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投稿是一场长征 精选

已有 9352 次阅读 2017-8-21 22:01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我的论文《元分析下高技术产业不同创新路径绩效研究》收到了《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的录用通知书,该论文从20137月开始投稿,至今已经累计投过近30家杂志社,前后历时4年出头,差不多是我从业以来投稿到录用等待最长的一篇论文,说投稿就是长征,从时间的角度讲似乎也不过分。

这些期刊中,最短拒稿的只有不到一周,最长拒稿的似乎很长,因为有些期刊根本就没有回音,期间也没有任何其他信息,所以超过3月我会重新投稿。不过总体上,大多数期刊会在1-2个月左右退稿。在这些退稿中,只有2家期刊反馈了审稿意见,其他基本都没有审稿意见。

下面说说这篇论文,我从事多年研究工作,不少论文涉及计量研究,发现即使基于同一数据研究同一问题,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当然结果也不一致,那么真理在哪里?或者做这么一个假设,请北大、人大、南大、复旦、上海财大的顶级经济学家,研究同一个相对固定的小问题,他们的研究结论肯定不一致,因为模型应用肯定不同,那么究竟谁的研究结果可以采纳?即使给这些学者们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最终研究结论肯定也不一致。在这篇论文中,我提出应该基于元分析,对不同模型的计量结果进行综合,综合后的结论至少更加可靠。

当时写好这篇论文时,我是很满意的,感觉这篇论文可以做我的代表作,不谈对人类知识有所贡献,至少是有所创新的,可是投稿效果一直不理想,实在无语。也许我这篇论文的写作套路与以往的经济管理类论文都不一样,期刊认为风险太大。刚开始投稿到一些专业期刊,最后想到数学期刊,总算录用了。

后来,相关思想又完成了两篇论文,并且都发表了,一篇是《计量模型多样性悖论研究》,发表于《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11期,另一篇是《群模型:未来宏观计量经济研究的一种新模式》,发表于《统计与决策》20174期的封二和封三,至少说明我的思想是可供讨论的,有些思路是正确的,尤其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

一篇论文,如果有一定的新意,至少可以引起讨论,我认为期刊应该尽量发表。现在很多领域的一些论文,已经形成了套路,选择某类热门选题,基于某种方法,采取某种检验,得出某种结论,貌似很规范,但是这种论文发表100篇,200篇,1000篇又有什么意义?相反,一些具有冲击性的论文,尽管可能不完善,但是从思想和研究方法可能是相对较新的,因为无章可循,同类研究不多,结果将稿子退掉,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当然,我不是说我的这篇论文一定就怎么样。

我也给不少杂志审稿,看到使人眼睛一亮的好稿子,尽管存在不少瑕疵,但我也愿意给作者以机会。最后,再次感谢《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杂志社。

安得期刊千万本,大庇天下学者俱欢颜。


                                   2017.8.21 俞立平 于邗上

                                        PGYBLKVBGSUI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1072120.html

上一篇:科研评价中客观评价法可靠吗?
下一篇:给高德地图的一个建议
收藏 IP: 120.44.97.*| 热度|

26 马臻 檀成龙 马志超 黄仁勇 叶建军 梁洪泽 武夷山 李哲林 姚伟 高建国 吴斌 罗民 Editage意得辑 郭战胜 王兴民 蔡宁 戴小华 郑新奇 龚谊承 xlsd qzw puhj yunmu zjzhaokeqin Aconforg tianshiy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