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xianl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ixianlu

博文

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之一)

已有 3921 次阅读 2021-11-5 14:45 |个人分类:大农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之一)


提高中国大豆自给水平,增强国际大豆价格控制能力

路子显

2021年9月9日


摘要

回顾了近60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贸易变化,探讨了大豆产业波动的原因,阐明了大豆过度依赖进口产生的问题,分析了影响中国大豆产业复兴的各种观点。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国产大豆自给能力,增强进口大豆价格控制能力。并提出了中国大豆产业复兴的具体设想,认为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国产大豆,产业复兴,生产波动,进出口贸易 


     大豆是我国人民最重要的植物油脂和蛋白来源。自从中华民族存在以来,大豆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培育了中国大豆,中国大豆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大豆产业受到以美国大豆为首的美洲洋大豆强烈冲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进口美洲大豆逐年大幅递增,导致中国大豆加工业承受巨大压力。

1.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历史以及与大豆主产国对比

1.1 20世纪后半叶中国和世界大豆生产发展对比

1954年开始美国大豆产量超过我国成为世界大豆第一生产国以后,六七十年代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稳居世界第一,并且不断扩张;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退居第二以后,一波三折。巴西大豆面积极速增长,1974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超过中国,跃居世界第二。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紧随其后,并于2000年超越中国,位居前三甲20世纪的后40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从接近2 381.7hm2飞速上升到7 440.0hm2增加了2倍以上,其中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贡献最大

    大豆产量方面,20世纪后40年,中国大豆总产量一直在1000万t左右徘徊,直到20世纪末才稍有增加,产量达到1429万t。而世界大豆产量则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3 246.7t飞速上升到15 758.0t,增加了接近4倍。其中,美洲大豆产量增长速度惊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总产量分别增加了3.5、91.3和1724.0倍。

    1.2  21世纪前20年中国大豆产业曲折前行

    本世纪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保持在852959万hm2大豆单产在1455~1893万kg/hm2我国大豆总产量在1273~1740万t。

2011—2020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量基本上先降后升,最大种植面积、最高单产和总产均出现在2020年,分别为987万hm21 986 kg/hm21960万t。

2. 1949年以来中国大豆贸易变化

    2.1  1949以来中国大豆贸易变化

    1949以来,中国大豆贸易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45年,1950-1995年基本上出口为主。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豆年均出口量为109万t,其中1959年出口173万t,为历史最高出口年份。1977-1982年,中国大豆出口量减少到年均15万t,这六年中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但进口量仅有19-53万t。1983-1995年中国又成为大豆净出口国,其中1985-1994年年均出口118万t。第二个阶段为后25年,1996-2020年为净进口阶段,其中进口大豆最多的年份是2020年,进口量超过1亿t。

    2.2 近30年中国大豆制品贸易变化

    近三十年,中国豆制品贸易与大豆贸易差异显著,其中豆油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净进口状态,有一半年份进口豆油在100万t以上,其中2007年进口豆油高达282万t;豆粕贸易以出口贸易为主,豆粕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年份处于净出口状态,其中出口最多的年份是1991年,出口量超过200万t,进口最多的年份是1998年,进口量达370万t以上。

3. 影响我国大豆产业复兴的因素

   3.1杂交玉米过度扩张,大豆地盘不进则退

19652020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从971万hm2扩张到4500万hm2;单产从2628 kg万hm2增加到6320 kg/hm2总产从2554.1万t增加到2.65亿t,稳居世界第二196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000万hm22015年仅有683万hm2,到2020年恢复到了987万hm2,而单产和总产增加缓慢。单产从1068 kg/hm2增加到1.986 kg/hm2;总产从1068.3万t增加到1960万t。

一度大豆种植补贴低于玉米,导致玉米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以及镰刀弯地区过度扩张。原本种植大豆的地方被玉米取代,一些不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也种上玉米。中国大豆规模减小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面积下降造成,同时期东 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比较效益明显高于大豆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

    3.2 国外大豆价格优势,严重冲击国产大豆

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19%~22%)比国产大豆的出油率(16%~17 %)高3%5%;加之价格低廉,严重冲击国产大豆。国外ABCD四大公司对国内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的并购,从2004年基本垄断了中国大豆油脂加工业。美国对转基因大豆的补贴倾销,造成了中国大豆与其农产品价格的扭曲

    由于缺乏定价权,大豆价格波动的利益被少数几个国外大豆寡头垄断,进口转基因大豆如洪水般地冲进国内,使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逐渐沦陷,不仅严重威胁了中国大豆种植者的生产,还使主产区大豆加工企业生产基本陷于瘫痪给中国大豆产业造成巨大打击。尽管大豆界不断高喊大豆产业复兴,国家出台重振大豆产业政策,直至2020年国产大豆产量不及进口大豆数量的20%

    3.3 大豆科技投入明显低于三大主粮,大豆种植补贴明显低于玉米

由于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谷物是指小麦、水稻和玉米,口粮专指小麦和水稻。无论是科研人员数量,科研经费投入,对于小麦、水稻和玉米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大豆。在大豆科研领域,无论是科技力量和科研资助强度,都要低于上述3种禾谷类粮食作物科研领域。


4. 我国大豆过度依赖进口引起的问题

如果顺其自然,过度进口美洲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后患无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我国大豆产业大厦将会受到剧烈冲击

    自从1996年我国大豆进口超过出口以来,美洲大豆不断吞噬中国大豆产业,转基因大豆和豆油像洪流一样冲击中国大豆市场。可以说是一年一变,五年大变,十年巨变。1996年净进口大豆不到100万t,至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净进口量分别增加到10、50和100倍以上,加上豆油进口,总量增加更多。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中国大豆产业大厦最终会受到剧烈冲击。

(2)农业土壤生态环境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我国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国产大豆产业不断被侵袭,加上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双重压力下,大豆种植面积相应减少。由于大豆是肥田作物,能够与共生固氮菌联合固氮,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利用。玉米虽然产量优于大豆,当季收益明显高于大豆,但是,玉米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加之玉米连作引起病虫害急剧,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农业土壤生态环境恶化。


(3)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可能受到影响

    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主要通过压榨获得豆粕和豆油,豆粕主要用于加工饲料饲喂畜禽,豆油主要用于人民生活食用。转基因成分主要存在于豆粕中,首先假定豆粕中转基因成分不会造成伤害。然而,转基因大豆生长期间需要施用除草剂,如果收获期除草剂没有彻底降解,以农药残留形式存在于大豆中,必将转移到压榨制成的豆粕和豆油中。豆粕中的除草剂不仅直接影响畜禽健康,而且间接影响人类健康;豆油中的除草剂即使含量甚微,长期食用也可能在人体中积累,产生积累效应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近20年来,我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率从3%飚升到12.5-15%。试管婴儿是最主流的一种“体外受精”方式,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试管婴儿数量逾20万例次,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被誉为国内辅助生育殿堂的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和不孕症诊治的综合性医疗中心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北医三院的生殖中心年门诊量近60万人次,每年完成不孕症检查及治疗手术超过万例。由于试管婴儿费用高昂,绝大多数不孕不育夫妇采用其他非主流方式人工辅助生殖,比例更低。此外,各种疑难杂症和癌症发病率大幅增加,这些现象是否与大量长期食用进口转基因大豆油有关,值得深入研究。


5. 影响中国大豆产业复兴的各种观点

    针对我国玉米过渡扩张和大豆过度进口依赖引起的中国大豆产业危机,国家农村农业部2015年发布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hm2玉米面积减少333hm2以上,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推动农牧紧密结合、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效益提升和产业升级。虽然对大豆增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大豆产业复兴依然存在巨大差距。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受到美洲转基因大豆入侵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入侵非常相似,只不过一个是日本人在我国攻城略地,一个是美洲豆在我国攻企略地。目前产生了不同论点,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业复兴。

(1) 我国可耕地面积太少,不能满足大豆基本自主需求

    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在共有1.2亿hm2可耕地,通过一年两熟制或两年五熟制甚至一年三熟制,也只能供给作物种植面积1.67亿hm2。然而我国实际作物种植面积总需求是2.57亿hm2,还有0.9亿hm2的缺口,只能依赖进口等值面积的农产品解决问题。我国仅进口美洲转基因大豆就相当于种植0.5亿hm2以上的可耕地

(2) 进口转基因大豆,利用国际自然资源

    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进口美洲转基因大豆,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可耕地资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美洲充足的土地、丰沛的雨水、用之不竭的阳光和空气为我服务。在和平年代,这一观点短期来看可行,长期来看不仅对我国大豆产业复兴不利,而且对我国土地合理利用也不利。如果长此以往,等于我们把美洲的阳光、空气和水买回来,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留下的氮肥留给美洲,导致我们的土地越种越瘦,美洲的土地越种越肥。一旦发生战争,进口美洲转基因大豆无法按时到货,甚至可能被阻断。

(3) 租借他国土地,满足我国大豆需求

第三种观点认为:鼓励大型企业纷纷在巴西等国租借土地,为解决我国大豆短缺问题出力。于是派人或利用所在国人力资源生产大豆,收获后设法把自己公司生产的大豆运回国内。这是一种进口美洲转基因大豆的变通形式,与直接进口美洲转基因大豆相似,除面临同样的问题以外,还面临他国政府领导人变更、土地利用法律修改、疫情或其他原因引起内乱等不确定因素。

6. 我国大豆产业复兴之路在何方

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受到美洲转基因大豆入侵,难于实现产业复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悲观论调。我们需要重读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以便鼓舞士气。上个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长达十四年之久取得胜利;本世纪上半叶,让我们再用十四年时间,力争到2035年,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中国大豆产业基本复兴。

(1)口粮绝对安全,大豆基本自主,玉米适当进口

要实现我国大豆产业基本复兴,必须创新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指导思想,把“谷物基本自主,口粮绝对安全”变成“口粮绝对安全,大豆基本自主,玉米适当进口”。水稻和小麦分别是我国南北方人民的口粮或能量来源,一点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要确保绝对安全。大豆是我国人民植物蛋白和油脂的重要来源,也是畜禽和渔业养殖的蛋白来源,长期进口面临巨大风险。

2035年,可以考虑大豆自主率达到50-60%,力争实现半自主以上;到建国100周年,逐步实现大豆自主率达到60-75%,实现绝大部分自主。玉米主要是饲料和工业原料,可以考虑适当进口。如果按照创新的粮食安全观,在和平与世界范围农业丰收的年代,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源,满足玉米饲料需求不成问题。在面临世界大战和全球性特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即使我们缺乏进口玉米饲料,影响我国畜牧业生产,导致动物蛋白减少,我们自己生产的大豆蛋白可以替代动物蛋白,加上基本自主生产的大豆油一样能够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营养需求。


(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

要实现我国大豆产业基本复兴,科技力量必须增加,科研实力必须增强。目前从事大豆的科研人员显然不足,通过两条腿走路,扩充大豆科研力量。一是大力培养大豆科研新生力量;二是把曾经参与过大豆科研并且热爱大豆研究的科研人员(包括因不同原因转到其他行业、已经退休还能继续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召集起来,给与科研经费支持。

提高培育高产大豆新品种的科研支持力度,根据各地气候生态特征分别培育高产高蛋白大豆和高产高油脂大豆。在东北平原,以培育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为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中南地区以及华南和西南地区,以培育高产高油脂大豆品种为主;在华北平原,以培育二者兼备型大豆品种。各地还要研究适合当地的大豆高产稳产的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并推广应用。

(3)提高种植补贴强度,增加大豆产业补贴政策,调动种植大豆积极性

    提高大豆种植补贴,尤其是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一年一熟,春大豆或春玉米)和华北地区(一年两熟,小麦加夏大豆或夏玉米),需要优化大豆的生产结构,统筹大豆、玉米的补贴机制。通过补贴政策上的支持,使种植大豆的收益等于或略微高于种植玉米的收益,促进大豆产业经济的发展。大豆种植补贴应由单一化的补贴激励转向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农田基本建设补贴、耕种收新机械应用补贴与种植新技术补贴等。

(4)扩增轮作范围,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全面发展大豆产业经济

推广耕地轮作制度,扩大轮作范围。在东北一年一熟制地区,实现春大豆和春玉米隔年种植,主要是为了加强东北地区大豆产业经济,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实行耕地轮作制度,实现玉米大豆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大豆产量,促进春大豆产业经济的发展。在黄淮海一年两熟制地区,冬小麦收获以后,实现夏大豆和夏玉米隔年种植。主要是为了提高华北平原大豆产业经济,实现冬小麦之后种植夏大豆或夏玉米的轮作模式,改良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加速夏大豆产业经济发展。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年两熟或两年五熟制地区,实行水稻、油菜、大豆和玉米等的轮作或间套作,以此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全面发展大豆产业经济。

(5)拓宽土地资源利用,增加大豆种植可耕地,实现大豆产业复兴

按照悲观论调,我国可耕地面积不能满足我国人民需求的作物种植面积,不可能无中生有创造0.5 亿hm2左右可耕地种植大豆!

黄精根茎具有不含淀粉, 富含非淀粉多糖、低聚果糖, 多年生、倍性变异大、喜阴, 适合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林下大规模种植等重要特性, 可望成为一种潜力巨大且不占农田的新兴优质杂粮。黄精不需良田、不占耕地、不争林地、不要仓贮, “藏粮于林下”,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笔者认为:如果全国林地面积的50%左右种植黄精,可以提供1.6亿hm2左右林地。按每hm2林地黄精产量相当于0.5 hm2可耕地主粮产量,每年可以提供0.8亿hm2左右的高档优质杂粮,因此而腾出的可耕地可以种植大豆等其它必须进口的粮油作物

另外,我国有近1亿hm2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上游及滨海新区,将是我国未来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其中有0.13 亿hm2具备种植水稻的潜力,如果我们抓紧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并将其中0.067亿hm2改造成水稻田,按4500 kg/hm2估算,则有望每年增加能养活8000多万人口的粮食产量。除利用盐碱地种植水稻以外,我们还可以培育耐盐碱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充分挖掘后备耕地资源潜力。由于增加了盐碱地种植禾谷类粮食,相应腾出的可耕地可以种植大豆。通过拓宽土地资源利用,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实现大豆产业复兴。

7. 增强进口大豆价格控制能力

    虽然我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60%以上,但进口大豆价格几乎全部由ABCD四大国际粮商掌控,至今我国缺乏进口大豆定价权。大豆市场价格有发达国家供应商和商品期货市场决定,一般采用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我国不得不承受国际价格波动特别是投机涨价带来的风险。如何提高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定价权,是摆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大豆进口的迫切任务。

(1) 建立信息搜集发布中心,提升价格信息宣传能力

在国际大豆期货市场,同样存在类似美国发布人权问题的报告。ABCD四大国际粮商们散布大豆市场虚假信息,达到从中牟利之目的。

    针对国际大豆价格市场的现状,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际大豆信息搜集发布中心。搜集国内外大豆生产、流通、加工和期货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国内外大豆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提升国际大豆价格信息宣传能力。做到你宣传你的,我宣传我的。让国际大豆市场信息透明度提高,避免暗箱操作,为进口大豆议价增加筹码。


(2) 推进大豆产业复兴进程,增强价格稳定市场能力

    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全面推进我国大豆产业复兴进程,早日复兴国产大豆产业,实现基本自给,以我为主,增强国内大豆价格稳定市场能力,才能提升进口大豆控制能力。一是对国外大豆进口与否和进口多少拥有决定权,二是对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和期货市场拥有定价权。

(3) 建立大豆进口企业联盟,提高市场价格掌控能力

全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建企业联盟,统一大豆进口口径,避免单兵作战,步调一致,增加中国大豆企业参与国际采购的谈判砝码,增强进口大豆价格议价能力。在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前提下, 充分发挥企业联盟在国际大豆市场中的议价水平, 大力推进中国大豆进口企业统一采购,通过企业联盟影响大豆市场价格。

    国际大豆市场贸易格局由原来的美国卖方垄断逐渐向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寡头垄断转变。美国、巴西和阿根廷都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美国和巴西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美国在国际大豆市场定价上具有较强的话语权。中国只有组建企业联盟,才能拥有进口大豆价格决定的话语权。

8. 结束语

    中国大豆产业复兴之路任重道远,它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大豆产业复兴。通过扩大面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大豆产量,大豆产业复兴有望,实现中国人的饭碗真正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8114-1311073.html

上一篇:迎接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黄精产业(下)
下一篇:立冬迎瑞雪
收藏 IP: 120.244.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