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军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junsun 人只有进入广阔的精神领域才能真正体会世界的无边无际。

博文

北京暴雨过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

已有 5820 次阅读 2012-7-24 16:0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下水道, 反思, 灾害预警, 基础设施, 北京暴雨

    北京的一场暴雨让全中国的人民为之揪心。
    在这次暴雨中,有77条鲜活的生命猝然逝去。也许我们与他们素昧平生,可是我们却无比心疼。
    北京二环路上溺亡的车主单亲女孩等都是这些猝然逝去的同胞中的一员。新闻报道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知道了他们与亲人之间最后的话语。可以想见那一刻他们和他们家人的无助、绝望。
    一个人的逝去,背后是一群和他相连的爱人、孩子、父母、亲人、朋友、同事……时光易逝,我们也许很快就会把他和这事忘记。但他的逝去,却将是这一大群人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
    自然灾害不会天天发生。但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不能杜绝悲剧的发生,但是我们能够未雨绸缪,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减少悲剧发生的数量。
    当灾难发生之后,我们的本能就是说“如果……,那么也许……”那我们就采取这样的方式做一下反思。
    (一)如果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能更强大、更给力些,那么也许……
    在近年频发的城市内涝面前,我们城市的下水道为百姓所诟病。下雨小涝,大雨大涝。有乐观的网友说:“来我们的城市看海吧?”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后来我们慢慢得知,我们的城市泄洪标准只是几年一遇的标准。所以,当面对所谓的几十或几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手足无措、悲剧频生也就不奇怪了。
    发达国家的下水道都有严格、超前的设计标准,有些国家还以立法的形式直接强制执行。记得反映二战的电影《虎口脱险》中的一个画面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被德国人击落的英国飞行员落在了一个法国歌剧院中,里面的法国指挥家为了救他脱险,带着他来到了歌剧院下方的下水道里。天,那是怎样巨大的一个下水道啊。多年前,我不知道如何形容。现在我知道,它可能比我们现在修的地铁管道还要粗些。他们竟然是找了一只船在下水道里荡舟而下顺利脱险。这可是几十年前的法国下水道的情况啊。事实上,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的下水道的总长度都超过了二千公里!日本东京的下水道最深达60米,那景象如同地下洞窟。
    回到我们自己国家,修建于几百年前的北海明代团城位处暴雨中心却无一例积水报告。我们古代先人的智慧让我们现代人汗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暴雨时,我们现代人建设的下水道顶着盖板如泉眼般往外冒水的景观,更是让人啧啧称奇。
    (二)如果我们能在积水达到危害程度之前封锁低洼地段、设置警示标示,或者有更多及时的渠道向人们发出灾害警示预报,那么也许……
    积水褪去后,北京道路低洼路段被暴雨浸泡的汽车让人触目惊心,很多惨剧就发生于此。司机没有得到任何的危险警示。另外,这次北京的伤亡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房山区的洪水危害,很多人都对突然而至的洪水猝不及防。事实上,在我国一些乡村地区,消息传递的渠道还是太过单一、落后。
    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但他们建立及时灾害预警机制。每当有地震、暴雨、龙卷风、暴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他们的广播、电视台都会发出及时的警示。一些偏远的乡村直接通过电线杆上的喇叭反复播放录好的警报提示。而电视台的警示是以响亮的报警声开始的,以字幕的形式直接叠加在节目画面的醒目位置。去年日本“3.11”大地震时,电视台的预警确实让我震撼。当时,日本广播协会(NHK)在直播的议会会议画面上直接叠加宫城县地震的警报,发布地震海啸消息。在提示1分半的地震警示后,画面切回演播室,主持人急促的发出专业的播报,伴随不断切换的各地地震的画面,解说员语速越来越急促。3分钟后,NHK用日语、英语、中文、韩语、葡萄牙语等语种正式发布:气象厅发布了大海啸警报。而在此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主持人带着安全帽在演播室播报各地灾情的画面。偶尔还有演播室晃动的镜头出现。日本利用地震波和电波的时间差提前向人们发出地震、海啸预警,为生命‘预留’几十秒宝贵的时间通道。这平时不起眼的几十秒,可以让列车停下、让人们就近躲避……不起眼的几十秒,却能挽救无数的生命。
    (三)如果我们有更先进、完善的救援设施,那么也许……
    在国外电视、电影的画面中,我们屡屡看到人家城市里的直升机可以运送伤员、勘察灾情、指挥救援。在发达国家,发生交通事故后,警察、救火车都会及时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抢救伤员、疏导交通。与之对比的是,我们的救援速度的迟缓、设施的落后是有目共睹的。比如,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我们的救火车的消防云梯对高楼层无能为力。类似的事例我们在新闻中已经看到的太多。
    (四)如果我们有指定的专门避难设施、急救设备,那么也许……
    在这次暴雨中,有酒店借机涨价,开出住一晚上要2160元的天价。国外城市在城市规划时,都会指定、建设一些专门的避难场所。在灾害发生时,日本的百姓会直觉地到指定的公民馆、高地等处躲避。在这些地方,有事先储备的水、食物、毛毯、敞篷、手电等设施。另外,在旅游区、车站等一些地方,你还可以看到一个有着心型标志的急救包,那是所谓的自动体外式心脏起搏器(AED)。虽然也许很少有人真正能用到这个急救包。但那个醒目的标志,却让很多人为之安心。
    (五)如果我们能够在道路设计、城市规划时,处理好低洼路段的问题,那么也许……
    也许还有太多的“如果”,我们就此打住。总结成一句话,我们国家在城市防洪、雨污分流、灾害救援、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但我想,我们对这次灾难进行反思,是希望从中能有所触动,希望这样的触动能成为某种行动的开始。
    有人说,这些事做起来得花多少钱,得花多少年?是啊,这些事做起来确实要花很多钱、花很多年。可是想想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下一代。虽然我们不能让时光倒流,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未来。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希望这种转型能够改变“光要面子,不要里子”的现状。希望少点人关心生活的城市又添了几座世界排名第几高楼的形象工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城市的下水道所代表的民生工程!因为后者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才是让国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提升百姓幸福度、安全度的正道。
    值得安慰的是,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确实在灾害预警、事故救援、公共设施等方面开始有所行动。比如,新闻报道说:成都开始建设中国首个城市地震预警系统,建成后将比日本预警系统还要精准。希望这个系统能够早日建成,并达到宣传中说的“还要精准”的效果。中国,是一个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一个伟大国家。希望我们能更多的看到这样的新闻。当哪一天这些事不再成为新闻时,就是我们在灾害、事故面前更加从容、镇定、有序的开端,也是我们国家真正国富民强的标志。

     后记: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7月26日晚的最新通报称,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已经有77位同胞遇难!让我们记住这些猝然逝去的同胞:
    希望我们国家能从这次灾难中有所触动。
   希望每一个国人都对他们的家人感同身受。
    正如新京报的评论:“每一个名字,都有生命的重量。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在灾难中警醒。从一场防灾演练开始,从拓宽一条下水道开始,让生活更有保障,让生命更有尊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4258-595347.html

上一篇:能不能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报以关爱、耐心和宽容?
下一篇:数学科普图书《黎曼猜想漫谈》书评
收藏 IP: 133.49.81.*| 热度|

2 苏德辰 徐长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