婴生从宫外胎儿生活过度到独立生活,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在胎内受母体激素的压制,在出生后,由于母体激素(雌雄激素)的撤退,这个体系暂时活跃,分泌促性腺激素,刺激婴儿性器官发育与性定向(有众多动物实验与人体现象支持,不一一细述)。如上所述,这一过程在1岁以内基本完成。

在女婴,其雌激素水平在早期是逐步下降的,主要是受来自母体的激素水平以及母乳中激素的影响,而其激素跃升主要表现在促性腺激素上,本体分泌的雌激素似乎并不增加。因此,在出生后短期内出现的一过性的乳芽发育,大多认为是受母体或者奶水中激素的影响的原因(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2006; 12(4): 341–349)。

在一份最近的研究中(J Ped. 2010; 156(3): 466-471),作者de Vries等人说,

“新生儿乳芽发育,常用‘新生儿乳腺增生’来描述,是一种良性,甚至‘生理性的’情况,是由妊娠中母体的雌激素引起的。”

由于婴儿雌激素逐渐降低,对于生理性的激素跃升是否引起婴儿一过性的乳芽增生都难以确定,而超过这个时期的乳腺增生或者显著的乳腺增生可能很难确定为是“微小青春期”的一种“正常”反应。

用微小青春期来解释圣元事件中的婴儿乳房发育,如果不是刻意的误导,就是十足的无知,不少科普作者表现为后一种形式,甚为遗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310-357804.html

上一篇:方舟子被袭案追迷
下一篇:我伪造或者曲解了科学吗?
收藏 IP: .*| 热度|

1 赵凤光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