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我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3月5日解剖课开课仪式作为一名普通医学生的发言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北京协和医学院06级同学,正式开始人体解剖学实验的日子。学期伊始,我们在这王府井深巷的新校园中,延续着清华园的自强不息,却更添了一份厚重。这厚重,来自于医学生面对解剖学的态度——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一切事实需要亲眼看到。而保证我们开展中国最一流临床医学教育的,正是那些以非凡勇气和责任感支持我们的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们。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缅怀和祭奠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也从他们坚定的决心中体会到他们对中国医学事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作为清华、协和合作培养的一名年轻的医学生,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遗体捐献者们表达致敬与默哀。
(默哀)
我们今天进行解剖学习使用的遗体,来自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志愿遗体捐献接受站。志愿捐献遗体的活动在北京已开展整整十年,截至去年北京市三所医学院校登记志愿捐献遗体者已达8000人,已捐献遗体者近600人,其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镌刻在北京长青园的纪念碑上。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人们并不一定能一一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最宝贵的身躯,献给了医学生和医学事业的未来。人不可能永生,但亲抚他们的胸前,我看到的是,一颗对人生乐观豁达的心,以至于在他们生后,依然不忘记做一点善事。
[(因为发现老师都讲得不长临场把这部分省略掉了)在我国,现代医学曾极端落后。当外科学泰斗裘法祖教授1946年回国时,所在医院的原外科主任甚至无法顺利完成阑尾切除手术。而如今,诸如吴孟超、王忠诚等著名医学科学家已经开始在世界医学的最高舞台崭露头角,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这一切进步都不可能离开遗体捐献者们的默默奉献。但中国医学科学进步,仍急需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呵护。我们必须清醒,十年动乱中,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灾难性破坏造成的人才断层至今未愈;我们必须谨记,在最高水平的医学学术会议与期刊上,能够代表中国医学水平,与世界同行对话的中国医学家依然凤毛麟角。]遗体捐献者们是崇高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冲破中国几千年来传统丧葬观念,把遗体托付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医学生。他们,是满怀期望的,我们一定努力学习,不敢辜负。
我们清楚知道,遗体捐献协议书中,我们曾向每一位捐献志愿者承诺,他们的良好意愿能且仅能应用于单纯的医学教学之用。而我们以医学学习为唯一目的的保证,是对志愿者及其家属意愿的尊重与支持,对他们心愿的呵护和鼓励。由于历史文化与现实条件的差异,我们的医学生在这一点上还非常需要向国际同行的专业标准学习。在这里,我向大家倡议,我们在解剖实验室随时穿特定的工作服,不讲脏累,不嫌药水气味重;未经允许不携带摄影、摄像设备进解剖间,遗体解剖照片资料妥善保管,绝不用于教学以外任何用途,不带与教学无关的朋友进解剖学实验室参观,杜绝损害捐赠者家属对我们信任的不得体行为。遗体捐赠者及家属和我们医学教学人员的充分信任,是我们得以开展正常解剖教学的最基本保证。
而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医学的进展,正合奏出生命最美丽的交响曲。在很多遗体身上,我们能看到现代医学一步步迈进的痕迹——心脏起搏器、支架、人造血管……现代医学在挽救不应过早结束的生命同时,也在悄悄移风易俗,在和每一个获得新生的人交流对生命新的感悟。而这种先驱者与先驱者之间的互动,给人们带来了挽救更多生命的希望,给现代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最强大的动力。
协和医大的何维老师曾对同学们讲过:“每次接受遗体捐赠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请你们铭记这些志愿者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整个社会的崇高精神,请不要愧对他们的这份真情。”尊重遗体捐赠者和家属的志愿,维护医学科学的纯洁与神圣,珍惜我们目前拥有的学习机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也许是我们唯一能报答他们的。
最后对捐赠者和家属们道一句:感谢你们!
(06级杨远帆作)
在此也说一句,我们国家遗体捐献的风气和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协和是由于历史原因有很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够保证每四名医学生才能学习一具人体,而在其它医学院校12名左右同学才能有这样条件,很多普通医学院甚至只有老师有动手机会。解剖学是医学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正像我说的,医学的发展应当同遗体的捐献交相辉映,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在我们学习的人体中,很多都来自于过世的革命前辈,来自于科学家,来自于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坦荡的,他们对人生是豁达的,他们对必然到来的死亡看得很淡,他们值得社会的尊敬。医学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