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的私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曹聪 曹聪的博客

博文

袁隆平没有当选院士是否“历史上的误会”?

已有 10017 次阅读 2008-6-24 04:40 |个人分类:中国院士|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回答网民“袁隆平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问题时表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科学院院士;之所以没有能当选,是因为那时候科技界,包括院士群体当中,对于一个人成就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局限和偏颇,主要强调生命科学,当时比较强调的是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是否创造了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思想,那就要求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当时袁隆平先生所做的还是用比较传统的杂交办法来做的,所以没有能够选上。他个人认为,袁隆平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误会”。
 
 
笔者认为,路院长的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院士应该“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虽然评选过程有待改进,但是,无可否认的是,院士章程得到院士的认可,院士也按照这一章程评选他们的同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袁隆平落选无可非议。袁隆平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没有通过公正、客观、全面、科学的评审的院士候选人。
 
笔者在1995-1997年间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时,曾就“袁隆平为什么没有当选院士”向多位院士请教。受访的院士们指出,袁隆平对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研究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无愧为“模范科学家”的称号。正是由于袁隆平的“盛名”,院士们对他的评审更认真。按常规,对院士候选人的介绍才一次,15-20分钟;但是,对袁隆平的成就和贡献的介绍为两次,每次长达1个半小时。也就是说,他的成就和贡献在评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讨论。最后,院士们一致认为,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并没有在植物遗传学理论上“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因为科学家早就发现了他所使用的“雄性不育”和“杂交优势”的方法。
 
与此同时,国家和袁隆平所在省份领导人的介入(参见李鸣生所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中国863》第151-152 页),更使得参加评审的院士觉得,他们应该坚持学术独立性、不受非学术因素的干扰。
 
令笔者感到欣慰的是,路院长关于袁隆平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误会”说只是他作为院士的个人意见,而不是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甚至是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应属国家领导人)的意见。否则,将显然无助于袁隆平在下次选举中当选为院士。
 
当然,笔者更期待听到作为路院长的“非个人意见”:为什么显然不符合《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的“提倡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学风,普及科学知识,起表率作用”的标准的候选人谢华安,会通过《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的公正、客观、全面、科学的评审而当选院士?
 
正在举行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应该就这个问题作出一个交待,以避免若干年后中国科学院某院长出来澄清这个“误会”。因为这个“误会”,显然比袁隆平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得多,因为谢的当选损害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1-30139.html

上一篇:公事的私论
下一篇:(转贴) “虎照门”已解决,“院士门”何时了?
收藏 IP: .*| 热度|

1 liux831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