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在科研中,是走follow道路,还是走原创性道路

已有 4430 次阅读 2013-11-19 07:33 |个人分类:生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青椒, 如何, Follow, 优缺点

    对于一个科研青椒来说,在科研中是走follow的道路,还是走原创的道路,这是一个很困惑的问题,当然每一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如何认清这些优缺点,进而为自己的科研服务。在此陈述下自己对follow道路和原创道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下,并陈述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Follow的优点:

其一,快速积累知识的需要。一般来说模仿比创新容易,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近30年经济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不走从头开始的原创之路,把人家的机器买过来,拆吧拆吧,模仿制造一下,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老是批评中国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原因所在,这样可以很快的在他们的道路上,接近他们进而超过他们,就是先模仿,通过模仿赶上别人之后,再去创新。其二,知识是累积性的,是前赴后继的,牛顿经常说,其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站在胡克、伽利略等前辈的肩膀之上,可以这样说,没有第谷的数据,开普勒的整理,伽利略的实验,牛顿很难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也是为什么,为什么进行教育的原因之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前人的知识。其三,学习他人之规范,快速与他人对话,一般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一套自己的范式,这套范式是自己学科区别其他学科的地方,是圈内内对话的基础,对话的普通话,否则你用其他语言表达,圈内的人将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无法沟通和对话。其四,更容易获得圈内人认同的需求。一般学习他们的范式和知识,学习这个行业积累的知识和范式,因为社会建制有一套机制,这套机制是最大化圈内的群体利益的,所以从这个行业的累积知识开始,承认前人的贡献,你就更容易出成果。其五,遵守行业规则的需求,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个江湖,都有一个隐形的和显性的行业规则,你必须遵从,就像法律一样,你不遵从,你短期会得到惩罚,除非有一天,行业规则发生变化。

二、Follow的缺点:

   如果仅仅是看到一个问题,不想想,要是自己会是怎么做的情况下,马上搜索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情况:一,会束缚自己的思维,提不出新的看法,这源于当你看到一个书本上的知识时候,当你看不懂的时候,你首先想到是自己能力有限,而不是其本身是错误,相同,在你看一篇文献时候,你首先被他的优点和正确吸引,而不是错误,进而陷入他的逻辑中,被囚禁;其二,在这个社会,特别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用我们一生的时候,都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甚至再给我们几个青春,同样不能学完所有的知识,传承的东西靠电脑和计算机,而我们只有去创新,是不断的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然后电脑登非智能工具帮助我们记忆和传承新的知识。其三,如果我们直接去follow,会忽视我们研究的问题本身,就是我们一味用别人的方法,我们就容易忽视对问题本身的考虑,而是从别人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概念着手,这样给人一种很不协调的感觉;其四,创新和follow有时候是不兼容的;即太创新,就不能follow别人,follow别人,又不能太创新,创新这玩意,很少能够follow的,特别对于一个新的问题,这样研究的范式就很少,所以本学科没有现成的直接可以follow,这样就需要我们向外学科学习工具或者自己创造工具;如果不是一个新问题,那研究的方法就很低,就可以直接follow,但这样就降低文章的创新意义,即创新的东西可以直接套用的现成的东西又比较少。其五,一旦folloW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既得利益者,那是极其危险的,就像你做某个事情,通过follow做出了,你就把这种方法上升为一种经验,一种正确的经验,从此就以这种方法为法宝,因为你是这种方法的既得利益者,此时你就不会再反对这种方法,更不会否定这种方法了。

   最后我个人观点,对于研究前是先想怎么做,还是想先follow别人的做。我认为:先思考怎么做,然后再参考,再follow,“先思考下,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解释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如何预测这些现象,你会如何控制和调控这些现象。在这些基础上,看看别人怎么做的,用什么方法做的,用什么理论做,得出什么结论,发现了什么。然后比较你想做的和他人已经做的,有什么区别,你们相同的地点在哪里,你创新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可以避免单纯思考,不参照前人成果的重复工作(不知道历史上别人已经做过,自己现在还在做),也可以避免单纯参照别人成果的重复工作(知道历史上别人已经做过,自己坚持还要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742931.html

上一篇:逃课中的复杂问题
下一篇:中国式的产能为什么过剩
收藏 IP: 1.202.187.*| 热度|

14 许培扬 王涛 马兆武 王永 曾杰 盖鑫磊 翟远征 文双春 张德元 刘进平 杨学祥 徐传胜 陈立军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