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写科普还是得凭兴趣 精选

已有 4054 次阅读 2012-9-14 23:37 |个人分类:科普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普, 科普微童话

有阵儿时间没有发科普文章了。今天冷不丁的又想起开始发什么系列科普,自己都不免觉得有些怪异。因为可能下面要发的这些东东,既不是结合什么科学热点,也不是结合什么生活实际;既不是新近佳作,也不是什么高新科技,不过主要源自多年前针对中学生写的一些小儿科生物学科普。想从细胞写起。

总以为科学之传播作品要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难点,最好同时满足有趣、有用、有开发前景等几个条件,脑子里的条条框框比较多。有趣自不必说,有用不一定是拿来能解决物质问题,读来过瘾,赏心悦目,能充实精神也好。当然,读科学书的人首先爱科学的人,写科学作品的人首先也是爱科学,并乐于传播科学的人。兴趣是第一位的。新媒体的冲击,其实也给传统的科普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容要适应新媒体科普的开发,要努力融入其中,表现手法要有所改变,就是要创作有开发前景的作品。

想起前些日子一边看奥运比赛,一边兴致勃勃用手机发“科普微童话”,掺和我社等单位组织的“科普微童话”大赛,主要是高兴了一把。其实,这个“科普微童话”看起来挺难,因为只有不到140个名的写作空间,要有孩子乐于接受的场景描述,有人物,有对话,有科学知识点,看起来挺难的。就是觉得比较好玩,想挑战自己,又不用占用大块空间。试着写,发现这对我一点也不难,几分钟一篇吧,但前提是想写,有灵感,高兴。不图什么利,就是乐在其中。因为明知道就是获了一等奖,也没什么太多奖励,参赛的人就是重在掺和,乐在掺和。这样挺好。后来有《中华童话故事》的编辑联系我,想用我的作品,特别说明不给稿费,我说只要打个招呼,随便用。证明俺胡写的所谓“科普微童话”还是有人认同。现在想想,写了什么,发了多少篇,统统不记得了。其实,那些获奖的没获奖的作品,都值得好好研究。毕竟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所谓科学文艺作品。

总觉得国家投入科普研究的经费也不少,但结合实际的研究还是不够,当然说这类话有人肯定不高兴,甚至又有挨骂了。现在在文艺作品的评论多,对科普作品的评论相对很少。一是关心的人少,二是缺乏互动。俺总觉得科普研讨为什么不多结合作品的深入分析呢,像揭批麻雀解剖科普作品呢?其实好也是经验,不足也是经验,多拿出来晒晒没什么不好,至少对这个领域的进步有些好处。比如,那些获奖的优秀科普作品,应该广泛宣传,广泛评价,作为科普创作的范本,为什么不呢?,当然,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简单。

最近中国科协准备面向大学生,包括研究生们征集优秀科普作品,并搞大赛了,人们的眼光都盯上了年轻一代,年轻的学生们,连清华大学出版社少儿图书室的编辑们也将目光投向清华学子们,当然,大学生们可以写出很前卫、很优秀的科普作品,前些日子,我在弄一本名为〈话说核电-阿核的博客〉小册子时,曾与清华的博士们合作过,其实他们还是挺有想法的。

科普创作的希望应该在年轻人身上,他们是站在时代的前沿的人们。但前提是目前还不宜作为谋生的手段,功利的台阶。最好先作为一种爱好,一种娱乐。太功利了可能搞不好。

以往每次发科普文章,其实多少也有一些忐忑,毕竟多年不在一线,知识点不免有些落后,通俗化的过程中其实也难免损失一些严谨。面对科学网诸位大师,牛人,随时准备被批评,甚至挨骂,好在绝大多数友好,目的只有一个,通过交流,完善知识,改进方式。写科普的过程,也是一次重新学习、思考的过程。我想不会轻易放弃,多少已成为一种爱好。

多晒作品,大家多交流,探讨科普到底应该如何去创作。即使多挨骂也没什么,有改进就好。有改进得到公众的认可,同行的认可,也是一种快乐。

现在与“科”沾边的科学传播作品还属科幻看起来最火,但这个领域多少也有点鱼龙混杂。今天听说有同事加入了科幻创作的某圈子,弄得挺热闹,还拍什么电影呢?想像不出都拍些什么,也是大家凑在一起玩吧。当然,希望中国的科幻在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能更多启迪人们特别是孩子们的科学灵感。

前言写太多了,今天就不发作品了,改了博文名字,先睡觉去啦。

对了,未了忘了说正事,有喜欢玩科普的各年龄段的朋友可以多交流,可否弄个科学网玩科普圈子什么的,我有新浪实名微博,有需要俺Q的,可以私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612853.html

上一篇:教师,其实是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的
下一篇:中塔落日
收藏 IP: 114.253.82.*| 热度|

12 李学宽 李宁 刘旭霞 陈学雷 吕喆 武夷山 李土荣 黄晓磊 曹聪 史晓雷 唐常杰 Majorit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