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褐马鸡从画中走来·动物星球

已有 9018 次阅读 2008-10-13 17:51 |个人分类:鸟的天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明 殷宏 《早春花鸟图》 美国肯贝尔美术馆 藏 (局部)

    新购得本《历代花鸟画选》闲来翻看。忽然,明代画家殷宏的一幅《早春花鸟图》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此图早年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肯贝尔美术馆,该图画在一幅纵168.7厘米,横102.7厘米的长绢上,虽经数百年,但颜色仍光鲜艳丽。画卷描绘了初春时节群鸟在山林深处栖息的情景。那时树杈和岩石上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素雅的白梅和火红的山茶竞相怒放,泉水从石崖的罅隙中流出,各种山禽聚集在正午和暖的阳光下,有的在啄食,有的在理毛,有的鸣叫,有的在小憩,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和谐图景。

    画面的主体是蹲卧在巉岩上的两只雉鸡,这也是笔者的兴趣所在。它不同与以往画家所爱描绘的那些野雉(环颈雉)或金鸡(红腹锦鸡)。这两只鸡红面,黑额,特别是頦下至两颊各生有一簇白色的须髯向上延长成两簇角状的耳羽,这是马鸡最明显的特征啊!再看,它的全身体羽呈不同浓度的褐色,尾羽弯曲而长,拖在身后,画家精确地描绘出六对尾羽,中心的一对丝状尾羽特别长,呈乳白色,与深色的外侧尾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简直就是我国特产鸟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的一幅生态标本图。在国内所藏历代谱籍中,笔者只在《古今图书集成》中看到过一副木版画“雄鹖相斗图”是描绘该鸟的,但画中的鸟类被画得鸡头雉尾,鹅身鹊脚,既不精确,又比例失调,如果不看图注,是绝不会让人联想成褐马鸡的。而此幅《早春花鸟图》却将褐马鸡描绘得如此精确传神,这实在难得,令人惊愕。

    画面上的褐马鸡,一只啄羽,一只休息,眼目均半睁半闭的,其翎毛完整,体态生动自然,没有对照活鸟写生的经验,是绝难画出如此准确之生态图景的。看来,在古代,至少是明代时,褐马鸡可能曾出现在宫廷或私人园林中被当作观赏禽类饲养过。

    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先生曾在著述中说,“褐马鸡是一雄配一雌的,春天配对时,雄鸟间常有格斗的现象”。而古人所看重的,也是雄鸟间的格斗特性。我国古代,褐马鸡被称为鹖(he),据《山海经》中说,其鸟似鸡而大,青色,有毛角,斗死而止。这段简短的文字不仅描绘出鹖的形态颜色及其特点——有毛角,而且还点明其有格斗的习性。因此,上至西汉初年,皇帝便将其长而美丽的丝状尾羽装饰在帽子上,称其为鹖冠,将其赐给武将,希望他们能象鹖鸟一样勇武。曹操在《鹖赋》中就曾说“鹖鸡猛气,其斗期于必死,今人以鹖为冠,象此也”,谁知,这鹖冠一戴就是两千年,直至封建社会结束,致使今天的褐马鸡变得极其稀少。古代褐马鸡它的分布范围远比现在广大得多,而今天,只能深入到山西、河北、北京的几小片相互隔离的深山区才能有幸一睹其美丽的身影。(段煦/文 博物地理 www.bowudi.cn

褐马鸡 中科院动物所供图

明 殷宏 《早春花鸟图》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8-42515.html

上一篇:在过道儿里传播科学·博物感言
下一篇:小蚯蚓是大医生·上山采药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2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