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教育,是一个美丽的词吗?

已有 2392 次阅读 2013-3-19 15:53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写完罗银银的事,总有一个字在我脑中萦绕:爱。

我曾经说,爱,是最好的教育。

假如我们的父母真爱自己的孩子,怎么会以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老师也一样。

爱,显然是教育的核心。只有当父母懂得了爱,才会以善的言行来引导孩子。

由于孩子是人的初始阶段,会因袭一些动物的秉性,譬如贪玩好吃、破坏性强,等等。这些假如不刻意地放大,它们便是我们的天性,很自然。

而我们的教育,似乎有方向性的问题,总把教导和训练放在第一位,想使孩子尽快的社会化,譬如习惯、秩序、能力等。这些从总体上并不为过,只是不要将其与天性对立,或者过于强化了一方。

罗银银仅仅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近四年的时光生活在爷爷身边,没有父母亲的陪伴,更别说疼爱了。或许她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爱”这个字。她仿佛是一棵自生自灭的树苗,因而外面的世界更能吸引她的目光。

我们没有听到她叫疼,不管是被打还是摔跤了,她生下来便被爱抛弃了。然而,有一个词叫“教育”,人们习惯用它来管束孩子,哪怕这孩子不是自己的。

我一直有点置疑“教育”这个词,进而有点置疑“教育者”的角色。我知道,有一种爱也叫严厉,中国人比较信奉“严师出高徒”,更有甚者吹嘘自己棍棒打出了几个清华北大高材生。

这样一来,“教育”变得很恐怖了。当然,还有书山题海,还有自己也不太明白的毕业论文,学习被量化成了成长当中的一级级任务。那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样的教育呢?

教育,原本应如《春天来了》这样的课文,清新、活泼、自然,让人读了充满活力和希冀,而不是摇头晃脑似的读“人之初”。中国的问题根本在教育,教育的问题根本在思维,即总停留在“教化”上。

其实,学习的本质是探究问题,而非沿袭惯有的方式方法,即不是简单地对于过去已知东西的重复理解。所谓“受教育者”,是可以有自己“错误认识”的,或者可以明确地表示不懂。

如果这样“教育”下去的话,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呢?显然不会,譬如南辕北辙的人,在地球上只是绕了一圈而已,而且收获或许比直线到达的人多得多。

孩子不是没有自己思维的人,他们只是还没有被固化,所以总喜欢尝试不同的方式,哪怕在成人眼里十分笨拙。

我带儿子做《蒙氏数学》题时,他喜欢画很大一个圈子,然后将相关的事物连线起来,因为他很享受自己的这一“伟大创举”。

能够带给孩子快乐的“教育”,一定是美丽的,而且一般只是启发,不给划定界限。

有一位家长曾经不无担忧地说,假如让孩子自由地成长,他长大后,不一定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啊!

可能这位家长忘记了,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迷惑与彷徨,有时恰恰来自于家长的干预,因为父母是其唯一可以信赖的人。

然而,假如我们明白了,人生总会有迷惑与彷徨,总得在跌撞中找到平衡点,那么,我们反之会释然许多,让“教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愿罗银银的心能够安息!

 

 

2013年3月19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671793.html

上一篇:血的教训:要学会做“父母”!
下一篇:是谁偷走了你的自由?
收藏 IP: 58.54.97.*| 热度|

3 王水 徐传胜 刘建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7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