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余人士提引力波”闹剧凸显传播科学精神任重道远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16年2月12日一条科学新闻被热传: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到引力波。最近又有一条消息似乎以更高的热度被传播,说是5年前有一位业余人士在一档电视娱乐节目中就提过引力波。这两天伴随着节目视频的传播,人们感叹人才被嘲笑埋没,还称呼此人为“诺贝尔哥”。
这是一出闹剧而已。引力波是爱因斯坦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几个月后作出的推论。这在关于引力波探测的正式新闻报道中是提到的。而1905年法国物理学家彭加勒就首先提出过这个名词。那位业余人士还提到其他名词, 如物质波。引力波和物质波都是物理学里面广为人知的名词。此人不过是不加理解地堆砌几个名词。很多非专业人士,包括一些媒体和名人,不了解这一点本来也没关系,但是一点也不探究,连稍微查一下前几天的引力波新闻的耐心都没有,却一哄而上认为这位人士是被埋没的人才,还说“欠他一个道歉”。这就过于盲目了。难道一百年来无数说过“引力波”这三个字的人都要被道歉?当然,这位业余人士虽然没有依据地妄想,但是也有人格尊严,不应该成为被作弄消费的对象。
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首先在于是不是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而不是罗列一些名词。如果是号称实验发现,需要给出具体的实验结果。如果是理论成果,需要说明从什么出发点,通过什么途径,得到了什么结论,结论要能被实验检验。如果认为自己的成果超越了前人,值得广而告之,就寻求以规范的渠道(主要是学术期刊)发表。当然这就要接受必要的评审。
民间科学家也有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但是民科思维不能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只要投稿就可以作报告,所以专门设了一个分会场,吸纳各种民科报告,也避免其干扰其他会场。对于广大公众,特别是社会媒体来说,多了解真相、不人云亦云也是一种科学精神。而科学普及的任务首先是传播这种精神,这比具体的知识细节更重要。
----------------------
加注: 本文已发表在2月23日的《新民晚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