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曼彻斯特的日子里,前几天忙于了解附近的生活区域。过了将近一周左右的时间才去参观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其后的时间里,总计抽时间去了3次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本来是希望看一看一个大学博物馆到底能有多少人流量。结果每次去,都能看到那里有很多暑期被学校组织来参观的小学生。小学生们每人手里拿着几张纸,上面是针对博物馆里的一些展品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带着问题来博物馆里自己找答案。题目有填空,有问答。低年级的学生手中的填空题多一些,只要找到展品,看了介绍就可以填写出来,高年级的则是以问答和描述自己看法的题目居多。
想起听过的一种说法,在西方教堂是一个村镇的中心,大学是一个地区的中心。村镇中的人们都要到教堂祷告,所以村镇围绕教堂而建。如果这所城市的小学都要到这里来参观,那么从小就接触大学科学展示的人们渐渐习惯以大学为中心也没错。
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入口
走在主楼前的马路上,总是无法忽略路边玻璃窗里的这个巨大的蜘蛛蟹标本。特意从里向外,找了一个有人路过的时候近距离拍照,有了对比才能知道这个蜘蛛蟹到底有多大。造物的神奇是无法想象的,这样细长的腿支撑着的身体,不愧被称为“蜘蛛蟹”。听说,这种螃蟹由于脾气暴躁,在日本、欧洲多地有伤人记录,因此又叫“杀人蟹”。本来以为蜘蛛蟹应该是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最优秀的展品了,但丽萍告诉我,她的孩子很喜欢古动物,每月都要去两次北京的古动物博物馆看恐龙化石标本,她没少给孩子买古动物方面的介绍图书,图书中的研究成果和化石来源大多标明来自于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难道说这个大学博物馆中最强的是古动物方面的研究?我们特意留心了这里的古动物化石展区,面积并不是很大,展示的物品也没有突出的特色。只能猜测是曼彻斯特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强,很多化石还需要研究而无法展示吧。
面向公路玻璃展柜内的超大蜘蛛蟹
我走过的每个英国的大学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剑桥、牛津这样的大学,博物馆更是不止一个。每个博物馆中展示的物品都很繁杂而多样性,从古动物化石、动物标本、植物标本、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使用的工具、器具、衣物、建筑样本、古埃及研究【每个大学博物馆几乎都有这一项,看来英国当时在埃及可真是没少发掘法老墓】。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学为后盾的博物馆,自然是大学里研究什么,博物馆就展示什么了。也许不是每个英国人都有机会去大英博物馆参观,但分布在英国各地大学中的博物馆,却足以让一片地域中的英国人走进科学。
这里的展品细致而严谨,整整一个展柜的试管中,放置着海底泥沙的样本,或者整整一个展柜内所有试管里放置的是各种各样的蜗牛每一个都有细致的标签标识。在国内,如果是国家级的博物馆这样的展览量很正常,但这里是一个大学的博物馆。就证明,这些标本不是博物馆采集回来向人们展示的,至少对于一个外行而言,不同海域采集到的泥沙或大大小小非专业人士几乎无法分辨种类的蜗牛并不引人关注。这里的展品,是严谨地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样本。它们曾经是科学研究中的样本,今后也随时可以继续被观察和研究,为今后的研究者节约了收集样本的成本和时间。
海底泥沙样本
不同种类蜗牛样本
这里的展品生动且细致,在讲述古人类建造房屋的时候,不仅仅有古代建筑的模型,还有一段视频展示研究者们一边解说,一边自己动手,完整地搭建出古人的房屋。在讲解古埃及人妆容的时候,也有视频显示古埃及男女如何运用展品柜中展示的化妆盒、颜料、木棒、饰品来修饰自己。讲述飞鸟筑巢的时候,展品中包含完整的鸟巢而非照片,让人真实地感受巢的大小,如何防水等。在国内的博物馆中,见过很多完整的动物标本,而这里,不但有完整的动物标本,也有动物身躯中一部分做的标本以方便对比。以鸟类为例,有头,爪,翅等的分门别类样本,应该是便于观察吧。在讲到地质变化,火山爆发的时候,展示了千百年前,未能逃出火山爆发的人类和狗的化石遗骸。当然,参观完大英自然博物馆之后,我觉得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里展示的这个遗骸应该是个模型吧。科学家们在野外研究时使用的工具也进行了展示。
不同种类的鸟巢
鸟类头部标本
鸟类羽翼、爪类标本
没有逃出火山岩浆的人
没有逃出火山爆发的狗
野外研究用的仪器
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中,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展示区,饲养着活生生的蝌蚪、青蛙、变色龙、蛇这类不容易受到惊扰的动物。刚开始我觉得这不过是为了吸引来参观的小孩子们地关注。后来,当我在一个展柜前一无所获,被讲解员指出后,才发现躲藏在绿叶下的两个小精灵的时候,我意识到,虽然通过《探索》等纪录性的节目,我早就见识过这种青蛙,但高倍镜头下我想象中的体积,与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举着相机拍摄着变色龙终于慢悠悠地挪了一步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探索节目中的变色龙走步看似很慢,其实导演已经快进了~~o(>_<)o ~~。这就是博物馆为什么要进行实物展示的原因吧。
只有一个指关节大小的青蛙
隐藏在绿叶中的小青蛙,让我好找啊
团在枝头睡觉的蛇
能看到蜥蜴躲在那里么
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这里没有导游,工作人员每人负责一个馆区。看得出来,他们很热爱自己馆区内展示的成果,能够滔滔不绝地进行介绍。我甚至怀疑他们在不坐班的时候就是研究人员。平时他们坐在角落中,注意着来来往往的参观者,当参观者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出现在你面前。这是我的亲身体验,当我在展台内没有找到介绍牌中展示的哥斯大黎加飞树蛙而微微皱眉的时候,讲解员立即就来到我面前,告诉我展柜中生活着两只树蛙,并且一边介绍习性,一边帮我找到了它们。可惜我的英语不算太好,否则应该能听懂更多的介绍并和他做进一步的交流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