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新发现的吴健雄与鲁桂珍的合影

已有 8833 次阅读 2019-3-8 01:24 |个人分类:图像证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吴健雄, 鲁桂珍, 老照片, 旧影, 科学技术史

     按:谨以此文献给2019年的三八妇女节!拙文提到了杰出了华人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鲁桂珍(直接促使李约瑟转向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人,并是他最得力的合作者之一)。记得2016年的一天,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东亚图书馆浏览,发现一本中文的《走见健雄——纪念吴健雄诞辰一百周年》,其中一张照片标识有误。其实此照我之前读台湾江才健的《吴健雄传》时也留意过。凭经验,我发现照片的标注中遗漏了一位女性,她便是鲁桂珍。然后我对比了合影中的鲁桂珍与她中年的照片,以及当年她在美国的行迹,可以确定是她。这样,重新考证了她们二人结识的时间与地点。大致2016年已经完成文稿,去年曾投《现代物理知识》,编辑让改了多次(其实是让加一些对吴健雄科学贡献的介绍,完全没必要),最后拖得时间太久了,索性撤稿了,发在这里吧(下文为初稿)。全文考证的内容可能无趣,总之结论就是一句话:这张照片中的两位华人是吴健雄和鲁桂珍,也是迄今她们唯一的合影(若另有,烦请方家赐教)。

近日,笔者发现一张物理学家吴健雄与科学史家鲁桂珍的合影照片。这张照片很可能是她们唯一的合影。

吴健雄是蜚声中外的物理学家,特别在实验物理学领域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李政道曾评价她一生最重要的四项工作,其中两项与β衰变的理论有关,一项是用实验否定了宇称守恒定律,一项是发现了“弱-磁”说。[1]第三项实验是李政道、杨振宁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验证实验,已广为人知。

鲁桂珍1904年生于南京,1937年因抗战到达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是李大斐(Dorothy Needham),也即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第一位妻子。鲁桂珍和一同到剑桥的沈诗章、王应睐对李约瑟从生化学家转变为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鲁桂珍的影响。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的“致谢”中写道:

我首先应当感谢他们三位,特别是最后一位(引者注:指鲁桂珍),对笔者的推动和鼓励。他们从剑桥大学带走了什么,这里姑且不提,但他们在剑桥留下了一个宝贵的信念: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到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这一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鲁桂珍博士。[2]

1989年,鲁桂珍和李约瑟结为伉俪,当时鲁桂珍85岁,李约瑟89岁。

新发现的这张照片(图1)收录于《走进健雄——纪念吴健雄诞辰一百周年》,照片题注写着:

在伯克莱(注:现一般译作伯克利)时,吴健雄(右三)与奥本海默(右四)、她的指导教授塞格瑞(右一)在一起[3]                               

        

1 吴健雄和鲁桂珍在伯克莱的合影

该题注写得有些奇特,因为吴健雄被认为是右三的话,显然是把吴健雄身后背对向的男子作了右二,这样才可以解释右四的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最前者)。但若如此,吴健雄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塞格瑞(Emilio Segre,也译作塞格雷)怎么会是右一?除非意思是说在吴健雄的右一位置,但在一幅题注中怎么能不加说明地变换顺序。其实这张照片也出现在江才健的《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中,题注写作:吴健雄(右二)在伯克莱时,与奥本海默(右三)、她的指导教授塞格瑞(右四)、好友玛桂特(左)等人合影。[4]奥本海默,不用多介绍,因为他后来组织和领导了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工作(曼哈顿计划)。塞格瑞,后来因发现反质子和张伯伦(Owen Chamberlain)而分享了195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里的玛桂特对判断这张照片比较重要,因为她是1937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得到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到伯克利做博士后研究的[5],因此这张照片肯定是在伯克利拍摄的。在两本书的题注中,均没有指出左二和右一,右一目前无法考证,但左二正是鲁桂珍,如何确认呢?首先是从面貌上对比,图1局部放大(图2)与中年时期的鲁桂珍照片(图3[6]做对比,可以认定是同一人;其次从时间、地点机会上判断,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她们认识并成为好友就是在伯克利期间,而非目前学界的认识。

  

潘吉星在《杰出的女性鲁桂珍博士》中写道:

鲁桂珍博士学成后(引者注:指在剑桥获得博士学位),家乡沦陷,无法返回。正好19398月她和旅美语言学家赵元任博士受中研院委托,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在美国加州召开的第六界太平洋科学会议。……但她抵美后不久,便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月英、法对德宣战,英国进入战时体制,她未能于会后返欧,而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医学院落脚。不久又来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如前所述,她作为圣约翰大学讲师可用注册关系来此进行研究。在这里她与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成为好友。[7]

可见,潘认为吴、鲁是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为好友的。可是据上幅照片,如果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话,那时奥本海默、塞格瑞、玛桂特便不可能出现。吴健雄是19443月才到哥伦比亚大学任职[8],而奥本海默于1942年已到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参加曼哈顿计划了[9]。因此,吴健雄、鲁桂珍不可能在哥伦比亚大学才成为好友。

何丙郁在《鲁桂珍博士简介》中只是简单提到,鲁在剑桥毕业后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医学部从事研究工作,后来转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服务,是在美国认识的吴健雄博士。[10]但没有说明认识的时间和地点。

即使是李约瑟本人的回忆,也说是在纽约。

鲁桂珍先在加利福尼亚州工作,但她由于对开花的洋槐树过敏,被迫离开那里,因此去纽约市哥伦比亚医学中心,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的汤姆·斯皮斯(Tom Spies)的实验室呆了几个夏天。在纽约,她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最好朋友。[11]

和前述原因一样,可以说明吴、鲁是在伯克利而不是纽约成为好友的。当然,成为好友、最好朋友没无需再仔细区别,因为如果不是好友的话,鲁桂珍怎么能和奥本海默、塞格瑞等一些物理学教授坐在一起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那时她和吴健雄已经是好友,是吴邀请她参加那次活动的。

现在可以分析这张照片的时间了,由于鲁桂珍是19398月赴美参加会议,她后来何时去的美国东岸并无确切时间,但吴健雄是1942年下半年离开伯克利到美国东岸的(先到的史密斯学院),再考虑到鲁桂珍是由于洋槐花过敏而离开的,所以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在1940-1942年间。

这张照片弥足珍贵,它见证了吴健雄、鲁桂珍的友谊,一位是杰出的华人科学家,一位是变了中国科学史研究的科学史家,她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了晚年。19907月,何丙郁初次见到吴健雄,两人谈起鲁桂珍,吴健雄还请何转达她对鲁的问候(当时何是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12]

参考文献:

[1]李政道.吴健雄与宇称不守恒实验.科学,1997(5):3-4.

[2][10][12]何丙郁.何丙郁中国科技史论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419,418,418.

[3]走进健雄——纪念吴健雄诞辰一百周年.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

[4][5][8]江才健.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66,62,106.

[6]Robin Hesketh. A great adventure: from quantitative metabolism to the revelation of Chinese science. The Biochemical Journal, 2012(1):1.

[7]潘吉星.杰出的女性鲁桂珍博士.中国科技史料,1993(4):58.

[9]()罗伯特·奥本海默.真知灼见:罗伯特·奥本海默自述.胡新和,.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183.

[11]潘吉星.李约瑟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57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1166312.html

上一篇:画说科技史之五:朝宗两宋(下)
下一篇:正本澄源“四大发明”
收藏 IP: 106.39.68.*| 热度|

22 周健 尤明庆 郭战胜 王大元 武夷山 蔺学军 杨正瓴 严家新 刘钢 谢力 周春雷 朱晓刚 孙冰 李学宽 赵序茅 韩玉芬 季丹 张晓良 魏焱明 宁利中 张鹰 简小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