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上掉下新手机?
上班正忙,老妈来电,开口就问:你订购了新手机?
我一楞:没哇,肯定没有。
老妈报:刚收到一盒子,三部新手机。
我忙说:是否送错地址?
老妈答:英文地址我认得,完全没错,还有你的名字在上面。
晕菜了,天上掉下新手机?谁干的“好事”?
而这“好事”后面的故事令人不仅发愣,更是发冷。 同天,我收到另一通电话,来者自称是本人手机电话公司AT&T,要核对我个人情况,我拒绝提供社安号码,来电说,那好,请你立刻直接联系AT&T官网上电话。我将信将疑地打通了AT&T电话,不像平时电话要与机器人对话等候好久,AT&T识别出我手机号码并立刻转到人工接线员,接线员简单核实我本人情况后转到AT&T反欺诈部门(Fraud Department),结果是有人利用我个人信息申请了几个新的手机帐号。可能欺诈者过于贪心,一次申请过多,引起了AT&T警觉,通过电脑地址判断认定并非本尊申请,故取消了新手机申请帐号并通知我。
下班回家,我看到三部没有开盒的新手机,当我告知AT&T反欺诈部门虽然他们拦截了新手机账号,但欺诈者已经成功买到了手机。AT&T显然在状态外,他们惊讶同时进行调查,好一会功夫才确定欺诈者的确成功地以一美元的信用卡确认单购买了三部不错的新手机。让人后背透凉的是,这个信用卡也是盗用别人的,而且欺诈者是在美国境外实施的这些操作。
不过,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欺诈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新电话号码?即使蒙混得开通,无疑很快会发现而取消;如果是为了新手机(AT&T认为获得手机是主要目的),可寄往地址是我家,他们又如何能拿到?次日上班时与同事聊起,他说会不会有人来取,听到这里我吓的一身冷汗,忙打电话回家欲嘱咐父母,结果晚了。父母说有两位年轻男子按门铃不知叽里呱啦说了什么,老爸不知何事,用他仅会的几句英语说:I don’t know English。那两位男子比划一阵,最后无奈地走了。也许这仅是巧合?如果这两人真是来取手机,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极低,除非赌寄来的手机忘在门外,这可能吗?犯罪者辛苦一场一无所获,他们到底想什么?至今这还是个未解之谜。
按照ATT反欺诈部门建议,我向美国三大信用部门申请锁定本人全部个人信息(Security Freeze),不经过本人反复核实信用部门不得泄露个人资料。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信用部门只能紧急锁定90天,如果我不能提供合理的锁定理由,90天一到会自动解除。为此,我需要证据证明我的个人资料被人恶意利用(victim of fraud)并附有警察局报告。我向AT&T反欺诈部门申请了一份官方证明信,接着去警察局报案立案。
在当地警察局报案时,接待我的警察大叔对案件一点也不惊讶。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反而向我诉说他也是受害者,他妻子的信用卡被盗用,稀里糊涂损失了5千刀,现在还在打官司中,我应该感到安慰的是本人案件中并没有什么即刻性实质损失。
“你们怎么不想办法破案啊?”面对我的质疑,警察大叔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案例太多了,防不胜防,作案者常在外州外国,这已超出了警察的一般职权范围,需要更高级别权威部门干预才行。拿到ATT和警察报告后,美国三大信用部门对本人个人资料将免费锁定7年。即在7年内任何人/机构需要我的资料申请财经方面内容,核对将会比较严厉,这是目前唯一能做的防范。如果有人利用本人个人资料做别的用途,不在信用机构掌控之内,结果难以预料。
还有一个疑问是本人个人资料是如何泄露的? 本人已经很小心了,所有证件保管好好的没有丢失。当我向每一个部门询问时,回答是失望的:在信息社会,凡是使用过个人资料的机构,不论政府还是公司,不论是报税,房贷,学校,煤气,电水,医疗,汽车,保险等等,都可能是泄密源,基本上是查无可查。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使用的代价使保护个人隐私变成了不可能任务,大家只能尽量小心,及时报告可疑情况,自求多福了。
许多人可能都遇到过类似麻烦,政府机构也不断通过法律加强管理。由于网络犯罪是国际性的,各国正在合作加大打击力度,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是后知后觉的补漏而已。令人沮丧的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这些补漏的速度仿佛如蜗牛爬行,似乎永远赶不上高速行驶的犯罪速度。但愿我的感觉是错的,希望有人告诉我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上道高于魔,对欺诈防范和个人隐私保护不再是谁都没底的空话口号。
本文是肖陆江博主的《科普一下网络绑票背后的技术(一)》,黄秀清博主的《科盲科普“透明算计”》和赵斌博主的《我们终将逝去的隐私(1)》读后之感, 实例一下。
(注:图片来自网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