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成为“最后一人”:从经营者到员工都适用的理念——阅读笔记

已有 1241 次阅读 2023-2-25 18:57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成为“最后一人”:从经营者到员工都适用的理念
【 作 者 】[日]川村隆
【 ISBN 】978-7-21009838-6
【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12

笔记

  仅凭领袖气质就能够带领公司不断前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我更认为,与领袖气质相比,坚持某种态度并且采取行动,可以让工作更加轻松,同时还能够取得成果。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本书即将为大家介绍的“成为最后一人”。 


  商业活动的时间轴大幅缩短。上个月才刚刚决定的事情,这个月就不得不推翻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不断变化的商业活动现场,所有人都在不断犯错和尝试。
  正是在这种时候,做出一个决定,然后自己承担全部责任并采取行动的重要性才显现出来。
  请试着将承担责任当成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情并采取行动。然后你会发现,不管面对任何局面,自己都能够顺利地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而且判断和行动都会变得更加正确。 


  每天认真工作,将工作彻底完成,带着这样的意识开展工作的人一定能够取得成果。
  只要拥有这种意识,就能从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快乐。反之,如果只顾着完成眼前的工作,不但无法成为最后一人,工作也会越发枯燥乏味。 


  可以大胆地说,任何改革,只要有效率就能够成功。 


  “为了让所有人都满意而不停地进行讨论”,这是影响企业效率的原因之一。 


  一说起“承担责任”,好像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但如果去掉这种被动的心理包袱,就会产生当事者意识,这使你敢于尝试更多的挑战。将承担责任当成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情并采取行动。然后你会发现,不管面对任何局面,自己都能够顺利地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而且判断和行动都会变得更加正确。


  或许,有人认为仅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什么。确实,大规模的改革必须改变顶层经营者的想法才行。但是,如果每一个个体没有自己承担责任的意识,那么就难以出现让整个公司产生改变的契机。


  就算工作是部下做的,但承担最终责任的人是你。做出最终决定的人也是你。


  如果把一家处于困境之中的公司当作正在坠毁的飞机,那么就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成为最后一人。但是,很少有人具有这样的觉悟。


  可以大胆地说,任何改革,只要有效率就能够成功。在任何组织中,影响效率的因素越多,存在的问题也就越大。
  不管任何改革,都一定会出现反对势力和抵抗势力。如果改革伴随着阵痛,情况则更是如此。如果从做出决定到开始行动之间花费太多时间,那么反对势力就会从中作梗,使改革被迫中断甚至彻底停止。


  一直以来,会议的问题点都没有改变。那就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于是只能将问题放到下次会议上继续讨论。为什么无法得出结论呢?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一起“讨论”。
  关键不在于如何避免让企业陷入危机,而是在陷入危机后应该如何起死回生。“下情上达”力求做出的决定能够被所有人接受的方式,不但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而且无法做出能够实现改革的尖锐结论。


  “上情下达”的方式,需要经营层拥有相当高的觉悟。另外,这样做出的决定也不一定绝对正确,有可能无法获得期待的结果。如果没有敢于接受批判的觉悟,“上情下达”的机制就无法实现。
  减少做决定的人数,利用上情下达来进行改革固然很有必要,但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则很容易出现“独裁经营”的弊端。


  现在,很多公司在做决定的时候,大约90%都是“下情上达”的方式。剩余10%难以抉择或是伴随阵痛的决定,则必须通过“上情下达”的方式来做出决定。


  最后一人诞生于“健全的竞争”。健全的竞争,是在互相承认对方成绩的同时,以提高公司全体业绩为目标的竞争,也可以理解为公平竞争。


  会议时间占员工总工作时间的20%—30%。而对于经理级别的人来说,这个时间甚至高达60%—80%。这样一来,甚至可以说上班就是为了参加会议。
  会议也是有成本的。
  所以,请养成在十五分钟内得出结论的习惯吧。


  “一个大家都在开会的组织就是什么也没做的组织,如果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用来开会的话,这说明组织的构造存在缺陷。”——彼得·德鲁克


  请大家也不要停下成长的脚步。因为在你的未来,一定有成为最后一人的充实人生在等待。


  对于最后一人来说必不可少的,就是执行力。


  在对未来进行预测时,情报必不可少,而且情报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必须都要很高。
  从世间庞大的信息中,一下子准确地找出需要的情报——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自己拥有非常敏锐的直觉。
  只有收集尽可能多的情报,提高直觉的敏锐度,才能把握商机,并准确地预测未来。


  就算拥有把握现状和预测未来的数据阅读能力,能够以此制定战略并坚决执行的经营者数量却非常有限。
  只有阅读力的话就是一个评论家,如果不能做出决定并坚决执行,是无法成为最后一人的。
  不要只用数字说话,而应该告诉部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是为了谁这样做”“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样一来,部下也会产生“那样的话我们也想要实现目标”的愿望。


  书写的行为可以促进思考,我会在脑海中进行整理,所有的笔记内容都会保存在我的记忆中,会由于某个契机而一下浮现出来。所以,我认为手写的过程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企业制定了战略目标,但员工却认为“这件事与身处基层的我无关”的话,那么企业就难以上下一心地实现战略目标。小团体主义横行,导致大家只考虑自己部门和团队的利益。
  所以,即便是乍一看来与现场毫无关系的事情,也需要通过说明来得到对方的理解,让大家为整体的利益而努力。


  讲话的重点是要把最重要的关键词说清楚,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依赖感情,则流于世俗。夏目漱石《草枕》——


  PDCA循环:制定计划(Plan)、执行(Do)、确认成果(Check)、纠正错误(Adjust)。通过不断的反馈,使工作得到改善,自身得到成长。


  不管谁当领导,应该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所以,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执行到底的觉悟。


  什么时候人最能得到成长?遇到困难的时候。
  并非只有年轻社员才需要地狱般的经历。从入职到退休,所有职场人士都必须不断成长。


  上司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告诉你“这种情况下应该这样做才好”。一切都是“实践得真知”。


  在面对地狱般的挑战时,有的人会接受挑战,有的人会选择逃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的差异。
  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让年轻员工面对难题,他们很容易遭遇挫折。地狱般的经历也需要循序渐进。
  要按照先掌握技能再锻炼精神的顺序。这样一来,就算你交给部下一个艰巨的任务,他也不会轻易放弃。


  在公司里工作,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与上司意见不合而感到憋屈,但你也可以利用公司的设备和资金,挑战仅凭自己孤身一人完全无法完成的工作。


  工作上的失败会成为自己的财富,所以根本不必害怕挑战失败。就算真的失败,也能够切实地获得宝贵的经验。


  只要想一想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整体中占多少比例,就会发现那些乍一看很棘手的工作,实际上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在你发现“就算有些小失败也无所谓”以后,心情就不会那么紧张,也不会想要逃避。


  年轻时出现很多失败是很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失败的次数自然会减少,你也会学会规避风险的方法。


  当事业达到顶峰时,是准备撤出的最佳时机。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迅速的行动将失败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以内。当陷入危机的时候,应该认为“只要五十一分就好”。五十一分是刚好超过一半分数的及格分。


  责备的时候最好一对一,当着很多人的面责备部下会使他的自尊心受损。虽然有时候为了杀鸡儆猴,上司会在很多人面前责备,但这只是特殊的情况。


  在关键时刻不敢采取行动,说明没有承担责任的觉悟。
  很多上司都会告诉部下“有什么问题随时和我联系”,而很少给部下一个金额的上限和权限。在没有得到上司允许的情况下,部下确实很难拿出一个具体的金额来与对方进行交涉。当发现自己责备错了,应该诚实地向部下道歉。


  有三种人无法成为最后一人。第一种是从一开始就逃避的人,第二种是虽然接受挑战但中途就放弃的人,第三种是自己明明做不到却总是对别人品头论足、像评论家一样的人。


  领导总是孤独的。特别是在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时,领导永远是孤独一人。


  当看到杯子里有一半水的时候,有的人会说“只剩一半水了”,有的人却说“还有一半水”。前者被认为是消极主义者,后者则是积极主义者。
  最后一人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而是认为“虽然杯子里有一半水,但如果能把杯子装满就更好了”的人。然后,最后一人会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把杯子装满,带领大家一起前进。
  在面对困难时,只要想着“这会促进自己成长”,就能够跨越难关。


  不管是在商业活动还是在人际关系中,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不顾对方的感受,完全一意孤行。
  当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时候,就算服务上有些小问题,顾客或许也能忍受。但是当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满足的时候,顾客的眼光必然会变得挑剔起来。在这种状况下,恕(为他人着想的心态)或者说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就变得愈发重要。
  做出合理判断的最好方法,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


  人可以通过工作提高自己,也可以通过与人交往提高自己,还可以通过读书和学习来提高自己。
  如果只学习与工作相关的内容,视野会变得狭窄。虽然在工作中也会与公司内外的人进行交流,但由于圈子狭窄,想法仍然可能偏颇。
  读书时可以根据自己大脑的处理速度来调整节奏,甚至可以一边仔细思考一边慢慢阅读。书中的内容不是被动地进入我们的大脑,而是在我们的主动思考中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少而学,则壮年有为;壮而学,则老而不衰;老而学,则死而不朽。


  体力是精力的基础,要想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无论何时都必须拥有充沛的体力。当然,不白白消耗体力也非常重要。


  每天走七千步,一周以五万步为目标。为了健康绝对不能有任何妥协。维持体力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能自己做决定,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377910.html

上一篇:二十五史简明读本 汉书——阅读笔记
下一篇:卡片盒筆記——阅读笔记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