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医学院排名前五之内的St. Louis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给人的印象实在不够气派,除了楼房结实干净整齐外,整个学院格局如用拟人来表达——像邻家那位其貌不扬朴素无华的大叔,还有点少言寡语的沉闷。
初到St. Louis华大医学院时,因没车我就近在医学院的Residence Hall住。每日上下班匆匆经过楼下医学院普通的近乎于平白的门厅,对厅内布置没特别注意。噢,墙上挂了一排黑白照片,字小画旧背景暗,他们是谁?who cares ! 上课下课做实验开会,为了适应新的研究环境,我的注意力放在工作上,很长时间路过那里我眼光在墙上停留的时间决没超过2秒,模糊以为可能是华大医学院的历任院长什么的,当然,也从没有人主动向我介绍过那儿挂着谁。
这些人很寂寞地被挂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从他们面前匆匆经过未停留的脚步。
记不得是哪天了,可能数月后吧,一日有来客问我照片上的人是谁,我走近一看,吓了一跳,原来他们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历年诺贝尔的获奖者们!这么多?!有去世了的还有不少活着的!
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汗颜! 当初来华大医学院是因为Beebe教授的研究观点很能说服我,而且我们对将来的研究方向兴趣一致故决定加入他的实验室的。一句话,是冲着教授来的。我个人认为,做科研的小环境比大环境重要,即找对研究的头儿比找学校重要。办签证时我才知美国与华盛顿有关的大学有三,华盛顿大学既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也不是西海岸的华盛顿州,而是在中部地区,订票前总算闹清了目的地。至于医学院排几名,学校历史等等,不好意思,我真的稀里糊涂不清楚。来后见到教授和系主任(当时见到的最大“领导”了),简单寒暄几句就直奔研究课题,压根没人给我牛皮一下这学校有什么光荣历史有XX人获得诺贝尔奖。不仅如此,陪同我一起从挂诺贝尔奖照片门厅过来过去的同事们从没有想起要指着照片自豪一下,哼,居然一个都没有!
按以前在国内受到的对诺贝尔奖崇拜的影响,我觉得获诺奖应该是轰轰烈烈的事,现在一下子发现这么多诺贝尔奖者就在身边静悄悄地,无人介绍没人崇拜他们只是寂寞地注视着大家,那一刻我怔住了,压根没想到哇!
为了改正本人的无知,我上了学校官网恶补了一下华大历史。别怪我以前没用心,还真不好找,费力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一个Research专页里找到一点点相关信息:
“The faculty of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are distinguished for their research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Twenty-three Nobel laureate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nine completing the major part of their pioneering research here.” http://www.wustl.edu/research/schools/
这段介绍道白了就是“共有23位诺贝尔获奖者与本大学有关连,其中有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工作是在华盛顿大学完成的。”除掉沾亲带故的水分,华盛顿大学实际可以满打满算只有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医学院(部)这墙上挂有17位诺贝尔奖者照片,挤掉水分,真正以在此工作成就而获奖的人数绝对不到一半。
读到这些,我已经很平静了。那么到底是些什么奖呢? http://www.wustl.edu/about/facts/nobel/index.html
诺贝尔物理学奖: 1人 (1927 )
诺贝尔化学奖: 3人 (1970,1980,2004)
诺贝尔经济学奖: 1人 (1993)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16人(1943,1944,1947,1959,1969,1971,1974,1978,1980,1986,1992,1998)
诺贝尔文学奖:勉强算有一人(1948)
不知是否我数学有问题,怎么数来数去只有22人,想想可能那儿还有一个沾亲带故的获奖者忘了加在list中了。数数时发现,其中3个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是两人共同分享的。
就这些了。比起哈佛等诺贝尔奖多的拿火车装的牛校,华大的低调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曾请教一位华大领导级同志怎么看待诺贝尔奖,该领导说:“那是是华大的骄傲和历史的一部分。”我有点想当然地问“ 这些人获奖后干嘛,是不是从此过上了不愁研究经费的幸福生活…?” 领导笑答:“怎么可能?不幸的是他们为申请基金死的脑细胞可能比一般人还多。” “为什么?” “既然得过奖,人们审查申请时可能要求只会更高,老炒现饭是绝对不行的。” “那退休了是不是任什么名誉职位?”领导反问:“干嘛折腾?获得诺贝尔奖是对他们过去工作的肯定,就是荣誉了。再说他们如果选择退休,就是要过另一种不同于上班的生活,why bother? ”是呀,在华大这么些年了,我从未见到什么头儿们显摆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见主席台座一排诺贝尔奖者什么的。即使现在还活跃在科研一线的诺贝尔获奖者前来作演讲,其待遇与其他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同。
大家熟悉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钱永健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作演讲时, 原以为至少会有大礼堂演讲的待遇,没想到只安排在普通教室,结果我来晚了只有席地而坐的份了。开场白是一位邀请他来的教授简单介绍了钱永健的工作和背景,其中仅提了一句因他的萤光蛋白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没有院领导们罗嗦(可能压根没来捧场),钱永健就直奔他的演讲主题了。整个演讲中他自己完全没提及其获贝尔奖的工作,介绍的全部是新的研究东西。
如果单比讲排场,钱永健来演讲的场面还没有过去王晓东来演讲时大,其实这无所谓谁的面子大小,而与邀请方有关。王晓东是华大医学院每年一次的特邀演讲,故在医学院大礼堂做的专题报告。而钱永健是一个系的特别邀请,会场自然规模要小些了。其他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访也是如此,邀请方没有给特别排场,被邀请者也毫无架子,普通如常人。
诺贝尔奖是对获奖者开创性工作的肯定,现在很多研究者正是站在这些开创者的肩膀上继续向上攀登。人们的研究远远超过了那个水平。对获奖者来说,获奖后一切归原,不用重复叨唠,该干嘛就干嘛。他们必须继续努力探索新的天地了,公平地竞争新的课题。
从这点来说,寂寞才是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应该的生活,相信他们中大多数不愿被过度打扰。与其在诺贝尔奖的光环上添彩抬轿吹喇叭,不如以平常心对待他们,让他们继续有一个比较正常安静的工作生活环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