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个小问题,有一定的普适性,从国家或者机构的角度出发,这是知识产权保护和核心竞争力问题,是机密。我不是语言学家,也没有时间查辞海,本来想换个词的,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权且用“保守”两个字来描述学者们的个人知识产权保护吧。
不仅经济学与管理学学者有保守问题,恐怕其它学科也应该差不多,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学者们某种程度的保守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如果过早地公开,很容易被其他聪明人所得,也许你自己还没有什么进展,而别人的研究已经做出来了,所以除非大家或者品德高尚的学者,大部分人都有保守问题。
80年代末期刚参加工作,在一所干部培训学校,当时单位仅有4台与苹果兼容的南京产的紫金电脑,老师也不怎么会用,仅用右手食指一个指头敲键盘,我虽然学的是管理工程专业,但对电脑有特别爱好,当同事们看到我双手击键如飞,将电脑中的汉字调出来(原来装有汉卡,他们从来不会用),并且会用软盘存程序(他们从来没有用过),大为褒奖。后来从PC到286、386、486,我一路培训了单位的所有同事,当然也有同事问问题我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后来偶然知道某同事到领导面前打小报告,说小俞保守,不肯教我们了,当时年轻气盛,很气愤,现在想想倒也坦然了。
几年前我作为江苏省某电大学科带头人参加一个会议,参会的都是江苏电大系统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会议间有一关于远程教育技术方面的一个讲座,由省电大一老师主讲,中间休息时苏南某电大老师跟讲座人拷贝了幻灯,我拿U盘跟她拷贝,态度应该比较谦和,被武断(有些粗暴)地拒绝,后来我看了一下,也有其他老师向讲座人拷贝幻灯的,因此应该不是知识产权问题,
前年一次开会碰到苏南一
到南京读博士,师门经常一起讨论,感觉真是太好了,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由于导师治“家”有方,我们师门风气一直很好,弟子们的成就也比较大,师门生机勃勃,一片和谐。
简单分析一下,学者们保守有以下原因:
1、个人知识本身有限
世界很大,潜心做研究也适合做研究的学者肯定不多,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工作可能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这点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可能有不要学者自己的知识和创意本身有限,如果全盘托出,以后难以生存。
2、学术竞争也非常激烈
学术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甚至有些残酷,你的思路一旦被他人获得,如果确实是个很好的idea,极容易被模仿,这在经济管理学科是这样的,其他学科也应该差不多。学者们各人能量不同,能量大的往往不见得有很好的思路,窃取他人思路后结合自己的活动能力,可以拿到较大的课题,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3、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
对于极少数学术道德败坏的人而言,利用别人的idea是一条捷径,而且即使产生成果,也无需担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因为这属于学术道德败坏,没有违法,不属于抄袭。之所有有不少人敢于这样做,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通过这些手段取得成果后,一旦教授研究员职称评下来,那就是终身制,一辈子可以放松了,无需再做严谨的学问,冒点风险值得,何况还可以拿到课题。
问题是,社会经济管理系统是个庞大的系统,个人的能力和知识面是有限的,如果不集中大家的智慧是很难取得突破的,如果大家都互相保守,必然导致研究质量下降,这恐怕也是中国难以出现一流经济学和管理学大师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欢迎各位同仁们讨论讨论。
俞立平
2008.5.20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