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嬴政对自己的帝国信心满满。他的自信,在称帝之后的第一份诏书中表现得不容置疑。诏书的内容,是要废除谥号制度。 蛮族是有可能改写历史的,尽管并不一定都改得好。但可以肯定,一个蛮族如果善于学习,又能保持蛮野的精神,那么,他们就会战胜和超越自己的老师,并在老师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先进的文化来。 邦国制度的核心,是“封邦建国”,简称“封建”。 书同文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它不但普及了文化,也延续了文明。事实上,我们民族的文明三千年不中断,文字的作用功不可没。从甲骨到金文,从周篆到秦篆,从篆书到隶书,陈陈相因,一脉相承。 秦始皇的三大革命: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革命的结果,是帝国制度取代了邦国制度,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极其深远。其政治意义和历史地位,只有西周封建和辛亥革命可以相比。 确立了郡县制以后,秦始皇又连出数招。第一招是“修驰道”,也就是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高速公路网”。第二是“去险阻”,也就是拆毁六国在险要之处修建的长城巨堑和城郭要塞。第三是“决川防”,也就是决通六国所筑阻塞水道的堤防,疏浚鸿沟,开凿灵渠。第四是“销兵器”,也就是没收全国各地民间的武器,集中运到咸阳,铸成大钟和铜人。第五是“大移民”,也就是将天下豪富迁徙到咸阳,据说多达十二万户。 焚书坑儒是中华史上一大要案,其实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秦始皇坑杀的也不是什么儒,更不是意见领袖,反倒无妨说是一群江湖骗子。但,焚书是事实。不过焚书的直接动机,却未必意在毁灭文化,更主要的还是钳制言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商鞅变法后,秦的各级官员便都用法家的思想武装了起来,自觉成为专制的工具。帝国需要虎狼,他们就是“驯兽师”;帝国需要绵羊,他们就是“牧羊犬”。因此,这些人越是对君主忠诚,就越是对人民残酷。 刘邦这人,既没有高尚品德,又没有一技之长,凭什么最后成功,富有天下?因为他识好歹。而且,一旦他接受意见,甚至会做得比你想要的还到位。 项羽确实孩子气。包括他的杀人。他一辈子杀人如麻,但往往是一时兴起,很少出于政治需要有计划有预谋地杀。 项羽身为主帅,却喜欢冲锋陷阵。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自然也都所向披靡。但结果是什么呢?别人不是饭桶,便是草包,都没了用武之地。这其实是自己孤立自己。 论个人能力和魅力,刘邦是比不上项羽。但天下大事,却不是一个人可以搞定的。那么请问,一个能够纵横天下的团队,又靠什么集结起来?刘邦靠的是利。 秦始皇清楚地认识到了三点:第一,他做的事情前所未有;第二,他建立的制度将延续下去;第三,他的事业如果成功,将永远消灭战争,实现世界和平。如此理想,岂非远大? 集权是必然的,因为帝国的缔造者原本就是军事集团。军事集团最喜欢权力集中和领袖独裁,因为非如此不能克敌制胜。所以,权力社会的统治者无不集权,也无不把建立和掌握军队当作头等大事。 进入帝国时代,海面便变得开阔。但,开阔未必是好事,因为容易迷失方向。图书规格
【 书 名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 作 者 】易中天
【 ISBN 】978-7-5339-4393-6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笔记
所谓谥号,就是中国古代君主、贵族和名人死后,被授予的一个盖棺论定的称号。历史总是会有价值判断的,哪怕委婉隐晦。
然而秦始皇却不以为然。因为君主的谥号并不能由自己在生前商定,只能在死后由他人议决。所以嬴政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很不可取。
谥号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区别不同世代的君主。
秦始皇却自有办法。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以后的历代王朝,虽然也封王封侯,却是“封而不建”,王侯变成了荣誉称号。新的王侯们对自己的封邑和封国没有治权,更没有主权,甚至连产权都没有。
郡守和县令没有爵位,只有职位。他们的职位也不像诸侯和大夫的爵位那样可以世袭,反倒可以罢免和调动。诸侯和大夫是国和家的当家人,郡守和县令则只是君权的代理人。
官员代理,是因为“中央集权”。官在四方,权在中央。集权,就不能再封建,因为封建是分权制。
嬴政的称皇帝和定郡县,刚好是同时进行的。秦,理所当然地成为帝国。
书同文的结果,是一个更大民族的诞生。这个民族就是汉。汉族,是华夏民族的升级版。
帝国的危险无非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草民造反,二是六国复辟,三是蛮族入侵。但无论造反还是复辟,都要钱,要武器,要据点。现在,要塞毁掉了,武器没收了,富豪变成了穷光蛋,他们还造什么反,复什么辟?何况就算变生不测,有了驰道,通了水路,皇帝随时都能调兵遣将,不怕他们翻了天。
秦始皇和李斯一声令下,除官方藏书、秦国国史,以及医药、卜筮、农作之书外,私人所藏文艺哲学诸子百家之书都被付之一炬。
七年后,项羽又放了第二把火。由于他的屠咸阳,焚秦宫,就连秦帝国官方收藏,保存在博士们那里的古代典籍也化为灰烬。
残暴野蛮的政治从来不可能持久,历史的车轮更非由独裁者的手指来拨动。早在知识分子拿起“批判的武器”之前,暴政之下忍无可忍的人民便已实施了他们“武器的批判”。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话音刚落,一片欢呼。在大泽乡,在全天下,更在中华史。
秦的忠臣,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酷吏。因为不是酷吏,便执行不了那些严刑峻法。
实际上孩子的天真,就是不懂事。因此,孩子往往残忍。
当他听说刘邦先入关中,“珍宝尽有之”时,便恼羞成怒,暴跳如雷,恨不得马上杀了刘邦。刘邦把咸阳还给他,他就笑了,还要请刘邦吃饭。孩子,就这么好哄。
难怪范增要说“竖子不足与谋”。
项羽送饭送药,问寒问暖。将士们有了功劳应该封赏,他却把官印紧紧捏在手里摸来摸去,印角都磨圆了也舍不得给人,简直就是小家子气。
秦始皇的想法可能很简单:既然君主必不可少,那么,与其一堆人当国王,不如一个人当皇帝。这就是秦始皇的主义,秦主义。
问题是,有了皇帝,天下就太平了吗?
没有,反而打得更凶,因为当皇帝成了最大的诱惑。
农业民族更喜欢的是权力而非武力。权力的滥用虽然也会带来不幸,但破坏力显然小于武力的横行。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别无选择,农业民族宁要暴君,不要暴民;宁肯臣服于皇帝,也不愿依附于流寇。
但这绝不意味着之前的邦国时代是没有意义的。恰恰相反,正因为有这八百年的预备阶段,中华帝国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帝国,却是最典型也最成熟的帝国。
把握方向的唯一办法是看清目标。目标是什么呢?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当我们走到秦并天下的历史关头时,不禁要问:有选择吗?
好像没有。
我们确实选择过,也探索过,实践过,西周创立的封建制度或邦国制度就是。是啊,三级所有,层层分权,各自为政,包产到户,处处都与帝国制度相反。
可惜,通过战争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是世界历史的大势所趋。
于是,看起来处处相反的邦国制度,反倒成了帝国的奠基石和铺路石。中华帝国,也因此而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帝国都要成熟,都要更像帝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0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