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教师,其实是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的 精选

已有 7485 次阅读 2012-9-10 14:4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师节, 我的老师

一觉醒来,发现教师节到了。记得去年的教师节前就想写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不小心错过了时间。毕竟目前为止,我的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学校、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度过的,老师对我们人生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其实,我自己也差一点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呢。


教师节前后,网上有关教师的文章很多,甚至看到过要取消教师节的贴子,理由当然是教师这个昔日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职业,已今非昔比,人们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在不良社会风气的熏陶下,已完全变了味道,在一定程度上名声被败坏了。


要我说,教师节还是不要取消,至少在这个节日,我们可以更多地回忆起那些学生时代在老师们陪伴下的温馨岁月。老师们也是常人,他们懂得为人师表,但也难免在学生面前暴露出人性的弱点,但不怎么说,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是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你的命运的。对老师,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小学年代,已经变得那么遥远,能够记起的老师已经不算多,师生们来往已经非常少了。但近几年中学和大学的同学老师已经靠网络恢复了联系。回忆起我的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中学五年的班主任常老师和大学时代的黄老师、魏老师夫妇,因为他们是多少改变了我的人生的重要人物。


从小家庭环境不好,性格多少有些内向,自卑,所以小学时候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直到四年级以后学习开始开窍,成绩开始突出,状况才有所改变。那时候,班干部是由大家选的,每次都有很多同学选俺,主要是认为俺学习好,可老师总认为俺太蔫,不适合当干部,所以小学时基本没有当过什么干部。


上了中学,情况有些不同,干部主要是由老师提名指定的。不知道为什么,俺这个蔫得出奇的同学引起了常老师的注意,也许是看出了俺的“内秀”吧,记得有一天,先是公布了各组的小组长,这已经有点让俺受宠若惊了,结果临近放学最后公布班干部的时候,俺成了学习委员,有些意外。后来意识了,这是常老师有意改变我的内向性格,大胆给我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不管怎么说,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想想,我还是挺感激常的。


说起常老师,其实那时在我的心目中,还是有些不同寻常。教体育,外表看起来有些粗壮的她其实内心还是比较细腻的。听说她曾经在学农劳动时为了救一个学生,从山坡上滑了下来,导致肚子里的孩子流产了。就这一点,就够让我们这些孩子敬佩的。
在那个年代,常看起来有些“激进”,总是组织我们“学工学农”,还走出北京,最远的地方曾到过唐山,去电站建设工地去搬水泥,让我们这些孩子吃了不少苦,这在现在的年代,不可想象,但吃点苦,对于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其实,常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老师,知道与时俱进。粉碎“四人帮”不久,她立即开始抓学习,制定了很多办法,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参加高考。记得那时俺已变得很大胆,经常就学习问题等给老师递个条子,提个建议什么的,有时也不免夹杂一些拍马屁的话。常会把这些条子念给大家听,但念到夸奖自己的时候,就往往念不下去了。


就读的72中80年代被撤并,常等分散到东城的各个学校,后来听说她干得不错,弄了不少教改方案,多年前已退休,随儿子呆过几个国家,教中文,今年回到国内,享受天伦之乐。2009年她回国时我曾专门到她家去看望他们夫妇。


考大学并不顺利,险些落榜,后来被调剂到北京农学院。情绪自然不太好,比较消沉。幸好有黄老师、魏老师夫妇呢鼓励帮助,才提起神儿。黄、魏夫妇是文革前北农大的毕业生,期间也经历了一些坎坷,人很直,有时难免也发一些牢骚,包括老师之间的勾心斗角。但俺就是一个普通的穷学生,没什么背景,也不掺和什么派系,他们对俺的帮助应该是无私的,出于爱材吧,这对一个教师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大学四年,与黄、魏的接触最多,那时上学离家远,周未也不一定回家,几乎每周都要到他们家里去改善伙食,常在一起包饺子,是他们的关心给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些许温暖和乐趣。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利用假期勤工俭学,然后用挣到的钱到北戴河园艺场参观游玩,很有意思,那一次,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


更重要的是,他们鼓励我考研,并帮助我联系农大的导师,在这方面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所以,我以为,是我遇到了他们,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遗憾的是,从中国农大研究生毕业后,他们极力鼓励我回那里任教,本来派遣证都发,行李也运过去了,但由于刚结婚,热恋中的我们不愿意上班分得那么远,加上对自己能否当好老师多少有些恐惧,最终反悔,选择到中国科协的出版社。因为不好意思,不辞而别,多少觉得有些对不起二位老师。去农学院新教师宿舍取行李那天,望着两位老师家的方向,内心纠结了好半天,最终还是没能去说明我的选择。好在,这些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很好的关系。


负责任的老师可以多少改变你的人生,其实,师生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当然很深的缘很多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趣的是,今天教师节,自己也似乎真正当了一回老师,尽管并不把这事看重。新来的学生是一位搞科学传播的女博士后,性格比较开朗,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相信可以成为好朋友。我认为师生之间首先要可以成为朋友,成为合作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和谐。博士后,而且是俺感兴趣的科学传播的,谁说不能成为我的老师吗?在现阶段,很多时候,师生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何必再乎那么多呢?每个人都是学生,也都是老师,只要用自己的行为给我们这个社会,给你接触的人带来正能量,我想我们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611174.html

上一篇:九月睡莲,透着成熟之美
下一篇:写科普还是得凭兴趣
收藏 IP: 210.14.118.*| 热度|

36 张伟 王号 刘旭霞 李学宽 吕喆 李柱 曹建军 刘洋 史智才 孟凡成 王涛 王春艳 黄晓磊 朱志敏 叶爱中 赵纪军 夏铁成 彭真明 赵凤光 曾新林 肖振亚 王乐旬 王利军 庄世宇 蒋继平 雷立旭 徐迎晓 罗帆 王枫 赵新铭 刘强 陈国文 易印雪 陆俊茜 苏德辰 刘得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