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把视野拉远,某个行业的兴衰,和现在全球正经历着的巨大变化相比,可以说微不足道。
近来的疫情、战争,让我们一直以来早已习惯的“和平、安康”不再“理所应当”,越来越多的人积聚了焦虑情绪。
疫情的常态化,使我们原有的很多经验和判断在今天可能不再适用。疫情前的日常宛若隔世,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
在外部变化偏离我们以往的轨道,当事物更迭的节奏变得飞快时,我们更应该安静下来,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确定。
无须自怨自艾,保持积极心态。
寻求一切可以壮大自己的机会。
不要惧怕失败。
让自己辽阔起来。
经济会有波动,环境会有起伏,但是持续努力、不断学习是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不会错的事情。瞄准未来大的趋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差异化的能力。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事事必求结果的决心,以及每一天坚实向前的步伐,这些是应对未来挑战最踏实的底气。
每个人都有焦虑的时刻,让自己辽阔起来,才能做到小事、难事不放心上。读书、行走,便是开阔自己最快的方式。
愿现在手捧此书的你,能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诚恳地面对自己,大度地面对困苦和艰难,时常阅读,时常行走山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现代人,尤其是孩子,要想生活得更加自在的话,这种自由行走的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孩子的成长有两个必经之路:第一,和知识相遇;第二,和大地亲近。
对孩子真正的培养,应该是让孩子胸怀希望、拥有世界,对内让孩子对生命充满热情和自信,对外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生命的精彩源自对生命的热爱。
善良和同情心不是天生的,而在做具体事情的时候产生的。学会与人相处,是人成长的一部分;拥有帮助别人的善良和同情心,就奠定了孩子一生的立足基础。
一个人行走在世界上,一生遇到各种事情,却没有留下片言只语,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人的生死是不可控制的。生由不得你,死也由不得你,但在生死之间,你的生命历程,在某种意义上是属于你的。在这一过程中,你能够留下什么,是特别重要的,也是人的价值所在。
留下,绝不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天天炫耀,而应该是能给别人生命的丰富性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东西,这种表达能力是要培养的。
如果我们暂时没法去行走,那就要阅读。读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和自然科学。
除阅读外,还有更好的直接了解世界的方法,那就是看纪录片。那些摄影师,为了拍一个镜头,经常会在森林里、高山上一蹲一两个月。这些纪录片的镜头是震撼性的,解说也是非常好的。
世界是一片潜藏着危险的森林,一个没在其中生活过的人,突然被置于其中,除了迷失,还可能被别的动物吃掉。但如果不进入森林,就永远不会认识这个世界,所以不如尽早地去闯荡世界,越早去探索,未来的生存能力就越强,将来热爱世界这片森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我们很多人都只关注眼前的事情,常常沉浸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中不能自拔,想当然地去理解世界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并且在没有深刻思考、不了解全貌的前提下,就摆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有些观点还很极端和偏狭。
当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国民都能够进行更加理性的思考,并提出合理的诉求,能够用包容和合作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观点时,一个国家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就有了可能。
说到底,政治不仅仅是政治家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当我们的观念变得理性和进步时,国家和民族也会理性和进步。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即使我们到今天已经步入一个信息全球畅通的时代,但人类在可见的未来依然会是狭隘和宽容并存,愚昧和开明纠缠,固执和理性交锋,暴力和公正较量,而且这一切必然还会生生不息。人类通过几千年的努力,已经在大部分地区取得了自由和独立,但这种成功并不能一劳永逸,一不小心就会被极端思想和极端权威所倾覆。
与走向理性需要付出的努力相比,人类走向狂热、极端和自私自利的路径,似乎更加符合人性的自然发展倾向。但这样的滑坡,会让人类重回愚昧的灾难。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只是沿着前人给你开辟的道路循规蹈矩前行,黯然无光地变老,这样的人生真是了无趣味。人生,就是为了突破、创造而来的,循着光奔跑,最后把自己变成一束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