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xianl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ixianlu

博文

迎接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黄精产业(下)

已有 2379 次阅读 2021-8-30 16:35 |个人分类:大农业|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迎接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黄精产业(下)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观赏黄精园艺化园林化

2021.08.30

路子显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人口老龄化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描述了黄精是一种不但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植物,而且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特别适合老龄人口当作赏心悦目的观赏佳品。然后论述了黄精的历史记载和分布,以及部分黄精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和园艺特征。最后提出推广都市黄精园艺,大力发展黄精观赏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策略之一。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黄精;园艺化;园林化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一现象高龄化将是世界范围内的另一个普遍现象本世纪中叶全球老年人口将从7.43亿增至20.06 亿,发展中国家将生活着16亿的老年人预计到2050,我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35%左右

黄精不仅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而且具有观赏价值和美容价值。因此,黄精属植物是一类具有极高综合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黄精根状茎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 茎、叶、花和果具有观赏价值,黄精提取物具有美容价值。花期长,花色丰富多彩,自然条件下从赏花到观果长达半年,室内条件下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是不可多得的观赏佳品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把黄精与木本植物混合种植,实现观赏黄精园艺化,为老年人提供赏心悦目的黄精园林,一举三得,既可以观赏,也可以药用和食用。

一、黄精的历史记载与分布

(一)黄精的史籍

    黄精,最早出自晋代名医别录,又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救穷、救命草仙人余粮等晋代葛洪抱璞子中亦有记载:“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百合科黄精属 (Polygonatum Mill.)系 Miller 1754年建立。

   《明夷别录》中记载的黄精与几种黄精属植物有关。南北朝的黄精来源于黄精属植物的根状茎结节群。唐宋时期,黄精植物轮叶群被推崇。其中以黄属植物Polygonati sibiricum Delar.ex Redoute为胜,形成了真正的生产区: 嵩山和茅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清代以后,互生群与轮叶群共同成为黄精的主要品种。民国时期,互生群多花黄精发展成为药用黄的主流,最终形成了这一时期两的药用黄精局面

 (二)黄精的分布

黄精属(polygonatum)是一个分布广泛的温带属,约有75种,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部和印缅多样性热点地区。世界黄精属植物种类的70%分布在中国, 记载的有42种,主要分布现在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我国可能是黄精属植物的起源中心分布在西藏林芝地区卷叶黄精为濒危II。根据Kramp K等的研究,轮叶黄精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 主要分布在坎塔布连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认为轮叶黄精具有复杂的生物地理发展史

二、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 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和园艺价值

   黄精属植物全株鲜绿色, 茎叶挺拔, 花钟形下垂, 清雅可爱, 可植于林下、林缘、篱边或建筑物背阴处作地被。也可用于花境等,分别介绍如下

    ()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以黄山风景区多花黄精为例,株高40-80 cm, 根茎常结节状膨大。叶片长椭圆形。花序腋生, 呈伞形状, 花绿白色, 花丝顶端稍突起似囊状, 花期4-5月。浆果球形, 黑色, 果期8-9月。多花黄精喜温暖湿润环境, 稍耐寒, 宜植于林下、树丛中、房屋角隅、建筑物背阴处或盆栽放于室内观赏。


    ()黄精 鸡头黄精 黄鸡菜 (P. sibiricum Delar. ex Red.)

    多年生草本, 有时攀援状, 茎高50~90厘米。叶条状披针形, 顶端拳卷或弯曲如钩, 轮生, 每轮4~6枚。花筒状, 乳白、淡黄色;伞形花序俯垂。浆果小, 黑色。常见于林下灌木丛中或山坡背阴处。宜用作地被栽培或盆栽观赏。

    ()卷叶黄精 P. cirrhifolium (Wall.) Royle

    多年生草本, 茎高30~90厘米。叶3~6枚轮生, 叶形细条状披针形, 顶端卷曲。花腋生, 2花, 俯垂, 花被淡紫色合生成筒状浆果。卷叶黄精生常见于山坡草地、林下潮湿处。适宜室内盆栽阴湿地栽植

        ()对叶黄精 P. oppositifolium (Wall.) Royle

    多年生草本, 有横生地下根茎。叶对生, 老叶近革质, 有光泽, 卵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或淡黄绿色, 花被合成筒状。花序腋生, 俯垂状。长生于林下岩石上。

()玉竹、萎蕤、铃铛菜 P. odoratum (Mill) Druce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20~70cm, 单叶互生于茎的中上部, 叶片常7~12枚, 椭圆形、狭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 叶柄短或几乎无柄,茎单一, 似小竹竿;根状茎横生, 长而多节, 故称玉竹, 密生须根;花期57月, 果期79月, 浆果, 熟时紫黑色, 栽培种极少结籽。宜植于遮荫处盆栽观赏。

(六)湖北黄精(P. zanlanscianense)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叶条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腋生花,伞房(形)或总状花序;花冠长13 cm;花黄绿色至白色。生于林下、灌丛、草地或山坡阴处。是花、叶具赏的野生花卉,可布置花坛或点缀草坪。根状茎多为传统中药材,嫩苗及根状茎也可食用。

    七)二苞黄精 (Polygonatum involucratum Maxim)

    二苞黄精具有圆柱形根状茎, 较细,直径3~5 mm。叶互生, 叶片卵园形或卵状椭圆形, 先端短渐尖。苞片叶状, 成对,卵园形。花序具2花, 花被绿白色至淡黄绿色紫黑色,种子7~8粒。花期和果期长,分别达到三个月。二苞黄精适宜阴湿环境中生长。

(八)轮叶黄精[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 (Linn.) All.]

轮叶黄精根状茎草本。 根状茎的“节间”长2~3cm两头分粗细,粗头有分枝,直径7~15cm,少有根状茎为连珠状。茎高40cm80cm3叶轮生,少数对生或互生的,全株为对生少有,矩圆状披针形(长6cm1~0cm,宽2cm3cm)至条状披针形或条形(长达10cm,宽仅5mm),先端尖至渐尖。花朵单或2~4朵成;花被淡黄色或淡紫。浆果红色,直径6~9毫米,具6~12颗种子。花期果期各三个月。轮叶黄精常生阴湿之地。适宜盆栽观赏。

(九)细根茎黄精 (Polygonatum gracile P.Y.Li)

    细根茎黄精,拉丁名为Polygonatum gracile P Y L,命名者及年代是P Y L,1968。根状茎草本植物,该种以其叶通常为轮生,近轮叶黄精,而根状茎为细圆柱形。但以其叶常为2轮,花序具2花,花梗甚短,具一稍长于花梗的膜质苞片,可以和它们区别开来。细根茎黄精生长林荫之地,可用作地被栽培。

三、推广都市黄精园艺

当代大中城市现代化速度迅猛,高楼大厦林立,立交桥众多,过街地下通道遍布,为耐荫植物黄精进入都市创造了良好条件。可以把黄精种在立交桥的背影里、地下通道的边角里、花盆中,以及种在草坪周围用来美化环境

特别是像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类城市,高楼大厦绿化美化尤其重要,在楼层的阴面、背阳的房间和露台,都是推广黄精园艺的好地方。形成立体化黄精种植格局。对于都市行动不便的老人,房间或楼内背阳处栽培可看叶、赏花和观果半年以上的黄精,实现人不离家、足不出户欣赏仙人余粮或曰太阳草,家里家外有黄精,可赏、可药、可食,变老人为仙人。

此外,在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艺术馆、体育馆和其他公共娱乐设施的庇荫处,在不影响公众活动方便的地方,大力推广黄精盆栽种植,不仅为公众提供科技、文化、艺术和体育等服务,而且为公众带来新颖的黄精观赏服务,使人民群众对黄精有一个更广泛的认识。

四、大力发展黄精观赏产业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在杜甫诗词《丈人山》中,对中草药黄精的功效颇有赞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药食同源、健康养生的黄精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推崇,而且黄精观赏产业也在不断升温。

    (一)冰城春夏秋,黄精誉久洲  

    在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街道光明村四组久洲集团黄精种植基地,投资1.5个亿,种植黄精产业园的项目。分三期,第一期是2000亩,第二期是3000亩,第三期是5000亩,在2020年计划种植500亩,带动当地老百姓的致富。不仅充分挖掘黄精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规划建设黄精观光产业园,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二)九华山更美,黄精添光辉  

    九华山地区的多花黄精属中国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精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糖,九华山附近盛产的黄精多糖含量远高于药典标准,因此品质卓越,药用价值也比其他地区高很多。九华黄精优良品种(系)选育与育种技术研究,首次筛选出品质优良、抗性强的多花黄精新品种,为九华黄精产业发展奠定了种质资源基础,对中下游产业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集成了一套适合九华黄精种子育苗技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及规范化栽培种植体系,为后续黄精产业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进行了系统的技术积累;项目实施期间在青阳地区建立了两个规模化连片九华黄精种植基地,对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后续扩大种植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现在政府大力鼓励农民种植黄精,每亩补助1000元,通过种植黄精而让很多农民增加收入富起来,真正落实了精准扶贫。目前,池州市九华黄精种植基地面积已超过1万亩。    

    2016年2月成立的安徽九华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院、安徽省济仁国医大师研究院合作,聘请国内长期从事黄精研发的专家、教授,参与研究新技术,并成立了池州市九华黄精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结合九华山地区丰富的黄精资源,研发了黄精酒、黄精茶、黄精饮液等黄精系列产品,改变了目前市场上主要以黄精原材料加工为主的现状,为振兴九华黄精产业,打造中国黄精品牌,抢滩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励志把公司发展成为地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把黄精产品做成九华山的地标产品,把黄精产业做成青阳,乃至池州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的支柱产业。公司于2017年10月建成中国首家黄精博物馆,面积5000平方米,馆场还设有贵宾厅、会议室、以及可容纳上千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影像厅,并已于2017年11月开放,成为中国第一家集养生度假、休闲旅游、黄精科普、酒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养生博物馆。并计划新建200亩黄精植物公园及康乐养生中心,通过旅游、网络和市场同步销售,推动黄精产业的发展。

    目前,安徽九华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入近亿元,已建成黄精酒、黄精茶、黄精口服液流水线4条,年生产能力3亿元,公司计划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黄精种植,让更多的老百姓通过种植黄精致富,同时打造完整的黄精产业链。另外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GMP标准化厂房,集黄精原料提取、研发、生产于一体,为产品质量和产品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公司未来将在黄精原料萃取,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延伸上做好规划,有序建设康养中心和宾馆,打造成“农业+生产+旅游+康养”真正一体化的黄精全产业链文化产业园。

    (三)娄底看新化,黄精在林下  

    在湖南娄底新化,2009年,新化县开始尝试人工种植黄精,通过一系列试验示范,辐射周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18年,全县黄精林下仿野生栽培面积达18000亩,育苗基地近200亩,成为全国林下经济的样板,其栽培技术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黄精已成为了当地区域公共品牌之一,并成功获得“新化黄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注入“绿色原动力”。新化黄精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丰富了当地旅游和观光资源。

    (四)科技示范引领,略阳驯化黄精

  “陕西省略阳黄精科技示范基地”项目被列入2015年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的实施缩短了黄精生长周期,显著提高野生黄精的产量。提高当地药农规范化种植技术,保证黄精药材的生产需求及质量。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收集56份不同产地品种黄精种质资源;建立黄精药材的种质资源圃及良种繁育基地共500亩;建立黄精药材科技示范基地1000亩;建立黄精林下抚育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推广种植,建立6万亩黄精半野生资源抚育栽培基地。 项目起到一定的科技示范作用,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黄精科技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GAP基地认证现场检查并于2015年12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略阳黄精科技示范基地也是黄精半野生资源抚育栽培基地,必将发展成为黄精科技园、产业园和观赏园,集药用、食用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功能园。

五、结束语 

素有“太阳之草”之称的黄精,正在因其具有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尽管我国野生黄精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占世界黄精属植物总量的70%,不仅可以作为药物使用,而且可以作为食物食用,还可以作为园艺植物观赏,黄精提取物还具有美容功能,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野生黄精越来越少,极个别种类濒临灭绝。因此,人工种植黄精,不但要实现黄精观赏园艺化,而且与木本植物混和栽培实现园林化,充分发挥黄精的药食价值和观赏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未来黄精观光产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有丰富的林业资源,2015年全国林地面积31259.00万hm2,森林面积20768.73万hm2(其中人工林面积6933.38万hm2),森林覆盖率为21.63%。因此,发展林下黄精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在人工林地,林木与黄精间作,也是扩大黄精观赏产业的最佳选择。

总之,黄精是大自然母亲赠与人类不可多得的佳品,我们不应让它自生自灭,应该充分发挥黄精的观赏价值,物尽其用,实现园艺化、园林化和产业化,美化我们的环境,为人类造福,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来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8114-1302091.html

上一篇:迎接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黄精产业(中)
下一篇: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之一)
收藏 IP: 219.141.2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