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我们真能管住自己的嘴吗?

已有 3578 次阅读 2012-5-24 23:2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食品安全, 管住自己的嘴

这两天嘴巴又不好了,上唇长了个大大的溃疡,还挺疼,本来食欲就不好,这下更不想吃了,接着减肥吧。身边有人又拿自己开涮,说是说了不该说的,才会烂嘴巴。

 

尽管人为自己是个与时俱进的人,但有时也认点老理儿,比如只要一长口疮,一牙疼,嗓子疼什么的,就归结于又上“火”了。看样子俺体内到处是“火”种,一点就着,因此“火”是前赴后继,此起彼伏,烧个不停,倒了邪霉了。

 


总说上火,至于这火到底是什么?是谁点的火,鬼知道啊。


一上“火”,难免就从食物上找原因,归结于吃个什么上火的食物。这回有点靠谱,因为前两天买过很辣的线椒,不过只是烧菜时放一两个,为的人提提味,增加点食欲。这点小辣,照说不至于啊。再想想,有时没吃辣的什么的,也照样上“火”,甚至下边泻肚,上边着着“火”,真是邪火。


老辈子的说法在头脑中根深蒂固,至于其中的科学道理,实在说不太清。但真有诸如打通任督两脉包治百病的妙法,俺也愿意一试呢。


总觉得人体太复杂,个体千差万别。许多事情说不清,许多东东无法重复试验。故各种靠谱不靠谱的忽悠层出不穷。我曾想,听这个听那个,不如管住自己的嘴。可怎么管啊?常说病从口入,看似挺有道理,可,可同样的东东,张三吃了就没事,李四吃了就有事。有人吃肥肉长寿,有人吃素活百岁,唉,纠结啊。关键是把自己的身体整明白,特别是代谢特点,可这个哪有那么容易?这可是几辈子的事,等这辈子整明白一点了,离死也不远了。人类破解了遗传基因密码,可离彻底了解自己还差得太远。真正能针对个体差异的养生保健方案还是遥远的未来。


今天单位的体检结果出来了,有同事出现血糖、血脂高的,我们开玩笑说这下瞎了,舌尖上的中国与自己无关了,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还活个什么劲儿,生活质量肯定会大大降低。是啊,中国人最讲吃了,要不“舌尖上的中国”怎么那么受欢迎呢,尽管俺还没看这个记录片,想像里边介绍的一些美食有的也不那么健康和安全。我
LG家乡江苏那边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很高,有人分析与那里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喜欢吃腌制的食品什么的,其实很多地方的人都有这个习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与癌症的发病有直接关系。既便如此,人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饮食习惯更是如此,不让吃喜欢吃的,不等于要了他的命吗?就跟有人知道吸烟有害,一点都不少抽一样。都说吃油炸的不好,可楼下麦当劳那炸土豆条卖得咋就那么火呢?还有俺家楼下那乌烟瘴气的露天烧烤,怎么那么受年轻人的欢迎呢?难道这些有文化的人不知道那不够卫生吗?


所以,人需要做出选择,到底想要什么,是要随心所欲的活着,还是处处谨小慎微活着,图个未必能换来的活的长久,哪个是真正有质量的活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别方法。


看到同事们忙着赶制食品安全的宣传挂图,这可是个大工程,食品安全那么复杂的问题,怎能用几张挂图说明白,说到位,说准确呢。就是个政治分任务呗,很多时候科普都是如此的。何况这食品安全问题的由来又不是因人们不讲卫生什么的引发的。


事实上,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管住自己的嘴,总觉得管住了又如何?管住了就不会得病了吗?这个不真不好用科学实验去证实,难就难在在一个人身上无法做重复试验。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别人身上找教训,找经验,尽管有时也不那么靠谱。


无论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健康教育,以至其他的科普教育什么的,普及具体的知识都是次要,首先需要传播的是一种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样才能遇事不慌张,处事多理智。对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会有些用吧。

 

不管怎样,适当管住自己的嘴巴,无论是入口之食,还是出口之语,还是有些必要的,至少俺信这个,至于你信不信,这是你自个儿的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574646.html

上一篇:观花说植物之黄色篇
下一篇:观花说植物之万紫千红篇
收藏 IP: 210.14.118.*| 热度|

9 曹聪 刘洋 吕喆 张骥 王德华 李学宽 马英 fansg loseed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1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